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债券在发行时有可能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不同,也有可能每年付息或计息次数超过一次,又有可能单利计息或复利计息,或是到期还本付息,这都会使投资者在债券价值与面值 (或与发行价格 )的对比中颇费斟酌。本文拟通过同一例题在不同情况下价值的计算,澄清目前散在某些教材、资料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并解答初学者易于产生的一些问题,诸如每年付息与每年计息是否同样计算,当每年付息多次时,将名义利率折算为实际利率去计算是否会得到同样的结果等等。   例:某债券期限 5年,面值 1000元,发行时市场利率 8%,试求如下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现在会计界对分期付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的溢折价债券研究较多,债券溢折价按市场利率核算摊销,也有规范的操作,而对到期一次性偿还本息溢折价债券的论述甚少,本文就此谈点看法,供同仁参考。假设甲企业1990年1月1日发行五年期债券,总值100万元,票面利率为年利12%,到期一次偿还本息。若长期债券全由乙企业购入,发行时市场利率分别为10%和5%。现分别计算债券发行价格,并按甲、乙企业分列债券溢折价按市场利率计算的摊销表。一、发行时市场利率为10%债券发行价格=到期偿还本金按市场利率计算的现值+各期票面按…  相似文献   

3.
黄德祥 《财会通讯》2005,(12):29-29
目前财务界对债券投资内涵价值(简称债券价值)的计算方法是按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债券面值的现值与各期所得利息收入的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如下:P=F·(P/F,i,n) F·R·(P/A,i,n)(1)其中,P表示债券价值;F表示债券面值;i表示市场利率;n表示债券投资年数;R表示债券票面名义利率。如果一年多次付息,则债券价值的计算公式为:P=F·(P/F,mi,nm) F·mR·(P/A,mi,nm)(2)m表示一年内付息的次数。[例1]红星公司于2002年1月1日从债券一级市场购同日发行的A公司债券100000元,期限为4年,票面利率8%,每年付息一次。据市场调查,在债券投资期内市场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光贵 《财会通讯》2005,(10):33-33
债券的付息方式(付息期)有按年付息、按半年付息、按季度付息、按月付息以及利随本清等。通常把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称为基本债券模型。假设V0为债券价值,M为债券面值,i为票面利率,k为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n为债券的有效期限(年),则债券估价的基本模型为:V0=M·  相似文献   

5.
一、权益部分余值计价法。该方法要求先计算出金融负债的价值,然后用债券发行收入减支负债价值的差额作为权益部分的价值。 [例1]某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1日发行4年期可转债1000张,每张按面值1000元发行,发行总收入为1000000元。票面利率为7%,每年付息一次。债券发行时,类似的不可转债的市场利率为10%。用权益部分余值计价法计算负债及权益部分公允价值如下: 负债部分价值=1000000×683013 70000×3.169865  相似文献   

6.
笔者总结出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在会计核算上主要有以下区别:1.发行价格计算公式不同。①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的发行价格=票面面值×复利现值系数+票面利息×年金现值系数;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发行价格=票面面值×(1+票面利率×到期年限)×复利现值系数。  相似文献   

7.
企业债券折价(溢价)摊销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刘玉勋,李彦苹企业发行的债券是一种按照规定条件承担付款责任的合同,其付款条件是由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每年支付利息次数和偿还期(n)等因素组成的(本文为简化叙述,假设每年只支付一次利息)。由于市场利率与票面利率往...  相似文献   

8.
舒敏 《财会月刊》2010,(10):53-54
本文通过分析与举例来说明债券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期限越长,债券发行价格越高;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期限越长,债券发行价格越低;当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期限不影响债券发行价格。  相似文献   

9.
债券期限与发行价格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与举例来说明债券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期限越长,债券发行价格越高;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期限越长,债券发行价格越低;当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期限不影响债券发行价格。  相似文献   

10.
浮动利率债券久期和凸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推导了浮动利率债券的利差久期、利率久期、利差凸性和利率凸性的封闭式计算公式,适用于任意结算日。随后对久期的敏感性研究发现,浮动利率债券的利差久期总体上大于利率久期,且二者都是距离下一付息日时间的递增函数;利差久期是剩余付息次数的递增函数;在贴现利差大于(等于、小于)基本利差时,利率久期是剩余付息次数的递减(不变、递增)函数;利率久期和利差久期都是贴现利差的递减函数。最后使用封闭式公式计算四支浮动利率债券的久期和凸性,同时计算有效久期和有效凸性来检验,发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草案)》将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每期应计利息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的每期应收或应付利息在概念上混为一谈,在会计核算上均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导致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出现利息调整过度的不合理现象。由于应计利息与应收或应付利息存在重大差别,建议应计利息应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公司发行的可在某一特定时期按发行时约定的转换价格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是既有债权性质又有期权性质的混合债券。根据有关规定,债券持有人既可行使转股权,将债券转换为股票;也可行使债权,届时按普通债券付息还本。一、行使转股权时发行方的会计核算在转股时发行方应按债券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按未摊销的溢价或折价,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科目,按已计提的利息,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换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出的…  相似文献   

13.
吴翔 《广东审计》2000,(6):42-43
企业决定以购买债券的方式对外投资时,必须先根据该债券发行的方式与所确定的利率,和当时资金市场或银行存款的利率进行比较之后,再做出是否对其投资的决定。一、债券投资形式债券发行的形式,现制度规定,有平价。溢价和折价三种形式。其区别仅在于购入债券时所支付的现金实际数与债券券面价值的差异额。即平价债券按债券面额支付现金数。溢价债券按规定的高于债券面额、折价债券按规定的低于债券面额支付现金数。债券到期还本付息时,无论是哪种形式购入的债券,均按债券的面额兑取本金,按该债券发行的所规定的利率收取利息。现行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实际利率的现行核算方法【例】龙津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流动资金,于2010年10月1日发行的3年期债券,债券票面利率为6%。当年12月11日,甲公司购买票面价值为100000元的债券,购入价格为102017元(其中包括未到期的两个月利息1000元),款付毕。每年3月31日和9月30日付息,对该债券甲企业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以期获取长期利息。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进行债券投资时,由于具体投资时间及债券发行者规定的付息方式等的不同,在会计核算上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对投资者而言,同为债券投资利息,但进行账务处理时,利息可能计入投资成本,也可能形成短期债权计入“应收利息”。   因此,如何区分债券投资中的“应计利息”与“应收利息”,对债券投资的正确核算意义重大。   区分“应计利息”与“应收利息”的基本原则为:按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利息计入“应计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其利息计入“应收利息”。另外,对于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也应视付息…  相似文献   

16.
张世兴  李莉  于恒 《电子财会》2002,(10):49-50
现行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债券的发行价格是在考虑了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关系,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公式确定的。一般认为,债券平价发行的前提条件为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17.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公司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债券发行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三种情况。所谓面值发行就是说债券的票面利率和投资者的必要报酬率是一致的,也就是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18.
何彦 《财会月刊》2013,(10):88-91
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都基于实际利率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为例,对发行方与收购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大家理解透彻。  相似文献   

19.
债券溢折价摊销的实际利率法是以债券发行后每期期初帐面价值乘以债券发行时的金融市场利率来计算每期利息费用,以此与按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相比较,进而确定每期实际摊销额的一种方法。本简要地谈谈实际利率法及其核算。  相似文献   

20.
公司债券都规定有付息日及利率,到付息日,发行公司按债券的票面价值及利率支付全期利息。尽管债券可以在某个付息日发行,但举债公司可能预计市场利率有下降趋势而有意推迟发行,或投资不一定在付息日向举债公司购买债券,这就出现了在两个付息日之间发行债券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投资应得到第一期利息收入,仅为购买日至第一个付息日之间的部分,也即举债公司在向投资支付第一期债券利息时,应该扣除发行日至实际出售日期间的应计利息。但实际上,发行公司总是定期按票面价值和票面利率定额支付利息。正国为如此,对于第一期债券利息的调整,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售出债券时将投资不应得的利息,即发行日至实际出售日期间的利息,加至债券的价格上,由发行公司预先向投资人收取,到第一个付息日,再以支付全额利息的方式,退还给投资人。发行公司向投资预先收取的应计利息,在发生时应亡入“应付处处”账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