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韶青  霍学喜  屈小博 《特区经济》2006,211(8):183-184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存款保险制度相关制度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从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金融环境角度,提出相关法律制度的修订、金融监管环境的健全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存款保险基金是存款保险机构履行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使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部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存款保险基金,并建立了完善的运作管理机制。文章以日本、韩国等与我国条件类似的东亚经济体为参照对象,从存款保险基金的用途、资金来源、投资管理规定等不同方面,总结了存款保险基金制度的基本安排,从而对我国未来存款保险制度下的基金管理安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毛丹  王亚菲 《中国经贸》2013,(14):121-121
存款保险制度是针对金融风险防范而设计的一种制度。2013年3月发生的塞浦路斯事件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本文就塞浦路斯事件举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我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与必要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刘素春 《山东经济》2005,21(2):48-50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各项承诺的兑现和金融改革的深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完善金融体制、实现金融业安全稳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分析了现代存款保险制度的五大功能,并从立法、保险范围、保险费率、赔付标准等方面构建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坚 《南方经济》1999,(9):64-65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了防止银行破产而保护存款者的利益所制订的专门制度。它起源于本世纪30 年代的美国,目前,世界上已有30 多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传统的银行体制下,银行风险由国家统包。现在,银行商业化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就势在必行了。本文首先回顾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渊源。其次分析了目前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最后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喆 《中国经贸》2011,(18):144-144
目前,我国关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其推行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在存款保险体系中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理性剖析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  相似文献   

7.
如何控制与降低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曾是困扰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难题,同时也是影响未来中国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效率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控制的制度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光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12-114
20世纪80到90年代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西方国家纷纷引进了存款保险制度。在目前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前,作为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方面有重要作用,但该制度也存在负面效应。我国当前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制度风险的特征,存款保险制度在稳定金融、化解风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是否实行,关键在于能否设计出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存款保险制度是当今大多数国家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公认的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它在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目前实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有许多弊端,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制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在对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0.
刘玮 《中国经贸》2014,(9):118-120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可以看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已经箭在弦上。探索存款保险制度关键因素,深入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设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核心关注点在于流动性和成本问题。可以从存款保险范畴、保险限额、保险费率、保险基金规模和监管等五个方面探索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存款保险制度将直接影响股份制银行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因而建议商业银行尽快摸清不同类型存款的结构,提前布局客户维护工作,实施主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积极推动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国金融安全网的核心,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行因挤兑而破产,保护了存款者的利益。但是,与任何制度一样,存款保险制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设计不当将导致道德风险的增加。本文对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控制道德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有效存款保险制度核心原则》已成为主要国际金融标准之一,文章以该核心原则条款为准绳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初步评估,发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需要进行五个方面的改进,分别涉及机构独立性、相对独立的早期预警和干预机制、可操作性政策、原则的细化和公众认知体系建设。完善且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将真正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6,(208):3-21
本文提出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框架设计的有关思路,指出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目标与原则,制度框架设计应考虑的具体细节,以及如何在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将其功能突出等。同时,在分析存款保险制度框架设计时.提出应当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整合,并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给出了整合的初步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4.
李燕  周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3):133-135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我国在建立和运行存款保险制度时,应吸取它国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国情在目标确定、管理模式和基础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并且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通过法律形式建立的一种在银行因意外事故破产时进行债务清偿的制度,也就是由各家存款性金融机构交纳保费,一旦投保机构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这家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存款.当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基本成熟,本文回顾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发展,从而得出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存款保险制度: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日本国会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日本存款保险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金融机构破产案件不断增加,为适应新的情况,对存款保险法进行了多次修订,日本存款保险机构被赋予许多新的职能和权力,该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成为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机构。但,这一制度的缺陷也限制了它的作用.从日本存款保险制度不断演变过程和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中我们可以得到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朱昆 《山东经济》2002,(6):31-32
本文主要从国际惯例与规则 ,我国金融现状及金融改革与发展趋势三方面阐述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从机构设立、组织形式、保险方式、保险范围、保险金额、保险基金筹集方式、保险费率、对投保银行的救助、制度职能等方面阐明了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路 ;从保险注册资格的管理 ,业务监督、检查、评价与处罚两方面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下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监会、国务院法制办和发改委,成立了存款保险条例起草工作小组,《存款保险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程序。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随之从理论研究、模式比较转入制度构建阶段。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9.
在2005年央行的金融稳定工作日程中,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无疑占据了一个突出的位置。早在当年1月份,金融稳定局就已拟定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并在3月份得到了国务院的原则性批准。目前,央行正会同有关部门,就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法规、经营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显性保险制度和隐性保险制度.前者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者是没有以法律形式正式规定由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我国现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是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过渡.由隐性制度到显性制度变迁,应注意建立旨在降低银行道德风险的保险制度;采取减少代理问题的保险制度设计;实行有效的监管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