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两个任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稳定是农民增收的前提,而农民增收则是农村稳定的物质基础。民富则安,为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农民的个人利益问题,让农民切实拥有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居乐业,农村方可稳定。离开农民个人利益这个现实主题去高谈稳定,是不切实际的空谈;不顾农民的个人利益,去处理农村中的各种问题,点子再多,办法再好也只是暂时缓和矛盾,求得眼前的安稳,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稳定。眼下,农民的个人利益在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富县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深入揭示了妨碍农民增收致富的诸多因素,初步提出了农民增收的方法:提高农民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把提升村级经济竞争力作为农民增收的潜力来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农民增收的阶段性变化看,加快城镇化具有现实必要性。近年来,城镇化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效应。但是,我国的城镇化也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城镇化以城镇现代化为中心,将城镇化过程压缩为城镇建设的过程;二是城镇化以地方政府推动型为重点,区域城镇化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城镇化的这两种不良倾向,加剧了农业和农村的资源流失,导致城镇化对农民增收、农村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鉴于制度性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要以加快制度创新为关键,注意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科学处理加快改革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依靠农业本身促使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一是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且收入少.二是农产品供求不合理,加上季节结构不合理,造成大量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且无市场,导致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制约了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和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合作经济》2013,(1):15-15
李国祥认为,农业经营体制在此次会议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折射出农业工作与时俱进。过去农村工作主要强调三点,第一点是保供给,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保障水平,第二个是促进农民增收,第三个是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农业最重要的功能;农村经济形势好不好,关键还要看农民能不能增收。所以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两个最主要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村基础条件建没,提高群众福利、改善农村环境和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农产品产量总量过剩、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增收日趋困难的形势下,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明确目标、增添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这对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镇经济》2002,(1):1-1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去年农民收入虽有恢复性增长,但基础仍不牢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尚未消除。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综合措施。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9.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努力增加纯农户的收入;鼓励农民创新业、创大业。实现农民创业就业增收;全面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找饭碗”的能力。实现农民转业增收: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实现低收入农户快速增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农民减负增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要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民增收,提高农民购买力:加大“家电下乡”扶贫力度,让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规范农村社会管理;加快完善交通和通信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城镇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加快农村乡镇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城填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切实战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民持续增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要以结构调整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以就业创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以政府服务保障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农村小康社会的定位入手,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相关的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制度化等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为我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是我们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而农民增收是我们农村工作的主题,是财政增长、农村稳定的基础。去年,江西省临川市大灾之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1元,今年又提出了确保增加220元、力争增加260元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实现?我们深入到乡镇、村组和农户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思考。广大农民收入呈稳中有增态势临川市是个农业大市,去年,全市在遭受严重洪灾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13.2亿元,是1978年1.1495亿元的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1元,比199…  相似文献   

15.
到二00四年底吕梁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达到13.2万人,输出达到12.8万人,农民劳务增收人均337元,去年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产业。笔者深为这项工作如此卓有成效而欣喜,同时也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按照吕梁地委安排,地区供销社组成促进农民增收调研组,对吕梁农村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党政领导、供销社人员、农户等各个层次的人员进行充分接触了解.对农民的收入情况、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农民的反映呼声有了比较客观的掌握。调查组一致认为,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问题,而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供销社不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2,(182):1-33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增加财政对县级以下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改进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民利益;要进一步清理各种针对外出民工的岐视性政策;要改革征地制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要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要实施更积极的退耕还林还草与摹生态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为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两个转变”的发展要求,南江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全面加快经济发展,一、突出农民增收,把农村经济调“强”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一抓农副产品流通增收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消除农产品购销障碍,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培育流通贩运大户。二抓池园经济增收。坚持“井地园机配套,种养加运结合”原则,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提高池园科技含量,人均池国经济收人1100元,三抓劳务输出增收。采取自己找、亲友带、部门引、企业招、中介导的措施,积极开拓劳…  相似文献   

19.
当前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是:收入增长速度慢,区域性增长不平衡,增收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比例较低,增收水平低而不稳。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油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区位和资源条件先天不足,农民难以在区位和资源优势中获得有效的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诸如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质量水平不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新的“三农”问题不断产生。对此,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必须从根本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