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国内各家银行已纷纷实现或正在实现自己的数据大集中工程。作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大跨度的阶段性目标,数据大集中工程如果不同步考虑灾难恢复或灾难恢复措施不得当,便会导致风险的集中。然而,除了少数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我国大多数城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电脑》2004,(6):55-56
中国工商银行自从承担《银行计算机灾难恢复系统研究》项目后,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有效的组织规划,在国内率先启动了数据集中工程和灾难恢复的建设,数据中心(北京)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在国内采用国际最先进灾难备份与恢复技术,例如GDPS(跨区域并行系统耦合体)/XRC(异步远程数据复制)、通道延伸技术和并行耦合体技术,不仅实现数据中心(北京)所辖21个分行的业务数据、主机、网络、应用的备份和业务级的灾难恢复功能,还实现了两个数据中心互为备份。根据国际上SHARE78标准定义的异地恢复任务分类,达到五级的灾难备份恢复水平。一、项目…  相似文献   

3.
IT技术对现代金融业务起着支撑陛作用,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各金融机构纷纷实施了数据集中工程,充分发挥IT技术能力。但在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的集中。一旦数据中心出现灾难,会给金融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建立有效的灾难恢复机制,是各个金融机构在实现了数据大集中之后不能不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银行数据大集中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但是,银行数据大集中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集中。数据大集中后,一旦数据中心遭到灾难打击停止服务,将引起银行业务停顿、营业额损失、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法律纠纷。据专家解释,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确保在灾难发生后,银行的关键数据、数据处理系统和业务可以恢复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在灾难发生后的指定时间内恢复既定范围的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5.
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为推动金融机构灾难备份建设创造了积极的宏观环境。2002年,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数据集中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为保障银行业务的连续性,确保银行稳健运行,实施数据集中的银行必须建立相应的灾难备份中心”。2005年,国信办发表《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指南》(简称《指南》),为灾难恢复工作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依据。据悉,国信办还将参照《指南》的执行情况出台有关灾难恢复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的前几年里,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IT事件,无疑是数据大集中。工商银行在2003年完成了全国业务数据和核心业务系统向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的集中,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业务系统——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也正式投产;2004年,完成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灾难备份恢复中心,并于2005年完成第一次全行范围内业务级灾难恢复应急演练。工商银行在这几年来中实现了从应用系统的统一到数据的集中,不但促进了业务的发展,而且将其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成为我国银行业技术发展的先行者和参照系。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完成数据大集中之后,逐渐意识到“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巨大风险,尤其是在美国9·11、印度洋海啸、“非典”疫情等灾难发生之后,国内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灾难备份与恢复工作,将其提升到关系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层面进行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融业的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自动化、网络化在给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如何做好灾难恢复、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一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数据异地备份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关键环节,也是金融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而采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灾难备份与恢复看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数据大集中,必然伴随着风险的集中化。为了保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各家银行高度重视灾难备份工作。不断进行深化研究与建设。以下几篇文章从金融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恢复的视角,探讨银行业的应用系统架构、灾难备份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适合中小金融机构的灾备方案选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银行计算机应用数据的类型,并介绍了灾难备份系统的架构,灾难恢复的必要条件与过程,数据备份技术,国内外金融业建立灾难备份系统的现状等。  相似文献   

11.
一、大集中呼唤灾难备份 2002年,实现数据大集中几乎成为我国所有银行信息化工程的重点,各行都在紧锣密鼓地走上一条大集中之路。数据集中给我们带来方便的经营管理,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外部风险,增强规模效益。同时,数据集中也带来了风险的集中。系统的风险随着集中程度的提高和上挂行数量的增加而加大。一旦数据中心遭到灾难打击停止服务,将引起大范围银行业务停顿、营业额损失、客户流失,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和社会动荡。有人形象地将数据大集中比喻为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这就是我们在大集中之后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数据大集中与灾备中心的建设是2002年两大热点 说到2002年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数据大集中.目前许多银行已经实现了数据集中,有些银行还在论证阶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率先建成了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农业银行在建成36个省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全国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中国银行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了全国建设五大中心的目标;建设银行已明确了集中的方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已实现了数据集中的目标;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正在进行集中方案的论证.中国进出口银行没有经过分布处理,目前已经一步到位,实现了数据全国集中.数据集中对整个银行业硬件、软件的投资及IT资源的分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银行总是被誉为灾难备份行业的“领头羊”。这不仅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银行在实施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就已着手进行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更是因为2006年以来,银行业对灾难备份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灾难备份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本栏目节选以下几篇文章,从灾难备份工作上升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高度;将灾难恢复中的等级划分.场地选择、业务策略,系统支持等环节作为出发点;谈及了具体技术在银行灾难备份建设中的应用并讲述了个别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了灾备建设,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灾难恢复应急演练,很好地验证了商业银行的灾难应急处理能力。但是,由于演练一股是选择灾备组织人员在岗的情况下模拟灾难发生,因此,人员到位时间短,基本在数分钟以内就可以全部抵达灾难恢复现场。对于灾备组织人员不在岗的情况,各商业银行普遍缺少对到位时间的科学评估,一般只是根据银行应急的实践经验估算,尚不能完全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和真正灾难恢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银行条块分割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银行信息化的瓶颈所在,今天,银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已经聚焦在一个关键点上,那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实现银行信息、业务系统“大集中”。2002年,实现银行数据大集中几乎成为我国所有银行的重点信息化工程,各行或完成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或按计划稳步进行,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处理正逐步由分布式处理模式向集中式处理模式转变,这种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为银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银行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办理业务,并由此来保证其同业竞争力的时候,数据处理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就尤为关键。一旦发生灾难,造成银行计算机系统长期停止,将直接导致巨大的资产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银行将失去客户的信任以及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市场。灾难恢复中心就是针对银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业务连续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一、灾难及其对银行的危害1.灾难灾难发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近日,赛门铁克公司宣布推出全新灾难恢复解决方案Symantec Disaster Recovery Orchestrator,为中小企业数据中心在灾难来临时提供一键式的数据保护。全新的Symantec Disaster Recovery Orchestrator可以自动执行和管理从物理或虚拟机中基于Microsoft Windows的内部应用程序到Microsoft Azure云的接管和故障恢复。不仅如此,全新的赛门铁克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可以复制应用程序数据,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的不断推进,各家银行都从数据大集中中获得了不同的效益,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作者参与了中国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建设,从一定的高度,全面、详实、具体地记录了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科技大集中之路,相信该文对其它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我们希望其他银行的科技工作者也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银行数据大集中的有关技术和管理发表见解,我们期待着您的赐稿。  相似文献   

19.
建立灾难恢复中心,对于银行系统的业务、数据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灾难恢复中心的系统配置并阐释了系统配置方案的几种数据备份方式。  相似文献   

20.
银行如何开展灾难恢复应急演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灾备工程建设,以确保企业的业务连续性运作。对信息系统高度依赖的银行业更是如此,国内的许多银行相继已完成了灾备工程建设。为了保证银行能够在灾难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实施灾难恢复,保证业务的连续性运行,就必须加强灾难备份与恢复的培训,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灾难恢复应急演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