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章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根据效率值对工业行业进行了分类,然后分析了工业行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各行业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比较明显,极差约为0.3;中国每年工业行业整体的能源效率为0.61~0.73,即节能潜力为27%~39%;工业整体、高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都呈现出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特征,表明工业行业整体的能源效率差异在缩小;一般效率行业只呈现出条件收敛,即这类行业收敛于自身的稳态;行业规模、研发投入和资本深化等指标对工业行业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Super-SBM模型,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以及京津冀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09-2018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三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LS回归分析法分析各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驱动要素.对于打开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黑箱"和提升京津冀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当期生产技术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低于全局生产技术下的测算结果,并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当期生产技术下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低于全局生产技术下的测算结果,并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利用非参数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实证测算了多重目标约束下2000-2009年我国2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指数(TFEECI)及其分解成分,并借助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拳期内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因能源技术进步而提高.平均改善率为1.09%,累计改进8.37%;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的变化特征,整体上显示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全国范围内,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均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但是各因素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张雄化 《特区经济》2014,(10):143-147
按照能量法,典型的农业能源包含电力、农机与灌溉设施、化石燃料、农药和化肥。前两者的能耗量及碳排量构成我国农业能源及其碳排放的主体。运用非期望碳排放的SE-DEA模型和SBM模型对比测算我国农业能源效率,结果显示:农业能源效率总体偏低,省际能源效率均呈上升趋势,省际间的能源效率差距较大,全国和区域的能源效率表征为收敛,高效率的省份集中于东部而低效率的省份集中于西部。这一规律可以为中国改善农业板块的能源结构及其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样本,依据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各行政区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更加合理,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显著更高。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推行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会影响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验证结果显示,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能显著提高区域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具体实现路径主要是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污染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提高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最有效距离为前沿面顶点的改进非期望SBM模型和GMM动态回归模型,对山东省2005-2015年17地市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节能潜力为16%~36%;各地市间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差异程度不断缩小,低效率地市不断"追赶"高效率地市;影响因素中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和开放程度对能源效率提升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
范巧 《开发研究》2023,(2):37-49
依据对工业产出的不同界定,将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成了仅包含期望产出以及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两类;同时,结合嵌入空间计量的改进索洛余值法以及DEA-SBM模型,测度了两类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基于均值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地级市工业发展中的两类效率值进行了比较,并由此解析了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特征。结论显示,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高于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地级市工业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地级市工业的发展效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中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仍较高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同时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较低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类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图形状基本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我国能源经济学界数十年来对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能源效率既有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环境效率之分,又有能源物理效率与能源经济指标之别,更有单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不同,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为学者们所青睐;同时指出,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既有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对外开放度等短期因素,又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等长期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给出经典的基于输入的和基于输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以及把基于输入和基于输出的模型相结合的相对效率模型,并且把这些模型引用到评价证券的相对有效性上,以风险作为输入,期望收益率作为输出,便可以用DEA模型评价每只证券的相对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规律,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波动角度看,能源消费量增长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影响各不相同。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失衡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肖挺 《南方经济》2020,39(1):13-32
文章旨在通过2000-2009年期间数据研究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体以及不同行业之间传统生产率以及能源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相比于传统生产率,在核算能源生产率过程中纳入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非期望型产出。分别采用DEA-Malmquist以及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法测算两类生产率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分经济体以及分行业两类生产率进行了收敛性的检验。研究指出制造业在经济体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δ收敛特征均不明显,但除了重工业的传统生产率,其他分经济体以及分行业之间两类生产率都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总体上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低于传统效率,但在不同行业及经济体之间,收敛的态势与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坚持节约优先。不同油田之间,其储量、产量以及可开采年限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照传统的经济产量预测方法,通过协调成本和油价,我们可以分别求出不同油田的经济极限产量。若只考虑经济因素,在经济极限产量条件下,油田产量减少,资源利用率下降,社会效益也将减少;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我们可以计算出此时的油田经济极限产量,并使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科技投入相对科技产出的滞后期,用滞后影响系数法计算出修正的科技产出值,在视窗分析方法中引入考虑科技投入产出滞后效应的Super-SBM模型,评价9个先进制造业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值。视窗分析方法能够衡量同一个决策单元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效率情况,Super-SBM模型更充分地考虑科技投入产出的松弛性问题,能进一步区分有效的决策单元,综合这两种方法使得本文的评价过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把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相结合研究工业经济系统,提出基于合作效率评估模型的网络DEA方法,弥补了传统能源环境效率评价通常忽略的污染治理问题。测量2011—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能源环境效率及其子过程效率。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能源环境效率受到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子过程效率的影响;造成不同城市有效或无效的原因不同;总体来说,安徽省城市环境保护效率较高,但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江苏省城市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利用1995~2007年中国与10个OECD国家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数据,分别测算出各国在该时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1)如果采用能源强度指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会被低估,而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可以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水平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2)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逐年提高,节能潜力逐年降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趋于缩小。(3)知识投入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龚锋  卢洪友  卢盛峰 《南方经济》2010,28(10):35-48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受益”的三维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服务投入差距、产出差距和受益非均衡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城乡地区普通初中和小学师资力量的差距以及义务教育服务的生产效率差距,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产出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产出差距以及城乡居民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差异,又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受益非均衡的重要原因。据此,本文认为,应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充实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强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强度,最终实现从多维的角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统筹和均等化。  相似文献   

19.
The carbon market's effectiveness in deep decarburization and energy transition has been widely proven. However, as other industries join the carbon market in China, the uncertainty and impact of it on the power industry are still under explored. Here, we define the industry-wide scenarios which power industry might confront in the carbon market. Then, we compare its economic output, market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under initial carbon quota allocation principles based on efficiency and grandfather methods by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energy and carbon markets combined with inverse DEA method. Our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power industry is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the efficiency method is fairer and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grandfather method. The potential economic output rate has more than doubl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grandfather method. Market activit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are 7% and 25% more than that in the grandfather principle, respectively. Nevertheless, when the power industry i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the efficiency method leads to an imbalance between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market and power shortages in 19 regions. Then the trading activity of the power market drops by 12%, resulting in serious economic loss, especially in China's eastern region (−7.29%). The economic risk caused by the grandfather method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n that of the efficiency method. And there may be greater potential risks under the efficiency method.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of future carbon market and addresses the urgency of policy to tackle this issue to facilitate a carbon market that operates robustly under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