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过3年努力 ,河南省柘城县引种推广的3500亩优质杂交旱稻和巴西陆稻喜获成功。柘城县地处河南省东部 ,水资源比较贫乏。1997年以来 ,该县积极探索旱作农区节水、增产、高效的新途径 ,先后在全县100多个村设立实验基地 ,引种了“旱稻277”、“87R -9”杂交旱稻及巴西陆稻系列等十多个旱稻品种 ,推行了春播、夏播及麦茬免耕直播、育苗移栽等种植模式 ,并大力推广了玉米与旱稻间作套种新模式。旱稻种植连续3年均获成功 ,面积由200亩发展到3500亩 ,平均亩产稻谷400公斤左右 ,最高单产达600公斤以上 ,亩效益是…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如东县有五分之一的耕地、十多个乡镇地处垦区,夏粮麦豆秋粮旱谷,主产玉米。常年旱作,病、虫、草害特别是棉田的黄萎病日趋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畜禽的发展,也影响了改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县农业部门于1988年开始进行旱改水,改玉米栽种水稻的试验。1988年试验11.6亩,1989年试验、示范29.5亩,1990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600亩。栽插方式有机插、直播、抛秧、人工栽插四种。设三个对照——旱稻、纯种玉米、夹种玉米(间种白扁豆、赤豆)。水稻品种:武育粳2号,旱稻品种:农林2号、杨子701及农林12号,玉米品种:苏玉3号、豆类是当地品种。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已在上海诞生,在上海地区小面积试种的结果表明,杂交旱稻的产量已与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水稻产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4.
正好米来自莲花山,米中贵族旱稻香米!长春市景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史家屯,成立于2009年10月。通过多年努力,景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以玉米、水稻、旱稻等农作物为主,种植、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业机械全程机械化服务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夹江县现有耕地28万亩,其中:水田20.5万亩,旱地7.5万亩。在7.5万亩旱地中,有4万多亩分布于山、丘粮作区。历年来山、丘区旱地大部分大春种植玉米,亩产量一般都在27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山、丘区粮食产量、改善农民食物结构,提高山、丘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该县从1988年开始,在海拔800米的山区——沔江乡任山村开始试验旱地种植水稻,经过两年的实验,摸索出杂交水稻旱地栽培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获得最佳效益。试验地选在任山村的四户农民,每户各用0.5亩地净作玉米和栽种旱稻套玉米(前作均为小麦)。其技术措施:一是选用优良品种,培育壮秧。稻种选用杂交稻种汕优63,而玉米则选用丰单1号或73单交。二是采用6尺开厢移栽秧苗。厢边套种玉米,双行错窝,窝距1.2尺,每窝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宁夏23年(1993—2016年)玉米和小麦干旱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趋势,探讨各县玉米和小麦的干旱风险成因及关键作用因子,以期为宁夏县级作物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成灾综合评价法,从干旱对玉米和小麦种植的危险性、玉米和小麦在干旱环境下的暴露性、玉米和小麦种植在干旱胁迫下的脆弱性和区域农业抗旱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作物干旱风险模型,利用1981—2016年气象数据资料及玉米、小麦生育期资料、玉米小麦产量和面积等数据,分析计算宁夏各地区的玉米和小麦的干旱风险。[结果] 23年间(1993—2016年)宁夏玉米和小麦干旱风险整体上呈逐步上升趋势,玉米干旱风险上升趋势明显,最高达到45%。而小麦干旱风险趋势较平缓,干旱风险水平在30%~40%之间。品种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干旱危险性指数和暴露性指数间差异较大,玉米干旱暴露度高,生育期较长,潜在蒸散量大,降水无法供应生育期内的需水量,因而玉米干旱风险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小麦干旱风险高值区分布范围较广,由于小麦生育期在雨季初期,降水量较少,且种植面积大,因而受旱面积较大。各县(市)玉米和小麦危险性、暴露性指数权重均在0. 3以上,是导致玉米和小麦干旱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因此调整种植比例,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强农村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是减少干旱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京东郊畜牧场,今年播种了350亩玉米,为了提高玉米产量,该场采用了玉米、豆子(黑豆)混播并间播豆子的栽培方法及一系列的其它技术措施,从而获得了平均亩产籽粒玉米886斤的丰产(除间播豆子面积外的玉米、豆子混播面积的产量),较计划产量每亩500斤提高了77%。其中还有15亩地创造了亩产1,065斤的高产纪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为其简单易种植而深受百姓钟爱。山西省土地肥沃,一直是玉米种植的重要地区,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种植面积上不断予以推进。也正是因为其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的发生也日渐明显,做好玉米种植分析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旱稻.通常旱地直播,也称旱直播稻.是二十世纪末在易涝旱作地区推广的种植品种。适宜于夏天降雨集中的地区种植,主要靠汛期自然降水生长.仅在干旱时适量补充灌溉即可。旱稻比玉米、大豆、棉花等许多旱作物耐涝.比水稻节水70%左右.既适于水源不足的稻区.又适于低洼易涝旱作地区。由于栽培方法有别于水稻.病虫害发生也不同于水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了吉林省2007年至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相关数据,采用了相关关系分析法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经营规模与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想提高玉米产量,从玉米经营规模着手。最后针对如何扩大玉米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中下旬,笔者参加了由国内多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美国玉米产业考察团,对美国玉米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近距离观察。 一、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为美国玉米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美国玉米总产量和单产水平世界第一。2009年美国玉米单产超过10.34吨/公顷(合689.35公斤/亩),是当年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的1.97倍。由于美国玉米单产明显高于我国,尽管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只比美国玉米收获面积少3%(收获面积等于种植面积减去绝产面积再减去用于青储饲料收割面积),但美国玉米总产量达到3.326亿吨,是当年我国玉米总产量的2.02倍。  相似文献   

12.
SPAM模型和遥感结合提取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对于研究区域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陆地碳氮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应用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M-China模型),在5'×5'栅格尺度上重建了1980—2010年华北地区玉米空间分布信息;然后基于SPOT VEGETATION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作物熟制信息,并进一步划分出了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类型区;最后,重点分析了2000—2010年间华北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1980—2010期间,华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360万hm2,增加面积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2)2000—2010期间,华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增加136万hm2,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由17%上升至27%;夏玉米种植面积尽管也增加了87万hm2,但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3)春夏玉米混种区为华北地区玉米主产区,近年来呈现为春玉米增加、夏玉米减少的发展趋势,全区域92%春玉米面积增加和76%夏玉米面积减少均发生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域内,可见该区以春玉米为代表的一熟制正呈现逐步取代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二熟制的变化趋势。[结论]该文基于SPAM模型和遥感结合提取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面积的方法,为大区域、长时间尺度作物种植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早稻是与水稻相对而言,它不需在水田种植,而是一种在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土地上进行直播,靠自然降雨或辅以少量灌溉就可获得丰产的新稻种,其种植和管理方式同小麦近似。旱稻种植是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推广示范的品种有:“旱稻65”、“夏51”、“白珍珠”、“巴西陆稻”等。巴西陆稻虽产量较高,但生育期长,只能春播。旱稻65、夏51和白珍珠2号可接麦茬种植。经近两年试种,表现有六大特点: 1、早熟丰产。全生育期100天左右,麦收后于6月中旬直播,9月底收获,一般亩产350~450公斤。 2、抗旱性强。直播后可持续耐干旱,苗期可达20~30天,若天不下雨,全生育期只需浇2~3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大学采用系谱法多年选育出节水、抗旱、省工、经济合算的麦茬直播旱稻品种——秦爱(秦农2号×爱新)产量高于夏播玉米。 该品种已在京、津、冀、鲁、豫、晋、陕等省推广,且逐步向东北及华北山区推  相似文献   

15.
一、全世界玉米生产仍处在一个发展高峰期过去三十多年来,世界上玉米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很多国家可以说是靠发展玉米而振兴了农业、发展了畜牧业、改善了人民生活。1949年,全世界种植玉米的面积是12.5亿亩,到1983年,增加到18.3亿亩;平均亩产,1949年是209斤,1983年达370斤;总产量,1949年是2.796亿斤,1983年是6.752亿斤。其发展速度比水稻、小麦等快得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玉米生产大国,1983年玉米种植面积是3.1亿亩,占当年世界玉米栽培面积的1/6;平均亩  相似文献   

16.
调研组在中宁县余丁乡调研今年春耕生产群众的种植意向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2013年玉米种植面积3300亩,比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2170亩增加了1130亩,增加了52%.永兴村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2670亩,比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3800亩减少1130亩,减少了42.3%;这"一增一减"的现象引起了调研组的关注,调查组随即对全县灌区乡镇群众种植玉米和小麦意愿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了解到了这"一增一减"的现象在全县各乡村比较普遍.根据中宁县农牧局调度,2013年小麦春播面积比去年的11.2万亩减少了3.6万亩,减32%;玉米则相应扩大了3.6万亩.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一种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食用范围,一直是我国农业推广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大众生活中非常钟爱的食物之一,近年来,农业改革的推广带动了玉米种植的推广,保护性耕地给玉米产量的提高带来了很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保护性耕地对于玉米产量提高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影响,提出来几点优化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持续、稳定扩增的态势。2011年,山西玉米种植面积连续11年增长,达到2377万亩,接近全省一半的耕地面积。全省2011年玉米产量达到8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4%左右。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对保障粮食的安全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1991—2016年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量化分析,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的演变特征。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探究各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差异的波动性。进一步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粮食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区域集中倾向与单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991—2006年陕西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2007—2016年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整个研究阶段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2)1991—200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均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2006—2016年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80万~1182万hm2,所占比重维持在45%~50%。1991—200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09—2016年基本稳定在110万~120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递增趋势。稻谷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3)整体看,研究阶段内,陕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均变化不大,但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榆林、渭南和咸阳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较高。渭南、咸阳、西安、宝鸡等中部各市小麦和玉米种植分布最广。单产优势是陕西省粮食种植区域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降低,但各地之间的差异趋于稳定,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关中地区粮食种植集中优势,坚持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对不断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我国超高油玉米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审定品种"华健1号"含油率达25.7%。玉米油历史:1896年,美国开始高油玉米的选育,目前各国推广种植的高油玉米含油量都在7%~9%,但玉米籽粒不能够直接榨油(需要使用化学溶剂提炼)。美国高油玉米种植面积2002年时就已经超过1000万亩,目前年种植面积约1.5亿亩。美国通过80多年时间,把高油玉米和玉米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