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所谓供应链管理,美国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PICS)是这样给出其定义的:"供应链管理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链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供应链包含了由企业内部和外部为顾客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各职能部门所形成的价值链."可见,供应链是一个范围很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虽然,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绩效是供应链的最重要的目标,但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是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决策时一般是从个体理性出发,而不是最大化供应链的利益.这种个体理性与全局目标的冲突,就会导致供应链的失调.  相似文献   

2.
李薇 《财会通讯》2008,(4):21-22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它是当前国际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它将企业内部经营所有的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3.
刘志远 《企业经济》2002,(10):73-74
一、供应链管理代表了"第三种竞争形态"的出现 从管理思想和竞争观念的角度来认识,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一个"第三种竞争形态".第一种竞争形态是一种最原始、最初级的竞争形态,它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研究本企业与系统界外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竞争关系,企业竞争力的指向由内而外,即企业系统与本系统外各经济主体之间在利益上的冲突和抗衡关系.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结构分析框架比较完美地描述了这种竞争形态,他把企业系统外的竞争对象分为五类,1.同行业企业;2.潜在可能进入本行业的企业;3.替代品生产企业;4.用户、消费者;5.上游供应品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中联合库存管理及利益分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伟  林辉 《物流技术》2004,(8):42-43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供应链强调的是链上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享利益,共担风险,通过降低整个链上的总成本来达到总体最优和各个企业的“共赢”。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不是单个企业独立追求最低库存来减少成本,而是用系统优化的思想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单个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越来越弱,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要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所以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将更多的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彭涛  洪卫  徐磊 《物流科技》2007,30(6):152-154
本文从提高供应链体系竞争力的角度提出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品牌战略。通过供应链体系中各企业之间品牌的强强合作,用品牌价值打造供应链,进而提升供应链的品牌价值。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必须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整合整个供应链,使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达到最优,从而实现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目的,并最终使各自的品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能快速获取各领域(包括运输、库存、采购、顾客暇务、生产计划、订单处理以及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的准确信息。互联网(Internet)能够将这种信息提供给物流管理者,能够监督供应链操作并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在美国,互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生鲜农产品对物流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温湿度控制方面,冷链物流的广泛应用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冷藏冷冻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由原材料、包装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供应链各环节的多元因素决定的。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市场上将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将供应链纳入企业的发展体系,建立无缝供应链,让整个供应链系统看上去像一个独立的实体实行协同自运作,增加供应链系统的柔性和敏捷性,可以有效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供应链的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供应链在集成各企业的优势资源,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高柔性以及低风险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要使供应链能真正创造出超越企业独立运行时所能产生的价值,运用系统观思想指导供应链系统协同运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精益思想,提出了对运输包装进行精益改进时必须考虑整个供应链或价值链上的损益,以达到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多赢优化,在分析了物料运输包装中的主要浪费现象后,用TOPS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原则,总结出了物料箱常用的物流模数,最后给出了塑料件运输包装改进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博弈理论,研究基于单一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给出了该逆向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合作与不合作时废旧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和相应整个供应链系统及各成员企业的收益情况,提出了Shapley值法来研究供应链合作时的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进行研究,比较了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分析了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建立了增量返利激励的供应链合作模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建立的协同机制可以使分散的供应链系统达到了和集中式供应链系统相同的绩效,系统实现了帕累托的改进,实现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2.
Facing uncertain environments, firms have strived to achieve greater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to leverage the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of their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uncover the nature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nd explore its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based on a paradigm of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Reliable and valid instruments of these constructs were developed through rigorous empirical analysi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Web survey of U.S. manufacturing firms in various industries.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clud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e., LISR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mproves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and indeed has a bottom-line influence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is an intermediate variable that enables supply chain partners to achieve synergies and create superior performance.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moderation effect of firm size reveals that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complete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for small firms while it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for medium and large firms.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how a large organization, operating in a mature, asset-intensive industry, used the social system of a key supply chain to genera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perating performance (e.g., inventory turnover ratio improved from 0.8 to 3.2 in 5?years). A case study approach was used to study a steel rail supply chain involving an Australian railway company as the focal company. This supply chain consisted of two other companies: a steel manufacturer and a bulk transporter. Multiple forms of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cluding models and process maps of the supply chain, published and internal documents,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 report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of 31 key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supply chain. We found that the organizations had invested heavily in formal systems, such as governance process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However, it was the informal mechanisms across and within the social system which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resulting improvements. This suggests that organizations may be able to achieve significa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outcomes at far lower cost and in shorter time frames by working through the existing social systems instead of focusing excessively on formal governance and IT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史丽萍  蔡歆 《物流科技》2003,26(3):14-16
电子商务环境赋予了供应链管理全新的内涵,它要求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必须确立新的视角。本文在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绩效的含义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多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姚海凤 《物流科技》2014,(12):100-102
商品质量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考虑零售商的质量评价水平时,单一的契约(如退货契约或者折扣价格契约)无法使供应链系统达到协调,此时考虑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契约的复合契约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协调方法。文章基于退货和折扣价格复合契约通过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分析供应链系统的协调问题,得到了预期的协调效果,进而通过一个具体的算例更为详细直观地分析了复合契约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模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自动化和信息交换,是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两大要素。其中,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更是提高供应链中的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有效地对供应链信息化进行评价,提高供应链信息化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体现供应链信息化的水平,本文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并且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使得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工作趋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合作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文中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为背景,研究了两阶段供应链,运用合作博弈理论进行了分析,强调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乳制品供应链上各环节所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初步构建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从而实现乳制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实时搜集、分析和监管,实现食品的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同步,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胡建东  平海 《物流科技》2010,33(6):116-119
实现节点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而自组织原理又作为协同学中的核心内容,能为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正是以自组织理论为研究出发点,根据自组织演化的一般规律特点,再结合供应链管理的系统特性,深入地分析了供应链如何通过自组织进程来实现协同管理目标的基本过程,对于供应链协同管理能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考虑两竞争制造商通过共同零售商销售替代产品的两层供应链系统,分别研究制造商未持股和制造商单向持股情形下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及其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对制造商单向持股存在持股方与售股方都可以接受的持股成本区间,但这会损害零售商收益和供应链整体绩效,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对供应链绩效的损害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