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系数是测度投资对象系统风险的重要指标 ,但其有效前提是β系数必须具有时序稳定性和预测稳定性。我们利用邹至庄间断点检验和邹至庄预测失败检验对上海证券市场中的样本股票及构造的证券组合的β系数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多数个股的 β系数具有时序稳定性 ,大多数个股和证券组合的 β系数具有预测稳定性 ,但与个股相比 ,证券组合的β系数稳定性并没有显著提高 ;随着规模的扩大 ,证券组合的β系数稳定性没有显著提高 ,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价值投资理论相结合,可以推导出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最优证券投资组合与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的定义与度量不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目标函数和马科维茨的目标函数不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抛弃了β系数的计算,避免了运用证券市场线构建投资组合时β系数稳定性的计算问题;定价模型和...  相似文献   

3.
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证券组合投资是每一个机构投资者都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利用Markowitz的理想化的CAPM来构建选择最优证券组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计算,而且具有规定性,不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供一种利用证券特征线模型以及α和β系数构建证券组合的方法简便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兴市场资金流动与各市场间的联系主要受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作用的引导,而不是利率传导.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多数企业投资行为短期化,股息分配存在巨大差异,使证券投资的理念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发达国家证券投资注重个股趋势胜于市场趋势,而我国则是市场趋势胜于个股趋势。对新兴市场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研究是建立在马科维茨组合投资理论基础上,顺应国际流行的不相关性证券投资组合策略来运作的,其特点是更注重把握中短期上升趋势获取收益最大的策略,而长期投资则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5~2009年的43104个分析师预测为样本,研究中国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在样本区间内,尽管证券分析师预测活动日益活跃,但预测误差有轻微的上升趋势.本文还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误差和每股收益的波动性、个股日收益率的波动程度、上市年限呈正向变化,同分析师跟进人数、预测前的平均股价呈反向变化.最后,对于具有高增长前景或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分析师的预测误差则较大.这一发现对学术界和实务工作者客观认识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方差或β系数来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是现代投资理论的基础,但一直受到实务界的质疑。作者从方差的分析着手,提出了证券投资的新的风险测度。通过新的风险测度,作者提出了广义β系数和广义CAPM。最后,作者运用沪深股市2002-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风险测度和广义CAPM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马科维茨(H.Markowitz)1952年发表的那篇仅有14页的论文既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端,同时也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一系列的发展,开始对投资者和共同基金的投资组合和资产评估方法产生重大影响。虽然CAPM理论基本上符合计量研究的检验,但罗尔(Roll,1977)指出,这些检验工作因检验模型本身的原因对CAPM的适用性有所夸大。1995年,Pettengill等人提出了新的条件检验法,避开了传统检验模型中市场收益率为正的假设,从而单独检验了β系数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深圳股票市场的数据为基础,利用条件检验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组合的β系数和收益率之间的确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而为投资组合管理人员利用由历史收益数据估计出的β指作为风险度量的做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股票的相关性,首先建立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股票的周开盘价和周收盘价进行预测,把缺少的个股回报率数据补齐,运用DCC-MGARCH模型计算出多只证券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并运用granger检验法对多只证券的收益率与资产折现率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根据总相关系数矩阵,设定不同阈值,结合中心节点度最大化和股票网络平均路径最小化两个原则选取最优的股票网络,以期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以及股票市场板块划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2009—2011年间A股IPO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证券分析师IPO首日价位预测的准确性,并利用回归方法对影响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分析师IPO首日价位预测准确性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超额认购倍数和分析师数量显著负相关,与证券分析师意见分歧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组合预测模型中折扣系数的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组合预测模型中折扣系数的选取问题对预测精度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的方法对趋势预测的组合预测模型和一般因果关系预测的组合预测模型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最优投资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证券组合中各证券的投资比例系数是证券组合分析的核心环节。为此,首先介绍了进行证券组合分析时使用的统计指标,再利用Mo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和CAPM模型确定最优投资比例系数,最后给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戴尚聪 《全国商情》2012,(22):39-41
对香港30家最活跃于卖空交易的个股,采用两个不同的卖空交易变量,配合着各种卖空交易者的不同动机与策略,检验卖空交易数据对未来收益的可预测性。结果显示个股卖空量LSST和个股卖空率SSR都显著地解释着未来短期的负向收益。而且,AH股比H股表现更强;这说明卖空交易数据含收益预测信息,而且卖空限制引致价格被高估。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的文献中,大都是从管理者角度或在管理者是可以直接控制的前提下研究基于基准证券组合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方法的,这些方法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是不适用的。本文研究中小投资者如何通过控制在基准证券组合、管理者证券组合和无风险资产上的投资比例系数来间接控制管理者,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首先对M uralidhar(2001)提出的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用基准证券组合调整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上交所煤炭石油板上市的股改股票作为样本,以股改时间为划分点,划分为股改前和股改后两个阶段,运用单一指数模型分别对两个阶段的β系数进行估计,分析上证指数对个股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发现股权分置对煤炭石油板的系统性风险并无显著影响,并提出相应降低该板系统性风险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析模式,将传统的β系数修订为度量证券市场随机不确定性的随机因子,将证券的β系数映射到模糊不确定环境中.在均值-半绝对偏差分析框架,构造出目标函数能同时反映证券市场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的梯形模糊随机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为模糊容差松弛约束的模糊随机投资规划模型,并得到了有效性前沿.利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随机β系数有效描述了梯形模糊随机收益中所蕴含的随机性因素;规划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投资规划体现出较好的持续性;投资规划在上涨行情中的投资效果要优于下跌行情中的投资效果,基于大流通市值的股票的模糊随机投资规划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样本的CAPM模型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EVIEWS和EXCEL软件,取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01.01至2009.11.31(共35月)代码为600000~600067的47只股票为样本,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单指数模型估计了个股的β系数,然后进行时间序列回归、横截面回归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收益与其β系数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CAPM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前期学者们研究结果比较表明CAPM在上海证券交易适用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基金的股票投资偏好演变及其市场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1998~2008年41个季度的股票持仓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基金持股偏好的演变路径及偏好变化对股票市场的结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基金的持股偏好在样本期内存在清晰的演变路径,且在2003年中期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基金由前期偏好流通比率低、beta值高的个股转向后期偏好流通比率高、beta值低的个股,同时基金对高价格、大市值、低换手率个股的偏好在样本后期得到了显著加强;基金在样本期内持股偏好的转变对市场中大、小公司组合在估值和交易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一定影响。结论认为,我国股票基金持股偏好的演进趋势符合基金投资的审慎原则,对我国股市的平稳运行逐渐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证券分析师在现代资本市场中扮演着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双重角色,他们的行为对中小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1年的分析师盈余预测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分歧度在办法实施后显著下降了,但是这种趋势并没有随着实施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A股市场数据,运用非资产定价模型分解法将个股风险分解为市场风险、行业层面风险和公司特质风险,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从1995年到2010年的15年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平均公司特质风险经历了下降和上升的U型趋势,并且时间序列平稳;(2)公司特质风险在个股波动中的比例不断升高,逐渐成为个股风险的主要来源;(3)在三个层面风险中,只有市场风险具有市场收益的预测能力,公司特质风险和行业层面风险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特质风险没有被市场收益定价,也就是说,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特质风险只是反映了公司层面信息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1997~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并使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有旅游、建筑等6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是不平稳的,另外6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平稳的比较优势特征,服务贸易的贸易模式和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还没有实现一个稳态收敛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