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P2P电子商务正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慢慢地发展起来。影响电子商务活动的信任与风险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从P2P电子商务的优势与挑战出发,讨论了P2P电子商务面临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信任是一切商务活动的基础,认为商家应采取一定措施,对P2P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风险给予防范。通过分析,有效的信任机制可以使电子商务更加安全,从而减少人们对风险的预期,进而增强对P2P电子商务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电子商务交易中失信现象频频发生。电子商务交易是基于信任而进行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以及信任的相关概念,再从互联网环境、消费者、商家、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五个方面来探讨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并提出如何提高电子商务信任的若干建议,力求为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将产品或服务与单个消费者相匹配。借助软件代理,可以很经济地实现这种匹配。然而,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这种匹配涉及到诸如忠诚、信任和推荐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进行一对一营销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开展一对一营销所涉及的电子忠诚度、电子商务信任、电子商务推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余晖 《江苏商论》2005,(1):31-32
电子商务虽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但是许多用户对它仍抱有戒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安全与信用存在问题。本文认为,电子商务的安全是信任的基础,安全不是阻碍消费者信任电子商务的唯一因素,电子商务法律是安全与信任的保障,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以增强用户对电子商务交易的信心,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和信任问题都是电子商务中的关键问题。让买卖双方相互产生信任并放心安全的进行交易,是人们在电子商务中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信任和信誉具有可度量的特点,对信任和信誉进行合适的量化。以淘宝网为例,根据信任和信誉所具有的特点,提出在电子商务中把商品价格也做为计算因子参与信任和信誉的量化。这种量化方法可以对电子商务中产生的欺诈行为产生一种严厉的惩罚策略,对规范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构建了一种新的信誉计算模型,有效的提高了信任值和信誉值的表值达能力,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可靠的信誉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改变了现代人们的购物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产生的安全问题和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中的关键问题。让买卖双方相互产生信任并安全的交易,是电子商务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信任和信誉具有动态性、基于时间的衰减性和可度量性等特点。以淘宝网为例,根据信任和信誉所具有的特点,提出在电子商务中把商品价格和时间因子也做为计算因子参与信任和信誉的量化。该量化方法对电子商务中产生的欺诈行为产生严厉的、合理的惩罚策略,对规范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构建了一种新的信誉计算模型,有效提高信任值和信誉值的表值达能力,为电子商务提供可靠的信誉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交易中信任度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基本工具。在电子商务领域,信任则是交易能够发生的前提,如何度量信任、计算信任则成为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系统中信任计算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综合考虑用户信任度影响因素的信任度计算模型,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并引入信任担保机制、信任奖惩机制等,以克服现行信任管理系统对新用户的不公平以及存在的"freerider 现象"等。  相似文献   

8.
封贵敏 《商业时代》2012,(35):45-46
信任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量交易欺诈和信任缺失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对网络的戒备心理和防范心理加剧,因此,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的信任机制是促进电子商务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信任机制包括基于制度的信任和基于声誉的信任,本文结合我国现状,从完善相关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以及第三方的作用、改善网络安全环境等几方面探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信任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随之崛起,而面对这种非传统的商务交易模式和新兴互联网技术,如何建立起稳定的信任网络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信任是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交易发生的前提。随着电商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网络信任方面的问题相继开始出现,层出不穷的网络欺诈不断地降低消费者对于电商的信任度,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限制。本文从电子商务的信任网络入手,分析其对电商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建立信任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体、商家加入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对网络零售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规范的引导,消费者感知风险存在,影响消费者交易行为,且理论研究较少,也不能为此类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信任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平台可用性、消费者内在特征和行为以及商家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非移动社交电子商务模式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在移动社交电子商务中,由于其模式的独特性,以往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已难以有效反映移动社交电子商务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此外,商家通过社群与若干消费者建立不同程度的连接,需要研究连接中强弱关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因此,基于移动社交电子商务的特点假设影响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的因素,即除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四个影响非移动社交电子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因素外,还包括社群关系和网购认知这两个影响移动社交电子商务消费者信任的新因素,接下来假设上述因素对消费者感知信任和感知风险两个中介变量存在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继而再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均不同程度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负向影响感知风险,而社群强弱关系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与弱关系理论结论相反,网购认知对增强消费者感知信任作用明显,消除消费者感知风险是增强消费者信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胜  陈伟航  王玲 《商业研究》2003,(24):132-134
商业信用问题是我国目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其具体包括商业信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我国商业信用的现状和商业信用的法律保护机制等。而尽早对商业信用问题进行单独立法则是我国完善商业信用制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各保险公司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规模均较小,2010年底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推出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触产品为保险公司发展信用保险提供了契机.本文从国内信用保险市场的现状、保险公司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市场空间、可行性和面临的挑战几个方面,阐述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于信用保险市场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还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 ,如发行制度、流通市场、企业信用状况、中介机构等因素的制约。当前 ,我国必须从改革企业债券发行制度、加强流通市场体系和企业信用建设、培育投资者队伍、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等方面入手 ,大力创造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 ,以促进该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Previous academic studies viewed borrower rejection as a sign of market imperfections in the consumer credit markets, but this view was based upon the assumption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borrower creditworthiness could not be accurately identified. Today, it is possi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ypes of borrowers, and riskier borrowers can participate in credit markets if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relatively higher borrowing costs. Hence, a more critical issue concern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arkets should be whether loan prices correctly reflect the level of borrower credit risk. This paper reexamines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credit markets looking specifically at issues related to the pricing of borrowers of different credit risk.  相似文献   

15.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is a condensed assessment of a country's ability to repay its public debt in a timely fashion. Downward wage rigidit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various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phenomena.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a country's wage rigidity on its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after measuring downward wage rigidities based on a regime-switching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eater wage rigidity induces lower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We find that wage rigidity amplifies cash flow fluctuations and magnified cash flow volatility negatively affects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相似文献   

16.
论商事信用法律控制中的道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公文 《财贸研究》2004,15(1):112-117
商事信用秩序的维护乃是市场秩序确立的根本前提。商事信用渊源于道德信用 ,尽管商事信用是法律信用之一种 ,在现代商法中 ,商事信用有着确定的法律含义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商事信用在实践效力上 ,一般采取道德自律的手法 ,只有在当事人违背其信诺 ,造成了法律上的后果时 ,才由法律加以调整。即使是在法律调整时 ,道德的作用亦常常是与法律之效力相统一。但是商事信用毕竟与道德信用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 ,在商事信用的实践中 ,道德与法律之界别 ,尤其是道德对商事信用秩序的控制问题成为现代商事信用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主要从商事信用涉及的商事利益、精神人格、社会规律、哲学依据及调整手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逐一进行研究 ,试图解决商事信用秩序控制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兵  刘然 《商业研究》2005,(11):71-74
会计行为研究是整个会计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分支,是会计信息对传统财务报告的一种补充,不同的会计行为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抱负水准、不同的兴趣。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中的痼疾。会计诚信问题研究应该定位于会计行为理论,只有优化和规范了会计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诚信缺失这一重大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异质性信贷约束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绩效是每个创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信贷均衡理论,采用我国传统劳务输出大省江西省创业农民的调查数据,甄别了样本的信贷约束及类型,实证研究了信贷约束及其类型异质性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内生处理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相比无信贷约束样本,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民创业财务绩效低94%,充分缓解其信贷约束能够提升财务绩效约45%。采用控制方程方法、OLS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相比无信贷约束样本,受到完全数量型信贷约束、风险型信贷约束和部分数量型信贷约束的农民创业财务绩效分别低34%、26%和16%。信贷约束及其类型异质性对农民创业成长绩效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也印证了两者的负向关系。因此,应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努力缓解创业农民的信贷约束,提升其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ypes of credit card systems in the UK, the bank credit cards and the retailer credit cards. The article seek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who will hold the balance of power at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FTPOS, or direct‐debit, system into the UK. The situation in 1988 appears to be that retailers are well up the “learning curve” as regards th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of credit and so are increasingly proving to be a threat to the banks not only in the provision of credit but also in offering a wide range of financi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20.
The controversy on whether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is a good indicator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is still unsolved. We apply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by cross-validating our analysis with both balance sheet and qualitative data on self-declared credit rationing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on a sample of main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Our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shows that (self-declared) credit rationing is (weakly) related to both traditional a priori factors—such as firm size, age and location—and lenders’ rational decisions taken on the basis of their credit risk models. We use the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on firms which were denied (additional) credit to provide evidence relevant to the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debate.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self-declared credit rationing significantly discriminates between firms which possess or not such sensitivity, while a priori criteria do not. The same result does not apply when we consider the wider group of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firms (which do not seem to have a higher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supporting the more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 in this di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