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力资本是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源,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企业投入货币资金,形成智力资本,产出企业价值。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企业来说,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是企业智力资本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从智力资本的资本性与互补性入手,分析了智力资本的单一投资效率与组合投资效率,提出最优投资效率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实力日益增强,国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明确交通运输业的科技成果是否与科技投入成正比,文章对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绩效评估。首先,在国内外专家对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现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然后,采用数据包络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求解,计算得出江苏省历年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提升江苏省交通运输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公开视角的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赵如  王盈 《科学决策》2010,(7):38-46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是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一种有效载体,文章研究了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在回顾国内外有关智力资本报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构建原则,从现有国内外文献中梳理出候选指标,以问卷方式收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了遴选,最后结合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确定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平 《科技和产业》2006,6(6):11-15
智力资本开发是21世纪知识型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企业智力资本存量开发和增量开发的角度对我国企业智力资本开发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并构建了智力资本开发风险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0个省市区2006-2011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各省市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比较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然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科技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区域科技投入产出的整体效率水平不高但区域差异较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与投入量之间并未呈同向变化关系;R&D经费内部支出的边际产出弹性远远高于R&D人员,R&D人员的投入数量已经基本达到饱和;我国科技投入对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作用最为明显。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为了能够有效分析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文章以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在2005~2015年的智力资本、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测度指标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17.0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智力资本的三个维度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均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AHP/DEA综合评价方法,对京津冀区域航空物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对京津冀区域航空物流效率进行评估。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航空物流效率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智力资本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智力资本从1997-2005年的文献做出了综述,分别从智力资本的内涵、构成、评估、计量以及智力资本的运营过程的管理、智力资本的评价管理、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三个主流研究做了探讨,并指出后续的研究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区域智力资本的衡量及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导致公司层次与智力资本相关的财富被隐藏,相应区域层次和国家层次的财富也被隐藏。文章从微观透视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层次智力资本三要素,并且从智力资本现状、投资预测及智力资本效果三维角度选择指标。在此基础上,以华东六省一市为例,对该七个区域的智力资本进行衡量和比较,发现智力资本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区域间智力资本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2011-2019年中部省域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部省域的数字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中部省域的数字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而综合效率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影响;②数字经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影响,技术效率对数字经济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江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金玲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20-25
文章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建立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等方法对江苏13个地区金融发展及其差异情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江苏区域金融具备“数量型”发展特征,转变金融增长方式,提高金融效率是江苏区域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本文从规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能力、盈利能力、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六个方面构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7个子行业的2006~2010年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分析方法,从开放基础、开放规模与程度、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构建包含24个指标的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依次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和宿迁开放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杨翔 《乡镇经济》2014,(5):99-104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因素、制度实施水平为基本测度内容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对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和山东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研究发现,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在六省市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总量、就业水平、生育政策、劳动力转移、养老金待遇、劳动监察等方面提出推进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田晶  马永浩 《科技和产业》2021,21(10):96-99
深入分析江苏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国内四大权威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核心指标库,通过重点借鉴核心指标库及《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原指标体系进行迭代研究.确定了指标计算方法及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并解释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估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建立评估体系的原则,提出科技创新评估体系的架构,探讨了如何在因子分析基础上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年至2003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其他静态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何娣  丁亮 《特区经济》2011,(10):53-55
本文根据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制定评价指标的原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确立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范围,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且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所得评价体系将上海市文化产业与其它省及直辖市的文化产业进行对比评价,找出了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针对上海市文化产业的评价结果给予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宋慧勇 《科技和产业》2014,14(10):83-87
结合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现状,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体系,以江苏省39所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DEA法,将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成果转化效率的测算有机结合,分别测算39所江苏省高校、28所其他本科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效率。研究表明211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高,18所非DEA有效的其他本科院校中有11所高校的规模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20.
科技计划优先支持产业领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计划是政府引导与优化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战略手段,科学确定科技计划优先支持产业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水平与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思想,提出优先支持产业的选择原则,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对黑龙江省六大产业的24个细分领域进行单指标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开展了综合评价,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