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樊丽娟 《魅力中国》2011,(18):318-319
班级文化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外层是指班级的物质文化,中层是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内层是指班级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共建“品牌”班级。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4.
刘斌贺  攀谢明 《魅力中国》2014,(24):213-213
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映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在基层文化普及、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科技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吕宾 《改革与开放》2014,(21):73-7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我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遵循执政为民、谋利为民、发展为民的执政理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之路。文化民生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60多年的执政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文化为了人民,发展文化依靠人民,发展文化由人民共享”的人民性原则,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以文化发展推动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化也是民生,富了口袋的老百姓对富脑袋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了。关注民生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幸福和快乐,更主要的还是源自内心的感受,而这恰恰是需要文化建设来解决的。让文化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进入民生是文化建设的方向,也是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吴孝林 《浙江经济》2003,(23):48-4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再创浙江文化经济发展新优势,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十六大精神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郇岩 《魅力中国》2009,(20):163-163
发展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童娟 《魅力中国》2014,(26):24-24
文化馆既是群众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龙头。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一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社区文化活动的兴起,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外延,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与以往文化娱乐活动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是社区的主体,面向大众,为人民服务,是文化馆的职责。那么,担负着群众文化工作任务的文化馆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中,怎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屈建元 《发展》2008,(4):18-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长远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刘文俭 《走向世界》2011,(35):30-30
城市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中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因素,即使有些以物质财富的状态存在,但它也主要是指物化中的精神,而不是指物质本身。  相似文献   

12.
齐冠军 《魅力中国》2013,(26):48-48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也逐步由日常的物质保障需求渐扩延伸至深层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而衍生的文化生活形态、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群众文化”。它是一种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则成为广大群文工作者们责无旁贷的重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3.
毛新宇 《西部大开发》2010,(8):142-142,144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基本目标。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的进程,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者、工作者认真面临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毛泽东文化观的核心内涵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化,文化是人民群众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形象应当是"主权在民",文化要服务于人民,文化要成为动员人民,团结人民,激励人民,给人民以力量的精神武器。毛泽东着眼文化的战略是伟大的,伟大的战略造就了伟大的中国文化形象。在改革开放,复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的文化观能给人们以极大的启迪,从而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泱泱大国,文化为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内凝聚起民族的价值与信仰,对外展示着国家的形象与软实力。在全球文化激烈交锋、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的时代背景下,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它不仅是我国跻身世界文化主流,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6.
潘旭明  游浚 《特区经济》2005,(2):257-258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文化”一词逐渐被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则是“教化”。总的来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都用来指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冯雪 《魅力中国》2013,(29):297-297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人大会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总结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足可见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适应当下形势需要,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轴心带动公民素质提高,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着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要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加强对社会文化消费的引导,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消费的政策,建构扩大文化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推进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以利于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艳丽 《魅力中国》2014,(15):18-18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群众文化作为人民群众获取精神享受、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真探讨了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巨大作用及重要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这种文化,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有着与世俱来的紧密联系,是它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