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于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如果培养一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大价值,然后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伟 《北方经贸》2013,(2):34+43
现阶段制约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并论述了构建了服务"三农"高职电子商务人才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贾丽飞  ;贾丽雅 《商》2014,(41):34-34
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做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也非常大。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为企业输出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简要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内容,旨在更好的促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在移动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素质却和企业对从事电商岗位的员工的要求,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和差距,因此本文从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入手,结合现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移动电商和传统电商的比较,对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在高职教育中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吴威 《北方经贸》2012,(4):153-154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已越来越为社会及企业重视。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使得电子商务的诸多环节不能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以区域性市场为导向,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促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当今"互联网+"新形态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以实现电商行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电商的专业特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综合评价的角度提出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职业需求技能相差甚远,因此为更好地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近几年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经过不断的分析与总结,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探讨了高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而有前途的专业,随着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升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现在高职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与见解,希望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电子商务的普及及应用,各省实施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如何以更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各个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调查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建议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包括专业基本定位、课程设置定位、实验实训条件的定位;写出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并给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希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依托行业明确定位,加强实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突出优势和特色,打造服务地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高职教育体制正处于转型期,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跟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全方位进行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更为看重,本文针对于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基于产教结合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如何调整培养模式才能更适应于社会和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方面,更加重视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以职业人的标准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标准,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不同层次的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筛选了国内外几种典型案例和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职业人标准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下的原因,以此为背景建立了全真项目环境下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构建全真项目的四要素,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总结了三年来创新该模式实践的成果,得出了该模式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走向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当今社会也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给当前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故而本文将对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电子商务技能和创业技能的人才。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学习与创业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培养能服务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具有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提出了一个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贸易往来也逐渐从线下交易转移到线上交易,电子商务因其先发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然而,跨境电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化电商人才缺口,企业对人才的渴望也越发迫切。这一缺口严重制约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研究,掌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其次,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最后,结合当前学院国际化特色办学理念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前阶段,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也应与时俱进,全面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过程中,合理引入产教融合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为社会培养实战型专业人才。基于此,文章将产教融合作为主要研究背景,重点阐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营销是必修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网站对新媒体营销开始重视,很多大点的公司还单独成立了新媒体营销部门。而高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却不能胜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需求,究其原因就在于高职电子商务的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难以达到企业的需求,对此,笔者根据市场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三维三阶段全程真业务项目化"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以此期望为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基于此模式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亦是教育界热议的焦点,本文以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讨了该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在发展上遇到的问题,并立足"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出了几点可能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问题,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这为开展订单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订单培养的必要性,并就电子商务专业订单培养实践的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为开展电子商务专业订单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