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评估》2006,(11):10-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扣缴义务人的代扣代缴行为,维护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税收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现就贯彻执行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纳税人的软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对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硬件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申报企业至少要有具备申报条件的电脑和可以联网的设备,这对小型企业来讲是个不小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关于个人所得税所有扣缴单位纳入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管理的通知出台后,再次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此举意味着,单位为职工代扣个税后,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职工的基本信息、职工收入、扣缴税款等相关涉税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很有必要在工资管理系统代扣工薪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完成日常酬金发放时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  相似文献   

5.
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以代扣代缴为主,纳税人自行申报为辅的缴纳方式。“凡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所得的单位和个人,均为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负有法定扣缴义务。现实中,负有法定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有的是全额代扣代缴,有的是部分或全部代为负担个人所得税。不同的方式,其计算和帐务处理是有区别的。八:全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其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B:部分负担个人所得税的,其计算过程以及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收入额-法定扣除费用-…  相似文献   

6.
喻言 《财会通讯》2008,(2):24-25
2007年是我国实行年所得超12万元者自行纳税申报的第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规定,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全部应纳税所得达到12万元,不论其平常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是否已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或是纳税人自己已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过,年度终了后都应当再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相似文献   

7.
《财会通讯》2007,(9):112-11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国务院令第502号),做好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调减后的扣缴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是一家北京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在2003年12月的某个时间,你应该会参加了一次税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类似的培训班每年都难免。这次的不同在于,你会领到一个叫做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的辅导材料。材料会告诉你如何从网上下载一系列表格,其中一个是《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表》,而以前各单位使用的是《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相似文献   

9.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简称《办法》)规定,从2006年起,年收入超过12万元、在两处以上地方取得薪金等五类情形要自行申报: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该《办法》旨在推动高收入者从被动纳税到主动纳税,强化对高收入者纳税行为的规范和法律约束。《办法》的颁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自行申报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制定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征收管理办法》共十四条。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以取得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为纳税义务人,以办理结付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的储蓄机构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区分不同情况具体规定如下:一、内资商业银行以支行或相当于支行的储蓄机构为扣缴义务人。经各…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扣缴义务人(包括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应该按照税务机关授权,对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发生交易或服务事项时的纳税义务,严格履行代扣代缴税款或代收代缴税款的义务,纳税人不得拒绝和刁难扣缴义务人,否则,扣缴义务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汇报处理。  相似文献   

12.
《财会通讯》2006,(2):I0010-I0012
第一条 为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扣缴义务人的代扣代缴行为,维护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3.
各地在贯彻新的营业税制中相继提出了一些问题,经研究,现明确如下:一、关于其他工程作业征税问题纳税人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中的“其他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二、关于金融业纳税申报期限问题金融业(不包括典当业)自纳税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金融机构受托发放贷款,其应扣缴税款的解缴期限为一个季度,并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解缴.三、关于租赁或承包企业的纳税人问题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所称纳税人,是指有独立的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出租者或发包者上缴租金或承包费的承租人或承包人.四、关于营业税扣缴税款义务发生时间问题营业税的扣缴税款义务发生时间,为扣缴义务人代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相似文献   

14.
问:我公司去年度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1070000元,并按亏损1070000元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税务机关对该企业去年度的纳税情况检查时指出该企业多申报亏损265000元,经过纳税调整后企业仍亏损805000元。税务机关对我公司虚报亏损的行为作出了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0000元罚款的决定。请问税务机关这样做有法律依据吗?答:税务机关对企业作出的处理决定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按…  相似文献   

15.
案例:某市公路管理局,主要承担公路修建、维护、养护等职责。日前,该市稽查局对该局未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行为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该局限期办理扣缴税款登记,同时对其未按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行为依法做出罚款1500元的处理。另外,该局从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外承包的工程,在支付工程款时未履行代扣代  相似文献   

16.
走近沈青     
吕佩浩 《企业文化》2001,(11):30-32
在走近沈青之前,我们先来读一段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作者是LANJOHNSON。北京——古老的中国曾经发明了火药和活字印刷术,但是后来每一项发明却被外国人加以完善并申报了专利。然而沈青宣称这一切不会重演,在洋快餐连锁店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一、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扣缴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单位缺乏责任,未对收入个人进行代扣代缴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缴采取的是纳税人的申报和收入支付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支付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主要部分。但有  相似文献   

18.
一、纳税筹划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把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二为一,即我们所说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在税率的确定、纳税人的确认、收入的确认、税收优惠、税前扣除项目、源泉扣缴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整,对企业的纳税筹划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财会》2002,(5):61-61
新增的税收违法行为: 1、第六十条,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2.第六十条,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3、第六十三条,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 4、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行为; 5、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6、第七十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 上述六种情况《税收征管法》新设定的义务和应处罚的行为,适应了新形势下出现的税…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代理行为,发挥税务代理人在税收活动中的作用,保证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维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本办法规定的代理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