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商业课题,然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保二者的成功.品牌能否"变脸",不在于产品是否在不同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品牌是否在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感知.品牌"变脸"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品牌"变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或者本土化的问题,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品牌"变脸",重塑消费者的心理感知,目的是为了收益品牌最大化.这才是商业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深入分析认知心理学中ACT*理论的学习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该模型对消费者在多次品牌选择过程后经历的动态学习现象,以及消费者形成无意识购买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对品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由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致使品牌的概念也被细分为两种--物质品牌和非物质品牌,其中,物质品牌就是企业"无形资产"中"有形"元素-企业资产、企业档位、公司规模、员工素质、产品质量等各方面的组合.  相似文献   

4.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即认为自主品牌产品质量差、标准低等,而外国品牌产品质量、售后等方面更好,这对自主品牌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还缺乏对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动机的实证研究。本文根据偏见心理学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自我防御动机、工具导向动机、价值表达动机和认知理解动机对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四种动机对消费者生成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自我防御动机,其次是价值表达动机以及工具导向动机,而影响程度最弱的是认知理解动机。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过程中吉利性偏好及品牌名称的吉利因素所起的作用。理论猜测包括三个方面:品牌名称的吉利性与消费者认知和感知、品牌名称的吉利性与消费者的购买意图、品牌认知与消费者购买意图。研究结论显示,吉利性偏好在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感知与认知好感,而且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图,从而对消费者的最终决策提供了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认知心理学中有关语义存储的研究成果引入消费者知识的研究,通过对四种有关语义存储的模型进行比较,文章指出激活扩散模型最适合构建消费者知识联想网络。借助激活扩散理论,文章指出,消费者知识可以看作由品牌名字、产品类别、关联属性与主观评价四种成分构成,这四种成分相互联系,构成消费者知识的联想网络。  相似文献   

7.
在竞争对手林立的今天,对消费者的了解程度已成为决定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认知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研究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法.现代营销理论很大一部分是以心理学所提供的消费者假设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还未弄懂"品牌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成 《企业研究》2005,(2):48-49
品牌国际化是营销中的专门用语,有它的特定含义,不是哪一个企业想说自己的品牌国际化了,就是品牌国际化了。误解常常有几种:认为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性的品质要求,比如与跨国企业的品牌产品相当,或是大量的OEM,也就是用别人的品牌加工出口产品.就品牌国际化。再认为取一个"很靓"的洋品牌名字,完成了所谓的品牌识别系统的国际化设计,看起来像是一个国外的品牌,就与国际接轨了。还认为在国外打上广告,宣传企业品牌就是品牌国际化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品牌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品牌,简言之就是一个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知觉线索.它凝聚了企业声望,体现着产品质量、用途和价值,也包含着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及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一个著名的品牌,是企业一笔有巨大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出奇制胜的绝招.  相似文献   

10.
著名营销学大师大卫·艾克认为:品牌联想是指任何与品牌记忆相联结的事物,是人们对品牌的想法、感受及期望等一连串的集合,可反映出品牌的人格或产品的认知.品牌营销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攻占消费者的心智,进而实现品牌忠诚.品牌要想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清晰的、积极的品牌形象,就必须找准品牌联想的切入点,通过特定的途径向消费者传递出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  相似文献   

11.
李静 《集团经济研究》2007,(35):274-275
一、品牌延伸和消费者认知的含义 企业竞争已进入到品牌时代,品牌延伸既是品牌经营的一种策略,也是品牌塑造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11):10-18
本文以广告设计中嵌入中国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消费者认知特点,实证检验嵌入中国元素对消费者认知及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中嵌入中国元素会影响消费者反应,在消费者认知需求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情况下,中国元素对消费者反应产生显著的影响;相反,在认知需求和专业知识水平低的情况下,嵌入中国元素对消费者反应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元素在品牌塑造中作用机理提供实证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品牌的本土文化价值、借助特定文化力量打造强势品牌、针对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品牌沟通策略,以及将中国元素的真实内涵与品牌定位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消费者认知过程模型为工具,以分类理论为基础,完整地剖析了联想现有的品牌架构所引起的消费者认知混乱,以及由此给联想集团带来的品牌个性模糊、品牌核心价值的丧失、各品牌之间日益严重的"蚕食效应"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通过重整品牌架构等措施来消除消费者认知层面的冲突,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层次品牌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引入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自我理论基础上,研究基于象征意义的自我一品牌关系。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本身的认知。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行为会受到自我概念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之前的“消费者一品牌关系”的研究模型中,要么没有涉及消费者的自我,要么仅将消费者的自我当作一个“总体”,从而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反映象征消费条件下的自我一品牌关系。因此,在象征消费的条件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一品牌关系。  相似文献   

15.
品牌广告共鸣实质上体现了消费者与广告中品牌的一种紧密的心理联系,通过与品牌的情感互动,消费者会感觉到该品牌能够反映自己的情感并且可以通过该品牌为媒介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因此会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依赖,获得较高的品牌忠诚度.本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广告中品牌的共鸣实际上体现为消费者对广告中的品牌理念、代言人、广告形式、广告场景的共鸣四方面,本文把这四方面命名为理念分享、形式欣赏、人物认同、场景相识,并且验证了消费者对这四方面的共鸣对品牌认知、品牌偏好产生显著正面作用,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6.
洪明 《企业活力》2008,(4):48-4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速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攻国际市场的一大利器。中国如何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中国企业如何树立国际形象?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要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重视对品牌国际化营销的研究,重视国际广告策略与品牌翻译策略的研究。本文从国际品牌的跨文化视角、从消费者的审美情感及营销心理学角度入手,以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品牌国际化战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包装、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在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为对抗跨国公司的扩张,我国企业也必须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把企业的形象向外推广,让它真正地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8.
品牌传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消费者对所传播品牌的个性特征定位进行丰富的品牌联想,形成品牌认知与忠诚,实现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的重复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由于消费者存在生理限制、认知特性、从众性行为、具有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和对信息自动分类等心理特征,要求企业在品牌定位工作中,依据消费者认知和产品信息两方面的差异化,从创建新品类、独特形象设计和品牌文化等三个方面实现品牌差异化定位。  相似文献   

20.
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市场面临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包括文化、习俗、宗教、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所有这些差异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不同的理性和感性诉求,深入了解这些诉求是品牌国际化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