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相似文献   

2.
《财会月刊》2007,(1):23-23
一、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 的近似汇率根据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处理外币交易和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相似文献   

3.
一、相关规定及解读 (一)规定 1.账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金额;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相似文献   

4.
<正>一、相关规定及解读(一)规定1.账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金额;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认  相似文献   

5.
郭玲 《财会月刊》2010,(4):16-17
一、丁字账在外币折算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外币核算的基本程序是:①将外币金额按交易发生目的即期汇率或与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②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即为汇兑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相似文献   

6.
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汇率浮动加大,市场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即期汇率按照什么标准进行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此进行了规定。本文就即期外币折算和外汇衍生产品外币折算会计核算进行了比较.对外汇衍生产品的价值提出新看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算。有关外币账户是指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债务账户,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预收账款等。  相似文献   

8.
一、高校外币业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一)高校外币业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首先,根据确定的折算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本位币金额,按照折算后的本位币金额登记有关账户,同时按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将外币金额折算为本位币时,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也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其次,期末对各种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本位币金额,并将此金额  相似文献   

9.
一、外币交易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主要从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以及披露等方面来对外币事项进行规范。在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外币折算准则》仅介绍了统账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我国金融保险企业由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通常采用的是分账制。因此,《外币折算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两种记账方法的程序不同,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外币交易折算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并均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0.
一、丁字账在外币折算中的应用一般来说,外币核算的基本程序是:①将外币金额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与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②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即为汇兑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关于外币业务现金流量的规定存在如下不足: 1、不应以平均汇率作为外币现金流量的折算汇率。准则中规定外币现金流量折算的汇率为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均汇率。平均汇率即期初汇率与期末汇率的平均数。如果使用平均汇率,我们的实务操作就会变得十分繁琐。因为当一笔外币业务发生时,我们并不知道当期的平均汇率是多少,必须要等到期末时才能  相似文献   

12.
施金平 《财会通讯》2004,(11):75-76
1、中国。我国至今还没有有关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会计准则。为了满足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需要,我国在《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对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作出了规定。(1)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负债类项目均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折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照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未分配利润”项目以折算后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金额直接填  相似文献   

13.
肖正再 《广西会计》2003,(11):41-41
外币业务 ,从会计的角度来理解 ,就是用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所表现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变化的结果。因此 ,外币业务的折算问题 ,就是将外币所表现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变动的结果转化为以本位币进行计量 ,其实质是会计要素的计量问题 ,似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现行外币业务的折算 ,可归纳如下几点 :一是发生外币业务时 ,按交易日或期初的汇率折算计价入账 ;二是由此形成的外币资产和负债 ,在期末时 ,再按期末汇率调整计价 ;三是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或计入当期损益、或作递延损益处理。上述三点的实质就是外币资产和外币负…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外币业务,是指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以及用记帐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等业务。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内外经济交流的日益增多,许多企业都有了涉外经济业务。这些企业的进出口和往来业务大都以外币计价结算,外商投资也总是以外币计量,这些外币都要折算为人民币记帐反映,而外汇牌价变动频繁,有关折算、记帐工作就比较复杂了,因而系统地学习有关外币业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知识,已成为不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工作者的普遍愿望;再加上我国于1994年初进一步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实行了汇率并轨,财政部也相应作出了《关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和《补充规定》(以下合并简称《规定》),使外币业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又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种愿望就显得更为迫切。笔者有鉴于此,现根据自己学习《规定》的体会,将外币业务核算等有关问题,尤其是实际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撰写成几篇简介,以供关心的同志们参考,如有不当,并盼指正。  相似文献   

15.
赵彦锋 《财会月刊》2012,(25):19-20
如果以外币计价的货物购销交易与款项结算没有同时进行,与此有关的外币业务的处理时点包括交易日和结算日,由此形成的折算差额在哪期计入损益,取决于企业对外币业务是选择单一交易观还是两项交易观。虽然两项交易观点已成共识,但该观点下折算差额的处理仍有递延确认法与即期确认法之分,本文支持即期确认法下的逐步结转法。  相似文献   

16.
朱青 《财会月刊》2011,(29):48-5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十一条中关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规定与第十二条中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规定存在冲突。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两种主要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各自的优劣,然后进一步分析了美国会计准则的演进对时态法改进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如何使时态法的使用更符合我国现状,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外币报表折算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焦点主要集中在各种折算方法的选择上.在实务中表现为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之争(时态法以与流行的母公司理论相匹配为依据.而现行汇率法则符合跨国独立实体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在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总体上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同年颁布的《合并报表暂行规定》在折算程序上则采用现行汇率法.两者在逻辑上是不一致的。因而.有必要探讨外币折算方法的选择.来制定和完善外币交易及外币报表折算准则。  相似文献   

18.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  相似文献   

19.
外币业务,是相对于记账本位币而言,是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从事投融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外币交易事项。从会计学角度来说,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两部分。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四条规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采用现行汇率法进行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并不适应我国的国情。本文对适合我国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