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在阐述金融排斥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研究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以往对农村金融排斥的研究多从定性角度进行理论阐述或者利用调查问卷进行理论总结。接着,选取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9个省市区的农村金融排斥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的定量表示。最后,利用系统GMM方法建立了29个省市区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指出前一期金融排斥水平、农村人口总数、农村教育水平、地区地理特征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徐敏 《西部金融》2013,(3):59-63
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省际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2010年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在各省、市、自治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形成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水平、金融资源效率和农业在总产值的比重等。同时,本文就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六维度分析方法描述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的具体状况,认为金融排斥会导致城乡二元化加剧,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受限,社会排斥加深,严重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种状况源于金融机构自身商业性要求以及中部农村地区地理区位分布不利、经营效益较差等。今后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走有“农村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以缓解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状况。  相似文献   

4.
绿色创新效率是区域在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关注的热点研究话题。文章旨在对2010—2019年我国大陆30个省域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全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波动升降趋势,东部地区的效率值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区域内部差异是造成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东部地区贡献最大;政府科技支持力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均对全区域的绿色创新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基于研究结果,要因地制宜,采取重视清洁技术发展策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等措施来改善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1995~2005年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差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东部、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有较大差异。东部加工贸易发展主要受区位、FDI和政策优惠影响,工业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区位因素不显著,但与工业水平密切相关,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以及FDI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宏观金融效率层面以金融中介效率的角度,利用甘肃兰州市、天水市、定西市等十四个地市的农村近十年的相关经济、金融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各区域的农村金融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嘉峪关、兰州、金昌金融效率最高,陇南、甘南、临夏虽属经济落后地区,但农村金融效率综合排名超过平凉、酒泉、武威、庆阳等地区。根据分析结果,本文认为要提高甘肃整体金融效率,就必须实行差异化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对三类区域继续实行现有的扶持政策,对二类区域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产业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分散外部冲击,保持经济稳定性,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方法/过程 采用熵值法将地区整体多样化分解为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并运用地区宏观面板数据分析地区三种产业多样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经济、政策、区位三类因素的异质性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分散化区域特征,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呈相反趋势;部分经济因素明显表现出沿海省份“倾向性”影响,其中产业外部性、人力资本、相对城市化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技术水平、开放程度对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的影响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对相关多样化、无关多样化存在相反的影响,政府干预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多样化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却更能促进沿海省份产业多样化发展,直辖市具有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安徽省经济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经济类型区,而造成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的主体部分正是这种不同经济类型区之间的差异,且地区间经济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并进一步找出了安徽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工业化水平、城市化、人力资本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率因素.为此,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以缩小这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为主,并主要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人力资本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率等方面制定其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截面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2001~2005年各省数据的年度分析,考查了几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变量对地区城镇化差异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有些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显著影响变量,对地区城镇化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结构对地区城镇化差异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区税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计算了我国1998~2003年间各地区宏观税负,并利用塞尔指标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区之间及其内部税负差异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税负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税负水平最低,且各经济区之间税负差异逐年递增;就各经济区内部税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内部税负差异虽然逐年下降,但相比中部地区仍较大。本文将从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状况、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三方面分析造成税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选取1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中国30个省市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的地区变化特征。应该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和培育风险投资基金等措施的实施,推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入手,按照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办法,研究中国三大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以及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利用广义熵(GE)指数分析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差异贡献率,得出社会保障总体差异度下降且区域内差异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收敛性分析方法对2006-2011年新疆85个县(市)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各县(市)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存在收敛;各县(市)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绝对收敛;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发展趋势,北疆和东疆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南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发散状态。本文提出发挥政策对经济的外生推动力,明晰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和重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薪酬地区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罗尔斯公平正义理论中合理的差别原则和亚当斯的公平原则,选用“S”部门公务员薪酬基本工资和津补贴相关调查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和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分解模型,对公务员薪酬地区差异的驱动因素进行理论界定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基本生活成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层级、劳动力市场价格、商品住宅价格是公务员薪酬地区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对差异的相对贡献度分别为30%、21%、20%、18%和7%。公务员薪酬地区差异存在,任何有关公务员薪酬的制度安排,除了考虑政治理性,还须关注经济理性。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地区金融业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以商洛市为例,就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为检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本文在定量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各省份2001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对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Probit模型和Extreme Value模型对城乡居民的金融排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均面临一定程度的金融排斥.城乡居民储蓄排斥程度皆为最低,贷款排斥相差最小,金融咨询服务排斥程度相差最大.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就业状态、家庭至金融机构距离等变量影响城乡居民不同类型金融排斥的方向及程度皆存在很大差异,需针对城乡居民具体的金融排斥类型提出契合度最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新疆喀什、和田、克州(通称南疆三地州)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中的抑制性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目的是实现税制公平,改善税收优惠政策等。新税法实施以后,内外资上市公司所得税制度是否真的实现了公平,不同行业、地区的上市公司实际税率(ETR)是否存在差异,市场是否会对ETR的差异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反应,诸多问题亟待检验。本文选取2008年A股非金融类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公平,ETR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市场对ETR较低的公司也做出了正面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