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9月17日,索尼全球总裁平井一夫一脸晦气地出现在了媒体面前. 原计划在2015年3月结束的2014财年里,索尼将实现500亿日元的盈利,但平井一夫这天对记者说,企业预计将最大亏损2300亿日元(约合21.4亿美元),到2015年3月底,企业不能拿到任何效益.而截至2014年3月的2013财年,索尼已经净亏损1284亿日元(约11.88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PS4入华预热     
宋爽劲 《新经济》2014,(33):54-55
早前有关索尼游戏业务退出中国的传闻一直甚嚣尘上,而就在上月,索尼公司CEO兼总裁平井一夫亲自现身上海,表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10月24日,索尼在上海举办了“2014索尼魅力赏”活动.索尼集团CEO兼总裁平井一夫以及索尼电脑娱乐公司总裁安德鲁·豪斯(AndrewHouse)一同现身该活动,他们两人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现身辟谣,更为重要的是要为PS4入华做预热.  相似文献   

3.
索尼的厚望     
宋爽劲 《新经济》2013,(2):60-62
自平井一夫担任索尼CEO以来,便出台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企图再次振兴索尼,他更是将索尼的未来押注于游戏业务,不过,索尼能否在游戏业务中找回昔日辉煌,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索尼将游戏业务视为"救命丹",不过却事与愿违。2012年11月23日,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NYSE:SNE)由于出现创纪录的亏损,被美国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将索尼的长期信用评级下调三个等级至BB-,比投资级低三级,展望为负面,意味着今后可能进一步下调评级。惠誉表示,资产负债表表现不佳以及在全球电子市场地位下降是其被  相似文献   

4.
丢掉家电?     
黄露明  齐霖 《新经济》2015,(9):46-47
2015年2月4日,索尼公司发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家电业务的扭转为盈,以及图像传感器和游戏机领域的成功,持续了数年亏损的索尼终于看到了盈利的曙光。但是,索尼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停下。索尼的电视业务终于盈利了,但是总裁平井一夫却不一定会高兴。根据索尼公司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其家庭娱乐及音频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8%。其中,电视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5%,亏损同比减少了97亿日元,降至50亿日元。能够得到这样的成绩,液晶电视业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是,索尼公  相似文献   

5.
从CEO风险规避行为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了CEO权力对上市公司冒险倾向的影响,并检验了董事会治理机制对公司冒险倾向和CEO权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冒险倾向与CEO权力之间负相关,企业高管权力过大会加重代理问题,降低高管风险承担意愿,公司表现出较低的冒险倾向;董事会独立性并不明显影响公司冒险倾向与CEO权力之间的关系;董事会持股对公司冒险倾向与CEO权力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董事会持股比例越高,则公司冒险倾向与CEO权力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弱。因此,通过改善董事会治理机制,能够缓解管理层过度保守的经营行为,提高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任免总经理,监督公司高管人员;考核、评价高管人员绩效并进行薪酬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等。因此其运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对公司的运营管理和股东利益以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对董事会运行进行规范和约束的董事会法律制度的有效建立与否也自然成为中央企业立法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为深入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目前已有58家中央企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2001~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治理风险,从风险的角度再次验证了大股东的控制权风险显著加大了公司治理风险。因此,应充分发挥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增强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与监督控制方面的职能;还应完善激励机制,将高管薪酬与公司的长期绩效挂钩,以此来降低高管人员的治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研究了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以及高管激励等因素对上市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的影响机理,同时,基于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中国697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高管薪酬水平及高管持股比例皆与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控股对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有利于提高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程度对公司抗金融危机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玮  温军 《现代财经》2015,(4):34-45
本文采用2005-2013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董事会特征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风险投资参与不仅可以显著降低高管薪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高管持股比例。同时,具有高持股比例、高声誉、联合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降低公司高管薪酬,并对高管持股比例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董事会特征均有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彬 《经济与管理》2009,23(4):37-41
剖析日本索尼、丰田和帝人公司案例,可以看出日本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无论采用美国型、日本型还是日美折衷型的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均削减了董事会规模,彻底分离了监督和经营机能,完善了信息披露机制,从而提高了公司绩效.我国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应积极鼓励企业自主选择相应模式,加强董事会功能建设和公司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1.
曾德明  姚璇 《经济经纬》2006,(2):107-109,149
机构投资者对经营者薪酬的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作用,缓解了因股东和经营者利益冲突而造成的代理问题。机构投资者通过对董事会构成两因素(董事会成员数量和成员类型)施加影响,使董事会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公司高管人员,从而奠定有效激励与约束高管团队人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的现状,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应从优化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发展积极的机构投资者;优化董事会结构,提高外部董事比例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备受争议,保监会适时出台"限薪令"以控制金融业公司高管的天价年薪.但由于金融业上市公司具有特殊性,其高管新酬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探析了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薪酬显著相关,而公司业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薪酬不相关.进一步对金融业中上市银行进行小样本的回归分析,发现公司高管薪酬与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相关性显著,而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学者对公司价值与内部控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之间关系做出验证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对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股权结构方面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验证,并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规模、高管薪酬总额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集了2004年1月~2006年1月期间公开披露高管人员违规落马现象的3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对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上市公司高管违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高管违规成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学历构成、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与上市公司高管违规有显著相关关系.治理上市公司高管违规,应重点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上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业内公认,它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四大"基石。内部审计功能不仅限于对公司管理层负责,同时承担了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以至外部社会的受托责任;内部审计对象不仅限于财务方面,而是向更多的管理领域延伸。基于此,内部审计的功能必须向适于现代公司治理环境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6.
周超 《经济与管理》2013,(10):76-81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1236至21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以及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占比越大、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越大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公司为国有控股、董事会持股董事会越多、监事会持股监事越多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因公司治理引起高管获得的超额薪酬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飞  秦丽娜 《经济师》2014,(10):102-102
高管人员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人物,是完成董事会目标的执行者。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不对称现象被称之为高管薪酬粘性。论文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高管薪酬粘性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晓燕 《时代经贸》2012,(16):105-107
国企高管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人员,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非理性的现象。论文从过度自信理论对国企高管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层面和公司层面提出了国企高管人员过度投资行为控制机制,包括区分决策和行动、构建自我学习机制、董事会内部治理和心理契约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有企业高管控制权形成的制度背景,本文以2006年-2010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管控制权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高管控制权的单项指标还是综合指标,都能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高管控制权强的公司其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都显著低于高管控制权弱的公司;当公司存在两职合一、董事会独立性较弱、监事会规模较小、高管持股、高管任期较长等现象时,对高管控制权的约束较差,此时高管出于维护自身职位的考虑更偏向于较低的负债.  相似文献   

20.
惠普康柏合并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峥 《资本市场》2002,(2):30-33
最近以来,国内不断出现对上市公司有关大股东与公司管理层或其它股东或外来投资者出现矛盾的报道。关于公司董事会的作用和制衡因素的讨论也逐渐深入。恰巧,在中国已经耳熟能详的两家美国信息产业巨头惠普和康柏在宣布合并后出现了戏剧性的大股东与董事会的对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