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公安“110”已深入人心,但说起投资环境“110”,恐怕多数人还有点陌生。今年2月20日,榆林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投资环境“110”办公室,企业或投资者如对榆林境内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单位的工作和投资环境不满意,可直接拨打电话3829110进行投诉。据了解,成立“投资环境110”旨在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反应机制,及时受理企业和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投诉和求助。该办公室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一接到举报或投诉,将及时赶到现场受理或查处。  相似文献   

2.
<正>为确保全市生产、流通环节中专利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合法、高效、规范、有序,全面推进淮安市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改革工作,日前,淮安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了《淮安市知识产权市场监管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发挥监管工作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举报投诉材料受理点,在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权中心设立"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举报投诉热线;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注重行政权与司法权衔接,强化调诉对接机制,对假冒专利涉嫌犯罪的轻微刑事案件,市知识产权局可以先予组织调解,及时将调解结果通知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按需酌情  相似文献   

3.
《中国招标》2012,(50):56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中心就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开标现场提出异议或投诉的有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投诉人向具体履行招投标监管职责的监督部门及其招投标监管机构投诉的,受理部门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快速处理投诉举报。具体要求为:投标人对开标、评标有异议,在开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99552件,比2006年同期下降61%,解决263412件,解决率87.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791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11118件,加倍赔偿金额517万元,经消费者协会提供案情后由政府有关部门查处罚没款936万元,接待来访和咨询249万人次。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4,(18):57-59
据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消费者协会(委员会,下同)的统计汇总,2004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54012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1.79%:已解决338058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36813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得到加倍赔偿的5628件,加倍赔偿金额1278万元;经消协提供案情后由政府有关部门查处罚没款2931万元(详见表1)。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营口公司以协同监督机制建设为载体,着力把行风建设投诉举报办理管理创新融入"五大"体系建设全过程、融入项目化管理全过程.投诉件数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33%,每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4.98天,办理质量稳步提升,受理的民心网投诉件均被评为五星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商业欺诈花样翻新,危害甚广。国务院自2007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商业欺诈的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既要对骗钱害人的行为坚决打击,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法分子坚决惩处,也要通过新闻媒体对行骗方式和手段进行充分曝光、揭露,提示商业欺诈风险,提高人民群众的识假防骗的能力。一年来,通过中国反商业欺诈网的监测,我们发现以下商业欺诈的高发领域,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8.
政策     
江西:“尚方宝剑”助民企抵制“三乱”2004年,江西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民营企业投诉工作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从而为民营企业抵制“三乱”行为提供了一把“尚方宝剑”。据规定,民营企业投诉应有明确的被投诉方、投诉的正当要求、理由和相关事实依据,而且提倡实名投诉。江西省“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对投诉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的投诉事项,有关部门、单位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对事实不清或情节复杂的投诉事项,“投诉中心”会在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提出交办意见;有关部门、单位在接到交办通知之日起10个…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申诉、控告和检举的监督权利,"举报投诉"作为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具体方式,是公民参与行政管理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几年随着行政机关所受理的举报投诉数量爆炸式增长,实践中行政机关对举报投诉未予答复、延迟答复或者答复内容不符合要求等情形不可避免地涌现,举报投诉人对此提起行政诉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河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科现有人员6名,其中5名为共产党员,是局内具有行政职能的执法科室,主要职责是:宣传国家劳动保障方针政策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贯彻执行: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受理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规行为的举报投诉和市、区移送的案件的查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