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大豆协会6月4日指出,中国今年对美进口大豆将减少。此前,中国进口大豆已近部分转向南美,政府释放了部分国内大豆储备。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北亚区总监狄翠山则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也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市场。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大豆进口呈逐年增加趋势,美国进口大豆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从不足10%攀升至2011年的62.7%。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生产能力与未来供求平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大豆的供求特点,即中国大豆总量供给不足,大豆生产与压榨布局存在空间错位;并在此供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豆的生产能力,同时对未来中国大豆的供求平衡状况进行预测,指出通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单产,预计中国大豆生产能力能提高到2800~3400万t,而2015年前后中国大豆需求量将达到5400万t左右,国内供给仍然不足;最后提出若超限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将会给我国玉米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所以未来的大豆缺口仍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最新监测显示,我国今年大豆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近一成,而本土大豆产量将下滑超过一成。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值得关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监测显示,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5750万吨左右,目前,中国所有的农产品中,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最高,80%需求来自进口,而进口大豆中,40%来自美国。卓创资讯大豆分析师张兰兰说,进口量的增加和市场对美国干旱恐慌、加大储备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过程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家琼 《南方农村》2009,25(3):49-52,64
受转基因大豆的冲击,1996年中国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大豆净出口国的地位,成为净进口国。这一事实与跨国公司操纵转基因大豆有着直接关系。本文从跨国公司在转基因大豆技术研发资源获取、转基因大豆种植、转基因大豆销售及其在中国投资加工转基因大豆和加工产品就地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系统展示了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的详细过程,提出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以来,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超过了2000万吨。近几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增势明显,尤其是近3年来,大豆和豆油的进口双双增势迅猛。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大豆生产增长缓慢,年度国内总产量已不足总需求的50%,依赖性进口局面已很难扭转。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供求的政策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并运用中国省别大立供求模型,对2020年中国大立的长期供求状况进行了政策模拟与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从现在到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已经趋于饱和,但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大立进口会出现急剧增加,如果把进口立油也换算成进口大豆的话,大立进口量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从长期的角度看,中国转基因政策以及大豆发展计划的实施所产生的政策效果是有限的。此外,如果豆油关税配额得到完全实施,将会导致中国国内大豆价格的急剧下跌,这种影响会持续到2008年。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确保中国大立稳定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第三届中国北大荒大豆节于2012年9月3日在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开幕。本届大豆节以"绿色北大荒,活力大豆节"为主题,以"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建设中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交易中心"为宗旨,集中展示北大荒和九三管理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特色大豆及其农副产品,全力把九三建成全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交易中心。"中国北大荒大豆节"是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主办、九三管理局承办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盛会。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始终高度重视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九三作为黑龙江  相似文献   

8.
国产大豆如何“斗”洋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前后 ,大豆问题成为我国农业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面对入世的挑战和压力 ,中国大豆有没有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垦区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多年从事大豆产业的经营与研究 ,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问题有着精辟的分析和见解 ,现予以刊发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讯     
巴西或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荷兰合作银行表示,巴西可能扩大其大豆主产国的影响力,因为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会提高,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称,2013/2014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从本年度的7988万吨增至8176万吨。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将增长30.6万公顷,达到2740万公顷,到2021年,巴西大豆播种  相似文献   

10.
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促进中国东北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中国加入WTO后发掘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新机遇。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大豆生产区,东北大豆是中国重要的出口贸易产品,东北大豆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内涵。实施“东北大豆”地理标志保护将对中国东北大豆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支持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在,巴西各地农村正在忙着开镰收获大豆。在巴西南方的巴拉那州,笔者看到广阔的农田里,原先绿叶茂盛的大豆田,如今看到的是金灿灿豆荚在等待收获。巴西农业部供应公司最近的田间调查显示,今年巴西大豆总产量预计达到8342万吨,创下大豆产量的最高纪录。如果这一预测变成现实的话,巴西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美国商务部3月1日发布的全球粮食行情预测报告也指出,到2022/2023农业生产年度,全球大豆交易量将达到1.44亿吨,其中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6380万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从早年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现在的大豆进口国,如今中国大豆87%都依赖进口,进口量与出口量差距极大,而中美贸易的摩擦更加突出中国大豆极度依赖进口的现状。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输送国,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国降低美国大豆的进口,由此出现大豆需求的缺口,中国为保粮食安全增加南美大豆进口,凸显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单一等弊端。从各主要大豆出口国的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到中国占比等历年资料研究对比,发现巴西现已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国,美国虽然进口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第二位进口国的位置,同时发现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有着很大的潜力,成为中国大豆进口国的选择之一。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应从多方面考虑大豆需求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望培育出亩产350-400公斤的杂交大豆,单产超过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昨天,参加上海世博会无锡论坛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出,国产杂交大豆一旦培育成功,将从根本上缓解当前愈演愈烈的东北大豆危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大豆主产国之一 ,年产大豆 1 50 0万吨左右 ,居世界第四位。建国以来我国的大豆自销有余 ,且大量出口。近几年由于大豆生产与消费发生变化 ,出现供需矛盾 ,使曾经是大豆出口国的中国变成了大豆净进口国 ,从 1 996年起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 ,2 0 0 0年大豆纯进口量 1 0 42万吨 ,进口量约占我国大豆消费量的42 % ,生产量的 65% ,2 0 0 1年进口大豆 1 3 75万吨 ,基本与我国的大豆年总产持平 ,占当年消费量的 50 % ,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我国的大豆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中国在大豆单产、成本及规模、品质和政…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扭转我国大豆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油脂加工能力过剩、内资比重偏低、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意见》提出,国家将加大对国内大豆生产的扶持,努力增加大豆产量,提高自给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顾问》2010,(7):25-25
据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表示,大豆价格将会大幅下跌,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2010年5~6月可能放慢创纪录的进口步伐。由于进口大豆到货量大幅提高,中国国内库存急剧提高,从而导致中国的进口步伐放慢。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完全对外开放之后,中国大豆产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外资农业企业逐渐加大大豆相关产业的在华投资,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竞争劣势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在抨击进口转基因大豆对国产大豆“冲击”的同时,在华投资的外资农业集团也被指企图以大豆作为突破口在国内市场进行“垄断”。今年以来,我国大豆行业内部开始正视产业内部诸如种植技术落后,产业链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的同时,“理性对待农业领域外资,合理利用农业外资”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相似文献   

18.
王红蕾 《山西农经》2021,(4):104-105
简要分析了中国2020年度大豆行业市场状况及区域竞争格局,并对中国大豆贸易现状、大豆产业发展及对策进行了研究,认为今后应重视发展大豆产业,摆脱对国外的依赖,有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扭转我国大豆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油脂加工能力过剩、内资比重偏低、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意见》提出,国家将加大对国内大豆生产的扶持,努力增加大豆产量,提高自给水平。  相似文献   

20.
洋大豆来了     
<正>在国产大豆沦陷的同时,2009年,超过4000万吨的洋大豆堂而皇之地流入中国,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最高记录。洋大豆在中国的成功并非偶然。多年前,随着中国大豆市场的放开,跨国粮商开始在中国市场精心布局,借助供应链管控手段,强势切入中国大豆压榨产业,逐步控制了中国大豆的采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