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重点提出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的理念。从我国现状看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文章以水环境比较恶劣的海河流域的河北省为例,在对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力侵蚀等水环境及开发利用评价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绿色水生态发展愿景,做出实现绿色水生态路径选择,包括经济手段治理水环境,技术手段扩大节水灌溉,政策层面政府回购机制,管理层面水环境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生态修复工程已逐渐成为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而其有效实施有赖于河湖水网系统的形成。以水生态修复原理为基础,提出水网规划的目标在于水网与城市用地的共生共荣,其节点还应该拥有各自的特色,以实现水网空间的多样化,提高水网空间的活力。规划应对水网周边用地进行功能管制,建设生态斑块间的联系廊道,打造环湖路及滨河、滨渠路等,并提出建立水环境监测机制和应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到2011年,上海市开展了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郊区万河整治、太湖流域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水环境治理行动。但是,上海的多数区县水质仍然未能达标,水质性缺水的困境仍然未得到有效缓解,非工业废水排放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4.
刘新宇 《环境经济》2012,(Z1):52-58
自2000年到2011年,上海市开展了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郊区万河整治、太湖流域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重大水环境治理行动。但是,上海的多数区县水质仍然未能达标,水质性缺水的困境仍然未得到有效缓解,非工业废水排放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5.
让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在行业改革发展中归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是影响城市水业发展的关键标准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以分为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基础标准、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水环境系统质量下降,导致水环境脆弱性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协调水环境与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文章从水环境脆弱性评价的角度,利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对贵阳市水环境脆弱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贵阳市水环境脆弱性分区为轻度、中度、重度脆弱性,所有分区均存在劣V类水质河段,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比重均值达54.38%,整体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2)通过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的统筹优化,提出"水源地空间生态化、水旱地交替布置、居民点城镇集聚、工矿点下游集聚"的优化对策,为贵阳市水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东经济》2010,(12):60-60
广佛肇三地将建立水资源联动保护机制。12月7日,广佛肇三市水务部门在水务同城化交流活动上共同表示,借亚运契机,三地在水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形成了“三地同城化,同饮两江水”的格局,今后将继续加强水环境整治的合作,加强对西北江水源的保护和监测,促进广佛肇经济圈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系统协同理论,从治理主体、管理机制、技术投入、治理情境四个要素构建了水环境治理系统协同发展模型,运用相关数据对我国水环境治理各要素有序度及其协同发展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时间段内治理主体子系统、管理机制子系统、技术投入子系统和治理情境子系统总体呈有序发展状态且发展趋势良好;相同基期水平的水环境治理要素协同度逐年上升,但协同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相邻基期水平的水环境治理要素协同状态不太稳定,协同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重构城市水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原因,使得我国城市水生态面临着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城市内涝严重,雨洪管理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城市缺水严重,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因此,要保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修复城市水生态。无疑,"海绵城市"建设是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能够解决我国城市水生态面临的上述两个极端。"海绵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江苏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分析了江苏省过去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水环境演变趋势,并量化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回归方程;分别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了不同模式对江苏省未来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并削减重点污染行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水环境,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余亮 《技术经济》2019,38(3):97-104
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众参与对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和噪声环境治理的效果,以及在这四类环境污染下公众参与对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不同类型环境污染的感受不同,导致公众在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参与程度也不同;公众对水环境、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环境污染治理有着较高的参与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其原因在于上述类型环境污染对公众造成的直观感受较深,短期内对健康威胁较大;而公众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效果不显著,其可能原因是公众对中轻度大气污染的直观感受不深刻,短期内健康未受到大气污染的明显影响;公众参与对我国政府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水污染治理政策影响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水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平衡经济发展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从生活、工业、畜禽3个主要污染源入手,分析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过程,将水污染治理融入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城市水污染治理仿真模型,并以长沙市为例,探究在不同水污染治理情景下未来长沙市经济和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水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平衡经济发展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从生活、工业、畜禽3个主要污染源入手,分析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过程,将水污染治理融入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城市水污染治理仿真模型,并以长沙市为例,探究在不同水污染治理情景下未来长沙市经济和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系统阐释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式;剖析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的责任界定不清、盈利模式不成熟、第三方进入及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培育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社会共治与社会善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征环境税是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和适应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完善环境经济手段和构建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需要,是完善环境税制和深化税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目前对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音等污染排放实行的是排污收费制度,因而对这些污染物排放征税实际上就是排污收费的费改税问题。环境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单位和个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城市水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政府水环境治理投入绩效,分析城市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剖析了城市水环境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讨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原则,并提出包含进步指数、努力指数和贡献指数在内的城市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1.排放权交易市场不够健全。第一,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通性和活跃性较低,而排放权交易成本较高。一方面,排放权交易能够很好地将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工具,我国现有八个环境交易市场,企业之间的排放权交易多为地区性和以环保部门牵头下的一对一的交易,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排放权交易平台,交易的规模和频率都受到很大的限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承载力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其概念和内涵目前仍处于争论和探索之中。在回顾水生态承载力内涵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明具有"量、质、序"递进关系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及其综合表征因子,然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构建由水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流域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为目标,基于复合水生态系统模型,提出水生态承载力概念,并解析其内涵。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具有极限性、可调性、动态性、相对稳定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多种特征,在人类自身发展和主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沿"S"型不断增大的演化轨迹。通过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社会配置来降低经济社会压力,或者通过扩充可用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来提高支撑能力,可以使水生态承载力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想,调整人类活动行为,减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需要遵循有关规范和技术导则,把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改善生态文明,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国家富裕、人民富强、中国美丽.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上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上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