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闻地处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徐闻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徐闻县按照构建“海滨旅游城市”框架思路,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优势,突出生态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徐闻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从昔日的“首穷”到今日的“首富”,徐闻靠的是自己的资源和干部、农民自己的创造。徐闻,地处祖国大陆南端,与海南岛隔海相望,四季如春,盛产菠萝、香蕉、芒果等,号称菠萝之乡。曾是广东省湛江市的“首穷”,如今已是湛江市的“首富”。虽然农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400多元,仅及广东省平均水平,然而在农村建设方面,徐闻县已走在了前列,半数村庄实现了“四通五改六进村”。改水脱贫1998年的徐闻还很落后。由于常年干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一年,徐闻开始了大规模的改水治旱工程。自1998年以来,徐闻共投入治旱资金3.8亿元,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7.76…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直接导致经济活动日益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带来了大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城市空间不断向四周蔓延,也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高、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就业困难、工业污染严重等,于是,在大城市周围发展和兴建“郊区城市”、“边缘城市”、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2009,(9):40-43
2009年7月4日~6日,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和环渤海经济研究会协办的“新区建设与大城市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召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龙永枢,天津市人大原副主任王德惠,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家瑜,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大城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明浩,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刘文俭,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汝熹,  相似文献   

5.
“生态经济市”: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等已成为许多城市发展追求的时尚,这是工业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但究竟提什么样的目标更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这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我认为,“生态经济市”是未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经济》2011,(10):31-31
近年来,新郑市强化中心城区、建设现代新城,发展新型工业、打造特色板块,发挥文化优势、繁荣商贸物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社区,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实力跃至全省第三位,先后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和“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厦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这是厦门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城市形态、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功能的综合。可以说,海湾型城市建设是厦门“以港立市”战略的延续与升华,使“以港立市”战略有了崭新的内容。在海湾型城市建设中,港口是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1995年厦门市确立了“以港立市”战略,提出到2010年把厦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风景城市”。几年来,厦门港口运输发展迅速(如表1),并呈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表1厦门实施以港立市战略以来的港口…  相似文献   

8.
<正>紧盯打造全省“第五大都市区”目标,完善机制使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成为台州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强县弱市”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空间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强大的县域经济为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和现代化先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但随着城市化进入下半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小于县(含县级市,下同)的“强县弱市”格局,又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定义和诠释很多,但是绝人多数对城市的定义都离不开市场,如“城市是城和市的统一体”,“市是内含,城是外壳”。“城市是市场发展的结果”,“没有市场的发展也就没有城市的发展”。所以,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绝离不开市场。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提出了“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但二者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缺陷。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的共建可以使西南地区在“一区一带”战略基础上克服“两张皮”的缺陷,形成“干”字形经济增长通道。共建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为理念,以产业共建创新城市经济发展为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与结构功能完备、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组团式城市群(带)崛起、城乡一体化共建的网络式城市经济增长通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运营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内容,如何打造好城市的软硬环境,研究、培育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各个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蓬莱市在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确立了“港口立市、生态立市、文化立市”的三大立市战略,准确把握了蓬莱的资源优势,科学定位了蓬莱的发展方向,在以港口立市打造经济平台的基础上,以生态立市打造自然之魂,以文化立市打造人文之魂,全面提升蓬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渊整”的部署,推动皖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献计献策,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泛长三角经济合作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提出了“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但二者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缺陷。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的共建可以使西南地区在“一区一带”战略基础上克服“两张皮”的缺陷,形成“干”字形经济增长通道。共建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就是以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为理念,以产业共建创新城市经济发展为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与结构功能完备、多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组团式城市群(带)崛起、城乡一体化共建的网络式城市经济增长通道。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中心城市的内涵和深圳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概念与界定:对经济中心城市的认识 1、经济中心城市的产生 50年代针对以前的经济平衡增长理论产生了一种称为“非均衡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50年代中期,非均衡增长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发展极”理论产生了,“发展极”理论的核心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于一些主导产业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的形成和在一些地区或者大城市的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发展极”的优先增长,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这里的“发展极”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称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绍兴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城市经济30强之一。2000年7月,绍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实施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发展战略,开发建设袍江工业区。袍江工业区管委会  相似文献   

16.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生动反映了泉州人民生生不息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又创造了历史的新辉煌,到2000年,全市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所辖县(市)全部进人全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 俗话说,“不进则退”,不发展就落后,发展慢也将落伍。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指出:“经济发展要着重研究和解决后劲问题”。面对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注意到“十一五”河池发展的主战略目标是“富民兴市”,而前不久这个目标变成了“富民强市”,从“兴”到“强”两个字的细微变化折射出河池怎样的递进式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8.
刘力 《西部论丛》2002,(6):17-17
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严重滞后, 其原因在于长期实行“抑城市 化”政策。所谓“抑城市化”,就是对城市化采取限制政策,抑制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特别是大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始终慢于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当然,  相似文献   

19.
产城结合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举接轨的有效途径。它大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从城市发展的源流上来分析.“城”的含义乃是划地为城,“市”就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说要发展实体经济,于是城市里面就有了产业,可见城市与产业之间天然地具有一种相伴相生、“不弃不离”的关系。很显然,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群要想生存,就必须要先劳动,其他的社会活动才有所依托和附着。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抓紧启动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省“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加快鲁南城市带建设,并明确要求临沂“科学规划城市框架,有序扩大城市规模,提高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为构造城市圈奠定基础”。在临沂市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围绕一个总任务,实施两个发展战略(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和推进“双30”工程战略),实现三个率先发展(在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率先发展),坚持四项发展目标(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总要求。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的提出,为改变临沂市过去远离“半岛城市群”和“省会都市圈”,相对处于发展“边缘化”的被动局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结合临沂市在鲁南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条件,初步分析了临沂市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实现在鲁南经济带率先崛起的思路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