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将存款保险制度引入银行资本监管对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分析框架,借助2007-2019年中国475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银行资本监管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监管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且在危机时期对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比正常时期更大;在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后,资本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会相互作用进一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银行资本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除了对总体的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协同作用,还会相互作用使银行资产端风险和负债端风险都得到显著降低.在控制银行层面和地区层面观测值的异质性影响后,研究结果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银行监管以及发挥资本监管与存款保险的协同作用,共同管理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对我国已上市的26家商业银行2004—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两者之间的互动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受制于经济发展、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个体特征,如资产收益水平、流动性比率、投入产出效率等,尤其是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资本充足率不同的商业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应健全资本充足评估及风险预警机制,适时调整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有效促进货币政策传导,增进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8年10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包括资本监管压力、产权比率和资本密集度等在内的银行资本变化引致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银行资本结构改善可明显增强其风险承担能力.具体而言,资本监管压力与银行风险呈显著"U"型关系,资产收益率是其影响渠道;产权比率则与银行风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产收益率发挥的中介效应大小占比为14.97%,资本密集度与银行风险负相关,资产收益率为其影响银行风险的中介渠道,中介效应大小为17.99%.基于此,监管当局需要科学把握监管力度;而银行应在满足监管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最佳融资方式,加快资本投入建设,提高自身盈利水平,最终降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的规制安排和银行内部管理均未重视资本问题,银行业风险无从缓释和消化,资本充足性无法进行规范的衡量和管理。为此,应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全面、准确地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指标,以解决目前我国资本充足监管在标准制定、标准测量、惩罚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14家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政府注资等外部行为,资本监管的实施促使资本不足的银行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作用尚不明显.同时,资本监管的压力也不能解释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论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银行的资本管制已逐渐发展成为发展成为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银行只有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才能成为自担风险的独立主体,减少银行对于政府救助的依赖,降低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成本。因此,监管当局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相当重要,必须搞好。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最优资本适度量的测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最优资本需求量受到银行经营规模和资产负债结构、银行资产质量、政府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银行资本量是否适度的方法包括总量比率法、分类比率法、综合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8.
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的稳定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银行体系的稳定,除依赖于经营优良的微观经济主体、良好的社会诚信制度等条件外,加强银行资本结构改造,提高监管效率,并运用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来改造传统监管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银行资本的作用以及国有银行对其认识上的偏差,指出发挥资本的固有作用是国有银行国际化、商业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从经营理念上首先要重视资本,从具体操作上健全完善银行的积累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这才是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资本充足性约束下银行风险偏好和行为研究》一书以“资本充足性约束”为研究重心,试图解决关于资本充足性约束“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其着眼于巴塞尔协议的演进历程和各国的经验数据,利用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资本充足性约束下的银行行为机理和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资本充足性约束制度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监管当局的最低资本要求改变了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文从银行信贷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两方面并借助简化的商业银行行为决策模型考察资本约束的信贷扩张效应,利用CC-LM模型讨论资本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在资本短缺情况下,严格资本监管将导致贷款供给下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1990年代美国、日本出现的信贷紧缩部分应归因于1988年资本协议的实施,监管当局和货币当局必须重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宏观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2.
理论和实践证明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和银行脆弱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文章分析了股票价格上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和股票价格下跌使银行脆弱性加剧的机制。分析表明:我国银行资金与股市资金存在较强的关联度,这说明我国银行资金易受到上述机制影响。因此应疏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正常联系,提高透明度;预警股市的急剧波动;加强银行的审慎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方面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督、调控作用,中央银行与银监会等监管当局之间建立长效的协作配合机制,重点是解决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如何协作配合问题。本文就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作配合的涵义、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作配合的基本内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作配合的对策建议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是银行业生命。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对于维护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防范流动性风险是每一家银行所必须注意的问题。那么判断哪些因素对于上市银行流动性起到主要影响的工作便显得尤为紧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和银行微观经营因素角度出发,选取表征货币供给情况、宏观经济情况、通货膨胀水平、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状况的宏观经济因素变量和表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指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银行资产规模指标、银行负债规模指标、商业银行净利息收人水平、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指标、银行竞争能力指标及贷款呆账准备金的银行微观因素来分析对银行流动性影响,发现其对各个银行及银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欧元区已经拥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银行业监管却是各国各自为政.随着货币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欧元区银行业的区域一体化与银行监管地域性分割的冲突将日益突出.为此,统一监管实务,加强货币区各国监管信息的交流与协作,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体系和共同的危机处理机制等是协调冲突的有效手段,也将是欧元区货币当局面临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由于金融体系是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桥梁,金融脱媒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在使用我国1978—2011年的季度数据构造金融脱媒指标,分别基于利率传导渠道和银行贷款传导渠道,对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是:金融脱媒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效果,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的效果,金融脱媒的增强对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总体呈现一定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7.
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有效工具,合理有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可以抵御因坏账增多而导致的金融风险。以2004—2017年125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央行使用的宏观审慎工具会使商业银行前瞻性地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以保持银行系统稳健运行;监管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会导致银行忽视对贷款损失准备要求的考量;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与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对银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费磊 《西部金融》2012,(3):44-47
本文以R市为例,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IRF)、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房地产贷款、利率调整与房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波动和房地产信贷规模在长期存在稳定均衡关系,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货币政策阶段房贷对房价变动的影响幅度存在差异性,宽松货币政策阶段房贷对房价波动影响幅度相对较大;利率调整对房价上涨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9.
按照政府对银行所有权参与金融市场的观点,从“中央与地方分税制——金融二元结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央行对银行性金融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的原因,比较和借鉴美联储货币监管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我国央行宏观调控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了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快速复苏,但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再度显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与我国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脉冲响应函数结果也显示,流动性过剩出现后将伴随着长期的资产价格上涨,尤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脉冲响应较为明显,债券市场的脉冲响应则相对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