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夏季 《湖北经济管理》2009,(18):118-120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致力于从评价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科研机制、风投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机制缺陷,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之机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唐娟 《魅力中国》2009,(4):19-19
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近年来,高校的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其原因之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方式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成果,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出约占全国1/3以上的科研成果,但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实现转化的却不到10%,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困扰高校科研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份,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近10年来,国内高校承担各类科技课题27.2万项,申请专利4.1万多件,获得专利授权近1.9万件。然而,在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的背景下,高校专利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我国高校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项至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项目不到10%。问题的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我们国家的基础工业比较薄、高校的科技工作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支持、高校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校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程度不高、高校科研人员市场意识淡薄、不注重成果转化以及缺乏专业的市场化高校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等。国家创业投资不足,高校师生创业缺乏启动资金的支持。他要从事创业,没有前期的投入,也都谈不上成果能够转化。从高校自身来说,在围绕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考虑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我们认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以市场带动科研、以科研服务市场,挖掘高校的优势资源潜力,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当前科技工作中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与发展科学的重要任务。这是国家赋予高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就通常来看,专家、教授较多,人才云集,技术力量雄厚,研究手段比较齐备,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方面军。高等学校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不应该只是通过成果技术鉴定,获得科研成果奖励,再发表几篇学术论文,做为评聘技术职称的条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2015-2018年发布的财务信息,通过选取R&D经费投入、人才投入指标为切入点,以网络DEA二阶段模型为框架,分析战略新兴产业R&D经费投入与专利产出、效益转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表明:R&D经费投入增加能够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但对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且与企业整体发展效率关系不显著。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及进一步推进区域创新体制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重要生力军,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以及科技开发中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不低干30%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率相比,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只有10%~15%,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科技园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实践证明,科技工业园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前者不到20%,后者不到60%。全国高校年度专利实施率在24%左右,签订技术合同数占已鉴定成果的48%左右,这当中还包括同一成果的多次转让。还有大量的成果滞留在成果柜中,始终没有走出“样品、论文、展品、奖品、职称评聘”的古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重要生力军,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以及科技开发中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不低于30%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率相比,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只有10%~15%,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科技园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实践证明,科技工业园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加强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而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主力军的高校现在却存在着:科研原创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培养人才数量大幅增加,但自主创新型人才相对缺乏;高校知识服务水平和层次滞后等弊端。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业已成为走出自主创新瓶颈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谭涛 《科技和产业》2023,23(3):126-129
为深入了解全国独立办学医科院校临床医学科研竞争力现状,基于InCites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科研产出规模、科研产出影响力两个维度对2017—2021年全国27所独立办学医科院校的临床医学科研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获得27所高校临床医学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排名。结果表明,临床医学科研生产力排在前3名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科研影响力排在前3名的是广东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科研竞争力排在前3名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科研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利转让与许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全国高校数量众多,专利授权数量和有效专利数丰富,但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实施效果欠佳。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13—2020年全国高校专利转化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有效发明专利数、专利转让率、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等维度,深入研究全国高校专利转让与许可现状,分析制约高校专利转化的关键因素,并从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型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在国家战略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大型国有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必要性和合作现状,并从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成立科技中介组织、优化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推动大型国有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技转化中介机构是联结高校、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互动,加速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制,对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沟通平台,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毅贵 《科技和产业》2011,11(12):151-154
对当前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自身特性、转化资金投入、科研政策导向和推广队伍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以多个角度探讨了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正确的科研选题、良好的政策导向、密切的产学研合作以及完善的示范基地建设对提高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刘超  刘开强 《科技和产业》2021,21(4):164-168
分析了苏州大学2012—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资助情况,从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苏州大学科学基金的资助绩效,总结了苏州大学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新时期基础研究持续高效发展和依托单位科研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文章基于企业视角,从经费投入、技术创新链条上企业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企业在政产学研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分析了政产学研用合作现状,建议企业从选择适合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完善合作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科研机构、企业以及高校都越来越重视科研投入,从实际看,企业科研投入的成果转化速度最快。依据2003-2014年湖北省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D支出对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据此还对R&D投入绩效进行了简要评价,为政府科研政策制定和企业研发投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全国231家产学研协同创新主要参与主体的问卷调查,针对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特点,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运用Ordered Logit预测模型估计了六个影响因素对现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因素"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多赢的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融资渠道完善"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显著影响;因素"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对"创新主体发展需求问题"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杜萍  郑旭 《改革与战略》2011,27(9):113-115,141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政产学研等利益各方的合作效率进行理论阐释,探讨大学科技园与其它相关主体:大学、园区内的企业、地方政府、国家、省市各级科技及教育部门等的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内部合作机制和外部体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