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财政部开展了对部分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工作.共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突出的表现是虚假发票,其次是虚假会计报表,再次是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从表面上看会计造假的根源是会计法律制度的缺陷和职业道德的沦丧,但事实上有其复杂的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理会计造假,重树行业诚信,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常荣 《企业导报》2001,(11):53-54
<正> 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而企业成本数据的造假更具普遍性和严重性。据报载:财政部1999年7月发布第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披露,1999年上半年对110户酿酒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收入、费用、利润失真的达102户,占92.7%,不实金额达24.32亿元,由此造成利润虚假金额13.88亿元,其中核实利润与企业报表上的虚假利润相差一倍  相似文献   

3.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责任主体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文 《事业财会》2002,(5):35-36
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进行了简单而严肃的描述,“真实、完整”,也就是说,真实性、完整性是法律对会计资料的质量要求,因为会计信息详尽和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对现实经济的把握和驾驭。但是,会计的现实却并非这样,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令人吃惊,被国家权威机构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从上面公布的抽查结果来看,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本就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主体及其治理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假账难治?     
<正> 据公布的财政部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显示,被检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较严重。财政部的此项检查属年度例行抽查,共涉及保险、烟草等行业192户企业以及相关的91户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不足200户的企业中,便查出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2亿元,利润不实24.2亿元。其中,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有103户,占53.6%;利润严重失真,虚盈实亏企业有19户。可见,尽管"不做假账"的警钟时时敲响,但假账问题依然在企业中十分严重。实际上,这也不是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新发现。资料显示,财政部对部分行业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发现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占57%。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1999年12月22日发布第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据此披露了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抽审结果: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其中,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  相似文献   

6.
一、丧失诚信原则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然而现阶段,“信用缺乏”已成为我国会计市场上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  相似文献   

7.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实、公允、中立”是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但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1999年底 ,财政部抽查 10 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 ,有 81家虚列资产3 7 61亿元 ,89家虚列利润2 7 47亿元。 2 0 0 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 :被抽查的 15 9家企业中 ,资产不实的 14 7户 ,虚增资产 18 48亿元 ,虚减资产 2 4 72亿元 ;利润不实 15 7户 ,虚增利润 14 72亿元 ,虚减利润 19 43亿元。 2 0 0 1年 12月 2 5日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 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 ,在被抽查的 3 2份审计报告中…  相似文献   

8.
浅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信息在微观管理、宏观调控及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有效。近年来,我国会计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1999年财政部有关部门在对某行业110个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中,有92.7%的单位的收入、费用、利润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问题。其中收入、费用不实金额达24.32亿元,导致利润虚假  相似文献   

9.
1999年,工业交通审计处突出真实性审计,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做假账、报假账等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组织有关市地局对我省16户微利企业(1998年报表利润50万元以下)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净审减资产499亿元,净审增负债096亿元。审计后,16户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877%,其中5户企业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最高一户达1317%。16户企业1998年决算上报利润32446万元,审计认定实际亏损513亿元,共虚增利润516亿元,是企业决算上报利润的159倍。其中1998年度隐瞒亏损最…  相似文献   

10.
浅析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据国家审计署2001年对200户国有企业的检查结果显示,其中会计资料信息失真的企业有120户,占被检查企业总数的60%。从红光实业、琼民源、大庆联谊、到银广厦、生态农业,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人为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欺骗厂大公众和中小投资者,使广大投资者受到惨重损失。国家有关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此类问题的查处力度,甚至动用司法手段加重对问题严重企业的处罚,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审计署2001年对16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进行检查。其中有14家事务所的23份报告严重失实,造成会计信息虚假71.4亿元。就连国际著名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为安然等公司出据虚假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1.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王军近日披露了100户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抽审结果。抽审结果表明 ,大多数企业账本问题很多 ,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王军说 ,财政部最近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对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抽审 ,发现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 ,共虚列资产37 61亿元 ;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 ,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 12亿元 ;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 ,共虚列利润27 47亿元。百户国企报表大都难经敲打…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1.会计造假现象严重许多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2002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  相似文献   

13.
1999年,财政部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2000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4.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34亿元。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以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作为分部报表的编制基础,而未贸然采用国际通用的“管理法”。所谓“管理法”,即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分配资源和评价业绩的组织划分为基础,确定对外报告的分部,它的优点在于降低信息的生产成本,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力及对未来风险和报酬的洞察力,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公司内部建立的利润中心对分部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因此,它良好实施的前提是该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高,管理者的素质好以及证券市场运作规范,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作假的意图强,会计失真现象严重,如财政部组织对100户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抽查,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都存在偏差,其中,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7.61亿元;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因此,财政部审时度势,认为我国急需解决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过早地采用“管理法”,不仅留给管理的难度大,在我国监管水平不高、执法不严的情况下,虚假信息误导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5.
决算虚假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杨润忠最近,哈市对30户国有工业企业1993年会计决算进行查验,发现24户企业决算不真实,占被查总户数的80%。这些企业决算所列利润共计2453.1万元。查验后仅为1264.7万元,虚报利润达1188.4万元。销售利润率查前...  相似文献   

16.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审计署去年对2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的审计结果表明,企业弄虚作假的问题比较严重。审计发现,资产不实数额占10.39%,负债不实占7.9%;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利润总额38.87亿元,有36.92亿元是虚报,还有20.53亿元未在报表中反映;呆帐、待处理财产损失和不良资产等形成的潜亏达36.06亿元。 究其原因如下: 1、会计中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最典型的,在会计准…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会计造假问题严重,给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害。2000年财政部对100家国有企业进行检查,发现有81家虚列资产37亿元,87家虚列利润27亿元;2001年被中国证监会查处或被沪深证交所公开谴责和批评的上市公司近100家;同年有关部门抽查了16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检查发现,因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财务虚假的金额达71.43亿元。例如:琼民源在1999年度会计报告中,虚构利润5.4亿元;在对中天…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核算领域,怎一个“假“字了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严格规范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约束各行各业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真实、相关、及时、可比这样四个方面的要求,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根本.《企业会计准则》将真实性原则列为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之首.然而,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复杂与多样,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概括起来有“三虚假”,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制作虚假凭证,编造虚假利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虚假凭证,是少数企业法人和业务经办人,为了谋取私利,利用假的原始凭证报帐.虚假利润,是按经营者的需要来“确定”成本费用和利润高低.有的企业领导人为了达到利润考核指标.以表现自己的“业绩”,骗取奖励,想方设法“降低”帐面成本,缓摊待摊费用,少提或不提折旧;有的则相反,为了少缴增值税和所得税,在增大成本费用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19.
在会计信息若干质量特征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在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以真实性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如2003年,我国财政部组织的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查出企业不实资产85.88亿元,不实利润28.72亿元,不实所有者权益41.38亿元。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还动摇并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运动状态的经济信息。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的混乱。财政部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给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