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品牌社区无法完全超越地域的限制,利用BLOG构建的虚拟品牌社区将为企业在新的竞争和营销环境中,激发消费者互动,扩大消费群体,提升品牌竞争优势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虚拟品牌社区是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是企业加强与消费者沟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虚拟品牌社区的概念和价值,分析了消费者在其中的创新行为模式,得出虚拟品牌社区的产生促进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是消费者创新行为的重要平台,并据此提出了企业针对虚拟品牌社区的相关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俊华 《电子商务》2014,(11):48+85
Web2.0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用户旁观者的地位,突出了用户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而虚拟品牌社区为B2C和C2C市场品牌传播提供了专业化且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平台。消费者通过参与虚拟社区分享其所感兴趣的品牌信息和知识,进而提升社区成员对身份的认同以及对社区和品牌的情感依赖。同时,虚拟品牌社区也有利于企业同消费者建立长久持续的客户关系,及时获取客户反馈信息,了解特定消费者/群体对品牌产品的需求诉求的差异性,最终成为企业培育品牌信任与忠诚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虚拟经济的日益发展,虚拟品牌社区在现代品牌营销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研究虚拟品牌社区通过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对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包括直接机制、间接机制两种。其中,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直接正向影响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通过群体认同与品牌认同间接影响新产品购买意愿,且在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是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提高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要求虚拟品牌社区重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积极建设、完善社区的各种功能,主动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各种价值,促使消费者自发成为品牌的推广者;要求企业在虚拟品牌社区实际运营中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促进消费者对虚拟品牌社区和品牌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品牌社区已经成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实现消费者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平台。目前,我国关于虚拟品牌社区的市场营销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消费者行为特征的虚拟品牌社区营销策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虚拟品牌社区营销策略,应从加强虚拟品牌社区系统质量,提高消费者社区融入度,完善社区激励机制,营造社区信任氛围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交应用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以关系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探索虚拟品牌社区中个体层面的社会互动在改善品牌关系质量中的作用及其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在虚拟品牌社群中,消费者之间的社会人际互动及消费者与品牌间的类社会互动显著正向影响品牌关系质量和消费者的关系社会资本;消费者的关系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品牌关系质量;消费者的关系社会资本在社会人际互动及类社会互动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社群营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交媒介的涌现导致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以虚拟品牌社区的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品牌形象深植到消费者心中,进而形成较高的品牌忠诚度。鉴于此,可基于社会网络、品牌社区等理论,构建社会强化动机、网络中心度及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品牌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设计问卷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调研,检验社会强化动机对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品牌忠诚度的作用机理,探究网络中心度在虚拟品牌社区强化动机与品牌选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会强化动机能有效提高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越高,社会强化动机越强,其对虚拟社区的归属感越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越强,越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品牌并抵制竞争品牌。由此可见,企业为更好地进行虚拟品牌社区管理,需要注重对成员社会强化动机的激发,鼓励成员参与社区活动;需要重点关注网络中心度高的成员,激发其信息分享热情;需要致力于虚拟品牌社区建设,不断增强成员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虚拟品牌社区已经成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典型平台,而品牌关系是虚拟品牌社区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虚拟品牌社区创建和发展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虚拟品牌社区吸引更多的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或营销互动,以及鼓励社区内顾客之间的体验分享,来加强虚拟品牌社区的品牌关系,然而,上述关系及作用机理还缺乏完善的实证验证。本研究从广义品牌关系视角,运用实证数据验证了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对品牌关系的影响,并检验了品牌体验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区广义品牌关系由顾客品牌/产品关系、顾客顾客关系和顾客企业关系三个维度组成;顾客参与发起的价值共创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对品牌关系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品牌体验后,顾客参与发起的价值共创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完全通过品牌体验影响品牌关系,即品牌体验在顾客参与发起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各自与品牌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研究成果不但丰富了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品牌关系和价值共创的理论成果,而且为提升虚拟品牌社区品牌关系寻找到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虚拟品牌社区中的消费者口碑分享行为,主要分为正面口碑分享和负面口碑分享。本研究基于动机理论,对消费者在虚拟品牌社区中,实施口碑分享行为的关键动机进行探索。通过面向某手机品牌社区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性、经济性、心理性和功能性动机,都会对消费者正面口碑分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社会性、功能性动机会促进消费者负面口碑分享行为,经济性、心理性动机,则抑制影响消费者负面口碑分享行为;此外,社区支持感在消费者动机与口碑(正面/负面)分享行为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与虚拟经济的高速发展,虚拟品牌社区成为消费者参与企业活动,与企业沟通的重要窗口,并在品牌营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持久、和谐关系联结的重要工具以及企业品牌资产提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依据风格特征视角,虚拟品牌社区中的顾客参与可以划分为任务型参与、社交型参与和贡献型参与,三种风格的顾客参与是企业品牌资产形成和提升的重要前置因素,并通过关系联结的中介机制影响企业品牌资产。顾客任务型参与、社交型参与和贡献型参与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品牌知名度、顾客感知质量和顾客忠诚度;关系联结在顾客参与风格和企业品牌资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顾客任务型参与和品牌资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顾客社交型参与/贡献型参与和品牌资产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区意识在不同顾客参与风格和关系联结关系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不同,正向调节顾客任务型/社交型参与对财务联结的正向影响,正向调节顾客社交型/贡献型参与对社会联结的正向影响;竞争强度负向调节关系联结对品牌资产的影响作用,即当行业竞争强度提高时,关系联结对品牌资产的正向影响受到削弱。因此,企业应通过虚拟品牌社区平台,积极引导、掌控和规范不同风格顾客参与,拓展企业价值提升的组织外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虚拟品牌社群中旅游消费者体验价值与忠诚的相关性。本文为定量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为问卷调查。样本收集自桂林不同高校的538名学生,数据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技术。以路径分析作为假设检验工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虚拟品牌社区的旅游消费者忠诚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实用价值(PV)与社区忠诚(CL)呈正相关、品牌忠诚(BL)正相关。(2)娱乐价值(EV)与社区忠诚(CL)、品牌忠诚(BL)正相关。(3)社交价值(SV)与社区忠诚(CL)、品牌忠诚正相关(BL)。(4)社区忠诚(CL)与品牌忠诚(BL)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体验营销及其模型构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 ,催生了消费者对品牌体验的需求。体验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内在的体验需要而发生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过程 ,体验营销的关键是使消费者在体验中得到满意 ,进而塑造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品牌形象 ,建立品牌忠诚 ,构筑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虚拟品牌社区是企业与顾客网络互动的重要平台,对激发顾客公民行为、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有积极意义。从顾客组织社会化视角出发,本文以虚拟品牌社区中的顾客群体为样本,就网络互动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理论研究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网络互动的双向交流、顾客参与和联合解决维度,对顾客价值观、人际关系和知识技能社会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顾客组织社会化各维度对顾客公民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连超 《北方经贸》2014,(11):57-58
社会化营销已经不是新兴概念,中国企业都在尝试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平台与消费者沟通并传递品牌信息。近年社会化营销出现的线上社交与线下互动并行的"虚实整合"趋势,并从四个方面对这一趋势的动因展开探讨:提升社会化媒体用户参与感,深化品牌体验;虚拟圈子下线,打造品牌真实社区;创意跨界,实效社会化营销;O2O2O——虚实整合的传播闭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拟偶像代言人应运而生。其拥有的独特魅力,能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进而轻易拉近消费者与商品的距离。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越发重视虚拟代言人策略,期望提高品牌声誉和产品销量。本文以Z时代群体的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研法,探究虚拟偶像广告代言效果影响因素,并针对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用户定位不应局限于使用者,同时也要扮演起创造者的角色。用户与企业进行价值共创已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一。而虚拟品牌社区将是企业与用户间构建起的一座桥梁,用以传递价值共创的各方面的交流与使用需求。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哔哩哔哩公司(BILI)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户加入虚拟品牌社区后所实现的价值共创行为过程中企业价值变动数据,对如何更好的利用虚拟品牌社区和提升品牌价值进行讨论,正确认识价值共创行为的重要性,为企业对虚拟品牌社区的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虚拟品牌社区聚集了大量高价值客户,挖掘虚拟品牌社区中的客户知识对于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响应能力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客户知识获取和虚拟品牌社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品牌社区中客户知识的获取模式,并对四种类型的客户知识在获取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梳理,认为该模式可以对社区内客户知识进行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18.
虚拟品牌社区是价值共创的典型平台,但也为价值共毁的发生提供了机会。顾客在互动中的价值共毁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福利,也对品牌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如何测量这一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的难题。通过文献研究及扎根理论方法萃取的虚拟品牌社区顾客价值共毁行为是由不负责任的顾客行为、知识隐藏行为、回避行为、冲突行为和不良信息交互行为5个维度构成,本文开发了由17个题项组成的测量量表。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量表的信效度良好。研究成果为虚拟品牌社区价值共毁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也为进一步提高平台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7,(2)
以成人儿童化现象为切入点,研究品牌虚拟代言人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感知虚拟代言人的特征(可爱度、专业性和相关性)对品牌资产(品牌忠诚度、感知质量和品牌知名度/联想)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年龄对虚拟代言人特征与品牌资产之间的部分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消费者的性别对虚拟代言人特征与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与年轻者相比,年长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感知质量、品牌的知名度和联想的判断更容易受到虚拟代言人的相关性的影响。对于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品牌虚拟代言人的特征对于提升品牌资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斌  聂元昆  钟帅 《商业时代》2015,(11):61-63
品牌社群是近几年来品牌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虚拟品牌社群随之兴起,然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对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的研究。本文以社交媒体的核心—互动为出发点,结合象征互动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讨论了形成虚拟品牌社群的相关要素的内涵和维度,深入剖析了虚拟品牌社群的形成机理,从而从系统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虚拟品牌社群形成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品牌互动形成品牌利益、品牌体验以及品牌象征;第二阶段是品牌利益、品牌体验和品牌象征形成品牌依恋;最后一个阶段是品牌依恋形成虚拟品牌社群意识,标志着虚拟品牌社群的形成。对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能够为企业构建虚拟品牌社群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