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动漫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意义。当前,我国动漫产业的营销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是动漫产品内容创新性较低;市场定位不恰当,受众较少;产业链发展不完整;缺乏完善的营销战略;盗版状况严重。通过分析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营销策略,从中得到启示:将动漫产业定位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养原创能力较强的各类动漫人才;提高国产动漫产品创意水平,培养和发掘精品;培养动漫产业营销人才,加大动漫产业营销力度,把我国努力建设成为动漫产业大国。作为企业,要运用好政策方针、了解消费者需求、增加产品内涵、加大营销投入、建立行之有效的产业链和营销策略,树立起自己的动漫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3)
现如今,在我国动漫市场尚未被完全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动漫衍生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漫产品需求市场。文章主要调查关于中国动漫衍生产品发展现状的水平,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潜力和拓展空间,揭示中国动漫衍生品发展现状的缺陷和漏洞,指出了动漫产业和动漫产业链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动漫产业链和大型动漫产业聚集地,为我国动漫产业及衍生品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但完整产业链的缺失、播出与发行平台单一、原创动漫市场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打破瓶颈.应从强化产业链环节之间的合作、有效扩展播出平台、人才培养和版权保护等方面入手.推进动漫产业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并不断繁荣原创市场.  相似文献   

4.
动漫产业链整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广州动漫产业链与成熟的产业链模式倒挂、错位,使得广州动漫产业仍处于不赢利或苦撑状态.同时,原创动漫比较贫乏,导致后续的衍生产品开发没有后劲,使得产业链之间无法达到有效的衔接.动漫产业链整合的本质在于提高动漫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知识和资本的整合,增强原创动漫的吸引力,拓展动漫产业的市场空间,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更广义的资源基础.动漫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链互动才能带动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具有消费群广、市场需求大、生命周期长的特点.但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着动漫人才欠缺、产业链断裂、市场定位单一、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应借鉴美日韩发展动漫产业的经验,培养具有创意理念的动漫人才,完善动漫产业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万蓬勃 《北方经贸》2011,(12):120-121
青岛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目前其动漫产业的发展存在缺乏原创;产业链不完善;人才匮乏;动漫市场盗版现象严重等问题。发展青岛动漫产业,需要鼓励原创;注重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强化动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宽动漫营销渠道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漫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漫衍生品开发是动漫产业链中盈利的关键环节。尽管中国动漫衍生品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在衍生品开发、生产及营销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动漫产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衍生品市场,因此必须寻求多种途径加快动漫衍生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链角度解决动漫创意产业中出现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荟  恽如伟 《江苏商论》2010,(2):122-123
在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产业链无非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动漫产业链的良性与否能够极大地影响到动漫产业的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动漫产业链的不完善之处,其次针对产业链中出现的问题,从产业链的角度寻求动漫产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促使动漫产业达到良性循环,并为动漫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动画片市场正处在尴尬境地。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市将动漫作为新兴产业大力扶持,有大约30个动漫产业基地,年产动画片近百部,超过5万分钟;而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渠道及播出效果还没有得到完善与呈现,不少制作完成的动画片被束之高阁,等待由“作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这种产业链的断裂,实质上是影响动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河南动漫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分析借鉴美国、日本和韩国动漫产业链的模式,构建出一条符合河南省情的动漫产业链,并提出完善河南动漫产业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何巍 《致富时代》2011,(10):46-46
随着《变形金刚》三部曲陆续登陆中国,孩之宝以及处于变形金刚产业链上的大小公司再一次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反观中国动漫市场,虽然不断地加大投资力度,并制订了大量法规及政策,以促进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收效并不如预期那般乐观。透过《变形金刚》的成功,从创意、版权、播放平台、衍生品等产业链环节,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现状。  相似文献   

12.
边继云 《中国市场》2013,(24):26-28
动漫产业作为河北省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遗憾的是一条表征动漫产业成熟度的完整的产业链始终没有形成。基于此,本文对河北省动漫产业链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河北省动漫产业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丽梅  陈晓松 《商业时代》2012,(10):132-133
当前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态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但是随着互联网和3G移动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通过市场调研及分析,本文建议从拓展市场受众定位、完善动漫产业的产业链以及开展网络营销三个方面创新中国动漫产业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于动漫产业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展了动漫产业的传播渠道、营销平台,为动漫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机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创动漫的风险.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对我国动漫产业链盈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产业链的不完善以及盗版“黑洞”的存在成为动漫产业盈利的阻力.我国动漫产业应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完善动漫产业链,同时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规范动漫市场秩序,治理盗版“黑洞”,进一步推动动漫产业链盈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2005年浙江推行文化大省建设以来宁波就始终跟进在文化产业的建设前沿,动漫产业自然是发展之中的重点,本文以笔者自身的调查为辅助,结合宁波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对宁波动漫产业作出自己的见解: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加强动漫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受众人群的研究和市场定位,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立动漫产业氛围。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商业时代》2012,(24):129-131
我国动漫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产业的产业链现状、人才培养、动画产出等,已出现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在重点对我国动漫产业链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比分析日本、欧美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功运作模式,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动漫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用"三步走"战略来构建我国动漫产业链新模式,同时还提出一系列配套对策对新模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动漫产业链概述所谓产业链,就是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下,以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一系列主导产业以及优势企业为核心,以技术和资本作为联系纽带,以上游产业为基础,向下游产业作延伸而形成的产业链条。有效运行的动漫产业链是一条跨行业的产业链,即产业链条中的创意制作、发行播映、衍生品开发等各环节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上游开发制作、中游建立品牌、下游拓展延伸”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动漫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总体实力还很弱,其有产无链的状态影响了整体竞争力的发挥。由于武汉市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分析武汉市动漫产业链所面临的结构困境,提出了优化动漫产业链结构的若干策略,这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动漫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薇 《中国市场》2011,(51):16-18
<正>一部国产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捧红了片中的卡通形象,也给中国的动漫产业带来了春天,让那些一直埋头于写写画画的动漫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与此同时,更多的动漫人将目光放到了如何做大产业,繁荣整个动漫产业链上。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项。在第六届文博会上,武神世纪、联众、掌上明珠、动漫邮局、昆仑万维、新雅迪传媒等20  相似文献   

20.
毋庸置疑,动漫和游戏已然成为了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产业中的商机无处不在。尽管中国有着巨大的动漫游戏衍生品的市场空间,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了中国本土动漫游戏衍生品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和营销产业链,不甚景气。本文以各国动漫游戏衍生品设计的现状及其优劣势为出发点,针对动漫游戏衍生品市场以及消费者心理进行分析,将动漫游戏和其衍生品设计结合,探求影响动漫游戏衍生品设计的要素及其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