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企业年全的发展为会计界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即企业年金及其会计处理问题.本文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通过分析设定缴存年金与设定受益年金两大类型年金的优缺点,对规范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处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琦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197-197
在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相对落后,但随着我国政策的出台,在我国,企业年金是具有福利性质的,是给企业工人退休后的福利,企业年金计划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自身的行为,因此可以得到的税收优惠,也自己办理企业年金,但企业年金与其他的资金应该分开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并已通过国家政策的认可。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年金会计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年金会计问题,如企业年金不同条例提取比例相差较大、企业年金会计处理不协调、对企业年金性质认识与会计处理不一致、企业年金信息披露不明显,企业年金会计计量方法不健全,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的策略,如实行确定缴费计划于确定收益计划、协调企业年金会计处理、加强会计处理提升企业年金性质认识、明确企业年金披露信息、应采用完全资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的第二支柱,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现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还不成熟,企业年金的提存只采用缴费确定型,提存和处理比较简单,尚未形成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本文将从企业年金会计的类型和年金会计主体简要分析入手,浅析我国现阶段年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年金会计处理的基本规范及准则,为我国完善企业年金会计处理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老龄化的浪潮中,为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西方国家已经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养老金保险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年金核算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年金会计核算比较分析,借鉴其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企业年金会计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志松 《北方经贸》2010,(11):69-71
归纳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美国、国际会计组织及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将美国和国际会计组织及我国在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处理方法上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俊平 《商》2013,(5):96-96,50
本文尝试对我国委托人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进行构建,首先分析了我国委托人企业年金会计的规定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总论、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信息披露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企业年金会计的准则框架。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核算以企业为会计主体,会计人员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是以企业年金基金为会计主体,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确保不同企业年金基金之间在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方面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首次对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处理以及列报作了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征求意见稿》尚未明确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对企业年金相关信息披露的责任,财务报表构成也不够完整,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基金》(以下简称企业年金会计准则)首次把企业年金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来核算,披露相关的信息,对我国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此笔者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0.
孔祥敏  贾守华  商震 《商业会计》2012,(14):103-104
企业年金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强企业年金会计的建设,以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年金会计制度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几点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际社会上通用的两种养老金计划方法分别是设定提存制和设定受益制,两者的约定条款和主要内容均不同,因此,产生了两种养老金会计的处理方法。我国的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采用的是设定提存制,但这种方法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本文针对这两种企业年金计划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了我国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以及对年金的需求,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各自适合的年金计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徐剑 《现代商业》2008,(6):141-142
财政部于2006年初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年金基金》对我国企业设立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新准则首次把企业年金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来核算,充分运用公允价值技术,披露相关信息,反映企业年金的财务状况及资产变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付悦  王欣兰 《现代商业》2014,(6):229-230
企业年金能够积累大量的资金,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我国对企业年金问题起步比较晚,想尽快步入企业年金体制轨道,必须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成为时代的优胜者,因此了解现行企业年金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对企业年金改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与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发展壮大相比,我国会计界对以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年报中企业年金的披露位置和披露内容的统计研究,找出目前企业年金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勇 《商业会计》2007,(8):20-22
企业年金,或称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一般来说,企业年金按给付方式不同可分为设定缴存计划企业年金和设定受益计划企业年金,不同的给付方式会计处理方法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是企业养老金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及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年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对企业年金进行规范管理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对企业年金的性质,年金会计主体、年金实施形式及年金的会计信息披露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也随之逐渐健全,现阶段,其不仅已广泛应用于各企业中,还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应从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出发,通过相应年金计划的制定,筹集资金以形成企业年金的基本资金。就某种程度而言,企业年金制度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以下是笔者就企业年金制度对财务管理、会计所产生影响的简述。  相似文献   

19.
张子学 《商业会计》2011,(25):61-62
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及其职工依据经济状况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企业年金又称为职业年金、超级年金、私人养老金计划、公司年金计划、雇主承办计划等。企业年金是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和基本养老保险债务负担日益加重的状况下产生的。随着我国企业年金的迅速发展,如何完善企业年金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成为会计界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围绕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首次对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处理以及列报作了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征求意见稿》尚未明确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对企业年金相关信息披露的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