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建翠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45-49
文章运用C-D生产函数,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讨论了影响TFP的主要因素,并估算了这些因素对TFP增长的作用。结论是,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的TFP对产出增长起了主要作用,公共部门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是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C-D生产函数,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讨论了影响TFP的主要因素,并估算了这些因素对TFP增长的作用.结论是,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的TFP对产出增长起了主要作用,公共部门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是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三大区域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均衡。为评价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相关的统计数据并进行因子分析,提出两个公共因子,计算出沿海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在每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及综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序和比较。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围绕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比较丰富成果。从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视角出发,具体从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邵长安  关欣  初玉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31-13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进步,推进了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对于北京而言,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针对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提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及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及制度相统一协调;构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竞争能力;与服务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合理规划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升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北京市高技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明庶 《福建经济》2001,(12):22-23
高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当前,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按照“十五”规划,从我省实际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出发,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旸慜 《科技和产业》2009,9(9):105-109
区域TFP增长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对外开放度、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变量对区域TFP增长的影响,很少有人关注空间邻居效应,即地理位置相邻的地区TFP增长对一个地区TFP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28个省市1996—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空间邻居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地区间TFP增长的空间邻居效应。结果显示:一个地区TFP增长的21.3%可归因于相邻地区TFP增长的正向影响,即空间邻居效应十分显著。此结果对于地区之间有关经济政策的协同制定或建立经济联盟,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战略举措,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涉及每个方面,每个部门,为推进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日常工作协调,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省高技术产业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SFA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业整体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产业TFP增长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TFP增长率相对较高,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收敛趋势。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2000—2015年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并从空间维度和产业维度解析了广东区域经济差异持续变化的动因。研究表明,广东区域经济差异以2009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持续较快上升后平稳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在空间维度,影响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其次是四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在产业维度,四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区域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其中,工业对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增强。  相似文献   

11.
魏巍  符洋  杨宇  杨彩凤 《科技和产业》2020,20(10):54-59
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2010-2017年的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双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究阶段和经济产出阶段,研究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可分为粗放型、高研发低转化、低研发高转化、集约型这四种产业模式,不同阶段存在投入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我国2000—2010年26省市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对国内研发、技术转移和国外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考虑到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又把26个省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考察各区域的创新绩效。研究发现,本国科研人员投入及技术转移对技术发明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投入等本国要素及FDI、出口贸易等国外因素则对产业创新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各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国内研发等要素投入对高收入地区的技术创新促进性作用比较明显,而FDI等因素对低收入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均产生明显的积极效应。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3.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2007-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投入整体上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从低向高变化的过程中,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呈显著递增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分布;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总体呈递增趋势,且中部地区的不如西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98—2008年的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指数,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差异是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西部在TFP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在短期相当困难,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4,(1):75-78,96
广西新的战略支点的构建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对构广西建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引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加快制度创新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石  王艺瑾 《特区经济》2009,(5):276-277
制度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创新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从竞争优势角度阐释中国经济特区40年持续性产业升级何以成功。文献梳理发现,从比较优势理论到竞争优势理论的演进,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文章结合开放型经济下经济特区产业发展的演进特征,构建依托生产要素、国际国内市场、产业和创新体系、特区文化等四个因素耦合作用的经济特区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其中,"特区文化"的引入是对波特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最大的拓展。文章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分阶段考察了经济特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化,并分析其构成要素驱动产业升级的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期望以此提升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然而,在当前的背景下,我国期望通过FDI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究竟需不需要外资?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实证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为正,对其他地区影响为负。因此,应当根据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引资策略,加强知识积累、人力资本建设,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状况的调查,了解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要加强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硬件条件与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反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