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40年的历程,中国的对外贸易从几百亿到四万亿,几代人的奋斗,几代人的心血,我觉得老领导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今天石部长给大家带来很多回忆。我觉得现在一到纪念日就是一个回忆杀,我也得回忆一点,我是最不擅长这种场合讲这样的话,但我觉得我一定要讲,就在前几天石部长还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就是关心世贸组织工作的事,跟我谈了很长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他说你还记得吧,当时我叫你和外贸司的一个同志上来谈贸易权的事,说完了以后,最后我跟你们说,你们要把这个让了,回来就给你撤职!  相似文献   

2.
省国际经贸学会是1984年3月24日成立,到2004年3月24日就整整二十周年。我四届连任,担任了二十年的会长。二十年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4年3月到1986年4月(87、88两年学会停止了活动)我是党组书记代厅长兼会长,我关心和支持学会,但不管学会,学会工作按照党组分工,由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炳才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认真负责,抓得很紧,抓得很实。学会日常事务由厅办主任刘龙负责,厅办也就是学会的办事机构,学会工作列入厅的计划,一切经费开支、包括学会会刊《江苏对外经贸论坛》的印刷出版费用都由厅实报实销,所以,可以说这一阶段学会吃的是大锅饭,等于是外经贸厅的一个组成部门,是个“官办”的学会。  相似文献   

3.
上次我去拜访东华社长,他说,王永你想做几年品牌。我说,我不想做几年,我想做30年。为什么要做30年?因为我觉得再过30年我就退休了,到那个时候可能有更厉害的人再往下推,这是在人民大会堂表达我的心愿。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高兴,我们提出这么一个口号,叫“塑造品牌中国新形象,构建世界品牌新格局“。可能有人讲,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刚刚成立怎么可能说这样的大话呢?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两百多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三个人都是华为出来的,在华为有过四到五年共事经验,可以说团队构成有共同点,每个人的背景又有不同。比如洪总是非常资深的领导层,是华为这些年成长的亲历者。钱昱做过市场,也做过对外技术合作,她离开华为后到沃顿商学院进修MBA,接着到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富达国际做风险投资,投过很多优秀的公司。我个人是从国际法律主管到首席律师,包括做一些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参与了华为跟思科打官司的整个过程。离开华为以后我到硅谷,加入威尔逊律师  相似文献   

5.
王冀 《创业家》2011,(2):48-49
我从创业到现在对做企业有了些感悟。我认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三个要点非常重要。第一个要点是人才。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往往就是人才。我常常跟同事开玩笑,金蝶到下班后资产就几乎变为零,因为员工都回家了,下班以后还要让员工想着公司的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到城市,从打工者到企业家,相信走过这条路的人都有很多感悟,本文的主人公,四川省南充市天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小平也不例外. 被迫辞职 1991年,在一家建设单位做施工员的彭小平辞职了."因为知道自身不足,所以我工作非常认真努力,单位上下都很认可我的工作能力.但却因此得罪了领导."因为遭人嫉妒,彭小平被领导排挤,最终不得不离开了这家单位.  相似文献   

7.
《广告导报》2004,(6):139-139
我是出生在水上的人,过去人家讲行船打铁是最苦的,我的家族一直在水上生活。我人生的转折点应该发生在7岁,我母亲连续做了几年的恶梦,说我会被淹死。母亲做了这个梦以后,就非常的着急,她几乎是疯狂地把我弄到岸上。离开了船上的生活,我认为这是我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曾煕 《创业家》2014,(10):50-53
正我跟段毅同门师兄弟。我毕业了先去新联康干了两年,2004年加入了一家地产代理公司。他是总经理,我是副的,他离开总经理位置后由我接任。2008年,我跟万科谈,我说帮你做外场渠道(售楼中心之外的营销渠道),我帮你拉客,广告没用就算了,我靠拉客帮你卖。万科就给了我们很多项目做,因为我是靠渠  相似文献   

9.
《广告导报》2004,(6):140-140
感谢CCTV给我人生非常宝贵的体验,为什么说非常宝贵呢?因为我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做梦,有一句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爱他一万年,并不见得跟他做同一个梦。懂得做梦的重要性,这是我在人生转折的时候,一个基层的销售人员跟我说的。北京最大的特点是期房比现房贵,我百思不得其解,问每一个售楼小姐,这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售楼小姐告诉我,我就使尽百般手段,终于有一个售楼小姐说:“我看你很诚实,为什么期房比现房贵,因为买期房的人是买一个梦想。我告诉你前面是森林和湖泊,你会尽量去想象,但是你看现房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0.
郭广昌 《浙商》2005,(7):39-39
当习近平书记说到“浙商是浙江人民的骄傲”的时候,我是第一个鼓掌的。13年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做一个商人,当时只想做一个好的浙江人。后来创业的时候,我就立志这一辈子我要做一个好的浙商,要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这十几年来,也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民企前言     
《中国工商》2002,(7):4-4
“我特别相信努力这个东西,我可以不要聪明的员工,但是我一定要选择努力的员工。”据说微软中国掌门唐骏的观点和自己的经历有关,他曾在北邮漫不经心地晃荡了三年。“我现在都不敢回到母校去做演讲,因为我前三年的成绩实在是糟糕,经常是70多分,甚至有的竟然只有60几分。”好在,第四年,唐骏幡然醒悟。  相似文献   

12.
《浙商》2006,(10):46-46
不久前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网商大会上,蒙牛集团老板牛根生的一段话“于我心有戚戚焉”:“全世界一看,世界五百强里从事一业为主的占了85%,就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好几代人做一件事,多元化的还是少。我刚从法国过来,中国消费者随口就可以说几个法国品牌,矿泉水好的品牌是法国的,酒水最好的也是法国的,还有服装等很多品牌都是法国的,他们都是好几代人做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唐豪 《上海商业》2006,(12):18-19
讨论商业地产是不能离开商业的,如果把商业地产跟商业经营对等起来分析研究的话,我认为这就有问题了。你的角度是站在两个方面,我觉得要联系商业,但是必须要站在房地产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十一五”的环境下,我们对上海的商业地产做怎样的分析,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第一,我觉得还是认同狭义的商业地产,就是零售。因为这个统计比较难,你说有3000万,确实是300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董绍诚.原一百集团董事长.自2002年5月被调往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任总经理已有三年多了.一些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都十分惦记他.“在一个陌生的行业究竟干得怎么样?”最近.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访问了董绍诚总经理。董总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们,面对我们的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十分感慨地说.当时要我离开商业系统.感情上是十分依依不舍的.在这个行业打摸滚爬了几十年,一旦要离开它.心情确实是复杂的。当时有同志曾经安慰我,到了那个新的环境.事情不多,风险不大.可以很安逸轻松的干几年。其实.了解董总的人都知道.他从来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想干事的人。他到任以后.那种安逸的生活对他并没有吸引力.倒是一种新的发展机遇深深吸引了他。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朋友的新饭店开业,我问他准备用什么方法吸引顾客来消费,朋友说,“很简单,广发请贴,开业免费大宴宾客三天”。朋友的饭店定位做中高档的商务餐饮,开业那3天,朋友几乎动用了所有的社会资源,把饭店周边所有能请到的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主、白领金领等全部请了过来免费品尝各类菜式;饭店的潮汕菜做得非常正宗,海鲜特别新鲜,获得食客们的一致好评,每个客人离开,朋友都在门口拱手相送,“以后多来捧场”。  相似文献   

16.
家园     
到丽华那儿去做头发,她说不打算回家过年了。她从浙江到大连来,也算有了个谋生的落脚地。这几年到大城市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以后城市生活恐怕就是这样的逻辑了。发达地区对外面总有吸引力,就像不少中国人想出国一样。 记得以前有位先生跟我说过:“你有一百万,可以在国内过得好好的,又何必到国外去受罪?”实际上我没有一百万,可也不想出国。我是一个恋家的人,现在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  相似文献   

17.
传媒人声音     
贵州台是一流的营销,二流的设备,三流的技术,我们的营销是富余的,节目是亏欠的,我必须把富余的东西去做更大的事业。甘肃就是我做的一个尝试,我走出的第一步,我想成立一个广告管理的输出公司,我的目标是让这个公司至少在西部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公司。影响力来源于三点:第一,我们将有很多广告客户,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就是规模,客户就会跟你;第二,有这么多频道的资源握在手中,我经营的出口和入口就都有了;第三,我可能会控制几个新的产品,不是交钱打广告,而且交产品打广告、共同分利的模式。我相信这一块会做得很大。已经批下来的“智诚同辉”公司在兰州成立,我希望在其他地方陆续成立,最后在北京成立总公司。——这就是我关于广告经营输出的一个“帝国梦”。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本地网站的二手市场上发现有人转让一批饰品,出于好奇,我跟那人联系问了问情况。起初我并没有想买,因为我毫无这方面的经验。两天后那人打来电话,热情地请我先看货,迫于情面和女人的爱美心理我答应了。那人是一个很有气质也很精明的南方妇女。她说要出国,所以想把刚从广州精心挑来的饰品转让。据她介绍。做饰品利润非常高。她的话让我动心。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你曾听过新东方的故事,你一定要看这篇文章,因为谁都不知道原来背后他们掐了这么多回,不是互掐,是群掐。抛几条,你们感受下。这部电影从故事主线来说,确实是照新东方的故事拍的,一个农村孩子考三年大学,进入了燕京大学,最后在大学找了一帮朋友,得了肺结核,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学校当老师,和领导不对付,最后被领导处分,自己办了一个学校叫新梦想。又跟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干,最后干大以后,由于盗版美国知识产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成都一家国有工厂。后来跟人合伙承包了一家糖果厂,承包期满一审计,厂子赚钱了,但有关部门却未能兑现奖励,于是我选择出来打工。第一站是东莞,我在一家台资厂做管理,后来又辗转东莞、深圳多家工厂,都做的是主管、经理。1997年,我感到时机成熟了,于是就下海自己创业。我现在有6家厂,规模不算大,事业也只能算刚刚起步,但许多朋友都说:“老秦,你跑得够快的!”我想,我还能跑得更快,因为不久我又有新工厂要开张了,工人超过1000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因为我诚信经营,也因为我搞的是“人性化管理”。一个心怀怨气的员工,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