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回顾中国20年来中药类产品出口额,特别是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下中药类产品现状,建议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企业必须审时度势,认清中药类产品出口所处的市场形势,灵活应对各种国际贸易保护所带来的冲击,抓住有利机遇、适时调整自身,提高国际竞争力,突破技术、销售壁垒;政府要把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纳入国家外交、文化、科技、贸易等发展战略中,积极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实质性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以期突破中药出口的文化壁垒,再创我国中药出口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和外部环境条件下,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在日本进口需求逐步扩大的年份,需求效应也比较明显,而结构效应的影响很小或者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品出口波动的实证分析:1992~201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规模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修正后的CMS模型,从市场、结构和竞争力三方面,四个时期分析了1992~2011年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波动及各分解因素的强度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最主要的动因是竞争力效应,市场规模效应次之,出口结构效应最弱;更进一步的分解表明,市场结构效应是影响出口结构效应的主要因素,产品竞争力效应较市场竞争力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贡献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产品对东亚出口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10年来中国农产品对东亚出口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单回顾,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影响出口额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竞争效果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对东亚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不同时期竞争效果的作用不尽相同。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额快速增长,农产品竞争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出口额增长更加依赖于东亚进口需求的增长;出口额增长较慢的时期,竞争效果的推动作用表现突出;出口额减少的时期,增长效果是导致出口额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整体竞争效果却起到了抵消作用。此外,市场效果和商品效果对出口额增长贡献较小,纯二阶效果则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呈现出不断增长、贸易逆差在近年迅速减少的态势,本文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对中国整体和分类农产品出口东盟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层次分解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农产品的增长均是竞争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一、三类产品以竞争效应为主,第二、四类产品以结构效应为主;在第二层次分解中,竞争效应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农产品多数阶段基本上都源于整体竞争效应。结构效应方面,整体农产品源于市场效应和商品效应的共同作用,第一、四类产品市场效应与商品效应的作用在增强,第二类产品增长效应的作用在增强,第三类产品近期源于增长效应。二阶效应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在多数增长阶段为负,但其纯二阶效应在第一、二、三类产品上多数增长阶段为正。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其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不同的绩效特点。本文通过借鉴固定市场份额(CMS)模型,把中、日、美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分解成国际需求引致效应、结构性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并探讨各种效应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真实影响。最后,提出改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国,两国贸易关系相当密切。本文采用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长主要由日本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所引致;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本文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生物产业的一个子产业,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依据1998-201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海关进出口数据,就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竞争力展开研究。TC指数分析表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竞争力水平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目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在第三方市场研究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额在美国、欧盟及日本市场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且市场占比均逐年加大,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医药产业出口竞争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的恒定市场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增长是进口市场的结构效应、本身的竞争力效应以及结构与竞争力的交互影响的次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竞争力效应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促进作用,表明中国水产品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出口行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资源禀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愈加重要。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资源禀赋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诅咒效应,资源开发不能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供持续增长潜力;资源禀赋具有示范效应并对邻近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资源禀赋具有“荷兰病”效应,资源过度开采将抑制中国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并影响制造业对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和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统计分析了1995~2008年全球前12个主要被诉国家的案件数、涉案金额、市场份额的分布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发现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反倾销针对的就是出口市场份额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肯定结案时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难以判断贸易效应是短期的;否定结案下也存在贸易震慑效应,但影响小于贸易破坏效应。最后考察不同结案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肯定结案对申诉方提高产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随时间递延而衰减。  相似文献   

12.
TPP要求缔约方完全减除关税,由此必然引发TPP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和其余地区的贸易转移,进而改变占全球贸易额近一半的机电产品的贸易流向和流量。本文评估TPP形成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文章首先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中国与TPP及相关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关系,提出TPP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四个研究假说,然后基于GTAP-CGE模型检测TPP形成、韩国加入、中国也加入三种情形下中国各类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变化。研究发现:(1)TPP形成将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受负面冲击,主要体现为HS72类和HS90类,而日本的同类产品出口则增加,贸易转移效应显著;(2)若韩国加入TPP,贸易转移效应将蔓延至韩国,HS90类尤甚;(3)若中国、韩国都加入TPP,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享受巨额的出口增幅,对美国出口增幅最大。中、日、韩、美四国在各类机电产品出口上激烈的竞争关系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TPP要求缔约方完全减除关税,由此必然引发TPP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和其余地区的贸易转移,进而改变占全球贸易额近一半的机电产品的贸易流向和流量。本文评估TPP形成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文章首先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中国与TPP及相关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关系,提出TPP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四个研究假说,然后基于GTAP-CGE模型检测TPP形成、韩国加入、中国也加入三种情形下中国各类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变化。研究发现:(1)TPP形成将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受负面冲击,主要体现为HS72类和HS90类,而日本的同类产品出口则增加,贸易转移效应显著;(2)若韩国加入TPP,贸易转移效应将蔓延至韩国,HS90类尤甚;(3)若中国、韩国都加入TPP,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享受巨额的出口增幅,对美国出口增幅最大。中、日、韩、美四国在各类机电产品出口上激烈的竞争关系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中日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整体比较1.关于贸易竞争指数的比较分析贸易竞争指数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表示一个国家的某类产品是净出口国还是净进口国,以及净进口和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以此来判断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Tci=(Xi-Mi)/(Xi Mi)其中Xi表示某国在第i类产品中的出口额,Mi表示该国在第i类产品中的进口额。该指数在-1与1之间,其中0值是分界值,大于零表示有国际竞争力,小于零表示不具有国际竞争力,指数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一般认为,竞争力指数大于或等于0.5的为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竞争力指数在0~0.5之间的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纪龙 《国际经贸探索》2012,(9):56-65,106
文章利用修正的CMS模型,从需求、结构和竞争力三个维度对1997~2010年中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及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出口竞争力是中国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出口增长的作用强度有所减弱;快速增长的进口需求对中国蔬菜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不断改善的出口结构对中国蔬菜出口增长的正面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7月农机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各类农机出口额7.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6.3%,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率基本持平,在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0.97%。 在16类农机出口产品中,除了手扶、轮式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3类产品出口下降外,其它13类产品出口额均较大幅度增长,详见下表: 几种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经营单位: (1)柴油机:印尼2753万美元、缅甸1125万美元、孟加拉904万美元、越南862万美元和巴基斯坦617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中国猪肉产品出口贸易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三个指标对中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整体处于弱势状态,三类产品中,生猪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国内产量、出口对象国人口数量、出口价格对中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影响,中国的人口、地理距离则对其具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相似文献   

19.
金美玲 《商》2014,(20):148-149
近十年来,中国的食品出口额不断增长,同时进口额也在增长,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食品产业内贸易也愈加密切。研究产业内贸易的出口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贸易差额(Trade Balance,TB)和单位价格差额(Unit Value Difference,UVD)两个指标将影响中国食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为价格因素和质量因素。本文对中国食品竞争力进行分类后发现,在一些产品中价格竞争力占主导地位,在另一些产品中质量竞争力占主导地位。同时,本文研究各项指标对各类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价格因素和质量因素对竞争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出口退税政策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出口退税已成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出口的重要措施,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退税的节能减排效应,提出下调出口退税率,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成本的假设,接下来又通过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能源强度与出口退税率的协整分析来实证验证,结果表明:出口额能耗与出口退税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额能耗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能耗影响的长期弹性为0.47,短期弹性为0.07,即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变结构协整分析还表明,差别退税政策下,当退税率下调时,出口退税率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