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人文素质教育形式之一,影视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文知识、形成人丈思想、培养人文精神,最终达到学会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这一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凸显了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在人学视阈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给予正确的评价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这不仅缘于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更在于二者在人学视阈中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历史形态的辩证发展过程,从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方面概括和思考了人的生命本质、价值与归宿,也内在地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这对于今天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与现实使命,以及基于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和践行生命价值三个向度而建构起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高度丰富,一部分精神匮乏的问题开始显现。这一现象向人们提出了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个问题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情感观。落实生命教育是教师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在于升华教育思想,把握生命教育理念;在于教师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韩静 《中国商办工业》2010,(24):272-273
社会现象映射出教育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培养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合理地培养人、塑造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育领域必须寻找教育思路。从中国教育的缺失出发,从老师、学生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和寒来暑往气候的变化,万物随之有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与自然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受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与环境相互通应。人生于自然,依存于自然。为了提高生命质量,更好地顺应自然,先人智者总结归纳了天人相应的经验之法。  相似文献   

6.
“关爱生命,守望生活”是人类生活生生不息的不竭之源,社会和谐是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质量和价值的提高和实现的基本条件。人类千百年的文明历史充分证明科学和理性才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人类充分发展的今天,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趋激烈,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唯一途径,需要智慧也需要理性,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生命创造了科学,科学改善了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生命质量、营造文明环境是实现和谐和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7.
侯婷婷 《致富时代》2011,(3):203-203
毒品的非法使用严重地威胁着人的生命和社会稳定,精神活性药物严重的损害了应用者的心理与行为,一些故意应用这两类物质的人已经成为犯罪分子,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毁坏作用。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变迁急速、人际疏离、家庭产生解组,药物滥用问题趋于严重,引起政府的高度关切。药物滥用情形对人健康危害甚巨,且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该文将近一步从精神活性药物的名称、滥用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学生与学校关系的角度,列举了我校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然后从学生、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对这些不和谐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围绕“以学生为本”,提出了建设和谐校园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在人们工作和整个社会都需要创新性思维,创新思维是引发创新活动的前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创新性思维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所提倡和发扬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所升华。  相似文献   

10.
蔡亚峰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240-241
以往的大学生犯罪研究,多是以大学生个体因素为出发点,来研究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其预防,忽视了对犯罪社会根源的把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学生犯罪这一社会失范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目标和社会认可的合法手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失衡,因此,作为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向学生提供经济、文化、情感、交往、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为预防大学生犯罪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葛天棋 《商》2014,(47):286-286
社会发展的急速步伐带动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共同竞争的现行社会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一方面承栽理想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家长和老师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很少关心孩子内心的真正感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生命教育以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学生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将从生命教育的发展、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生命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傅建清 《消费导刊》2009,(24):167-168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高校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围绕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内涵和基本内容,就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阐述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李慧 《消费导刊》2014,(12):283-283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学生自杀、中毒等高校学生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及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损害了高校的社会形象。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责无旁贷。在学生危机事件的防控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乐观积极,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生命产生怀疑,对社会实践持消极态度,否定生命。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围绕生命价值观,通过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治国智慧,或者是以“人伦教化”来“化成天下”,历史的工具性和政治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张扬,生命关怀却被严重地削弱和深度遮蔽。其实.历史教育的本真价值在于提升精神境界、凝聚意志力量,在历史熏陶中获得生命意识、情感慰藉和终极关怀,从而构建现代人的意义世界。所以,在大众文化急速转换的现代社会,彰显历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统一,寻求历史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内在沟通,也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钱春 《财经界(学术)》2013,(36):219-2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对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企业,特别是改削后的集体企业来说,面临的是一种严竣地考验。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遇到的集体企业改制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面临二次改制而引发社会矛盾的现象,对其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从财务管理角度,对集体企业在改制后,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适应改革发展环境从而谋求和谐平稳地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生命教育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事关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暴力、自杀事件的不断增多,这要求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及其培养。个体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人的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人的发展,其中内在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而外部环境对个体活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必须同时兼顾内在的个体自我教育与外在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从自然哲学衍生而来。如果把它比为成长着的生命体,其形体部分可由已有的物理理论给以诠释,而灵魂部分则应从哲学中寻找答案。同时,物理学把世界的一部分人组成社会的群体,承载了发展和延续物理学生命和精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生命对于人来说,是唯一的。近期的几起高校校园伤害案引起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反思。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除了教授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敬畏生命、尊重规则、尊重底线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自杀现象在高校中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社会压力、感情受挫、经济困境、学业考试不理想等生活事件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诱因。这一现象应引起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高校应重塑生命观教育的价值,将生命观教育引入课堂;思想教育日常工作要显现"人文关怀";要通过用生命感染生命的榜样力量,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自强不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在面对困境乃至死亡时能够有更多绝路逢生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