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性能的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方案既要技术先进,也要结构合理、安全和实用;既要降低工程造价,也要保证抗震设防要求和抵御地震风险的能力。基于性能的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应采用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应符合现行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应依据工程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地选择建设场地和地基;应该选择有利于抗震的住宅建筑平面和立面布置、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处理好非结构构件和严格选用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工程基本情况该工程建筑面积54770平方米,采用螺旋钻孔灌注桩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烈度为7度。二、工程主要特色与亮点1.本工程是集门诊、医疗、医技、病房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便捷、安全的需求,门诊人员进入医院主入口后可快速分流到达各功能区域,在为病人及家属提供良好就医环境的同时,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混  相似文献   

3.
新城北区28#地块商业金融项目工程主楼整体外墙为玻璃幕墙,工程立面为扭曲面动态造型,幕墙外立面为扭转盘旋向上。建筑造型新颖,单元板块复杂、多样。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地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一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防火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为一级。  相似文献   

4.
地震区建筑结构设防与不设防,震后结果大不一样。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能够减轻以至避免地震灾害,把握好抗震设计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文章根据实践经验和对有关资料的总结,对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看似不太人道的论调认为,地震过后因为其毁灭性,随之而来的规划重建,能使这个区域具备更大的改造空间,同时因为国家的经济援助使之成为现实。不管怎样,灾难过后总能使人痛定思痛,至少在中国建筑方面的反思会比以往更深刻,甚至让产业化加速。抗震标准提高的成本不是问题虽然不及日本频繁,但中国一直以来也是地震灾难较为严重的国家,地震主要活动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对于发生在雅安的7级地震把一些8级抗震的房屋震垮的事实,说明中国亟需把一些反常的地  相似文献   

6.
声音     
“我们有需要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设防尺度,尤其针对极端天然灾难的设防尺度。”  相似文献   

7.
对比了中欧抗震标准中有关钢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条文,包括抗震设防目标、场地分类、抗震设计反应谱及抗弯框架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结果表明:在对场地条件以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一定换算的基础上,对于D类场地下不超过50 m的工字形截面抗弯框架结构,欧洲抗震标准中柱的设计地震作用基本上要高于GB 50011—2010,梁的设计地震作用基本上要比GB 50011—2010低10%~40%。  相似文献   

8.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机电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和《抗震支架安装及验收规程》CECS420-2015实施以来,机电工程抗震支架的技术重叠与经济合理性争议持续不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造价咨询单位四方主体参与了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但各方人员都不能从理论和实践中对机电工程抗震支架具备技术与经济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文章对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的技术与经济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设定发生9度地震条件下,对比有抗震支架和无抗震支架情形下管道和支架的受力、变形和建设成本,发现设置抗震支架不是实现抗震设防的必要条件,故得出机电工程抗震支架设置的技术性前提失慎,经济性结果失算的结论,可为类似项目在纠正技术错误,避免浪费资源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几种常见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中国一批著名的土木工程师、建筑设计师进驻灾区,在过去的4年里,5·12的建筑震害被充分研究。和此次雅安地震一样,人们越来越关心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制造出更安全、坚固的房屋。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建筑大量存在,这些建筑大多未考虑抗震或抗震能力较差。有些房屋虽经过抗震加固,整体抗震性能依然较差。在此次雅安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中垮塌的房屋大部分为建造较早的砌体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后,生命安全被提升至最高的高度,建筑隔震设计由此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特别在9度地震设防区,市场对建筑隔震设计的需求大增.建筑隔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尚欠缺对比研究.隔震建筑会增加隔震层和隔震设施的费用,但隔震层上部建筑按降低地震设防1度左右进行设计,降低上部建筑的工程造价.两个因素叠加后的工...  相似文献   

12.
新的抗震规范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的适用高度,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实际工程中,对于板柱结构还是有大量要求的,文章结合实际对板柱抗震结构适用高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巨大进步,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类建筑工程不断涌现。现代人们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越来越关注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地震是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常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所带来的危害,必须要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有许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抗震设计措施,希望有助于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已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并正式施行。据了解,“2010版规范”从抗震计算分析,通过构造措施等手段进一步保证了建筑的抗震性能,使之更好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震害对筒仓结构的破坏,结合筒仓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筒仓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构件是指建筑物的骨架,即基础、墙、柱、梁、楼盖、屋盖等,其在地震时的安全可靠性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结构构件以外的非结构构件,如:门窗、隔墙、围护墙、吊顶、设备等,在地震时的安全可靠性却长时期被人们所忽视,这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就是非结构构件占整个建筑物总造价比例不高,在地震时其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较小,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问题,没有系统论述,本对所常见的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地震高发的国家,建筑的抗震设计对于减轻人员与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与发展来讲虽然进步很大,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建筑抗震规范与我国实际情况存在部分脱节,建筑抗震设计从业人员整体上素质不高,缺乏对高层重要建筑的抗震方案设计能力,在场地与材料选择方面缺少专业能力。针对这些情况,应...  相似文献   

18.
李琳 《广西电业》2001,(2):28-29
构造柱的设置个数尽量按抗震设防烈度多在平面的“点”上考虑。加强构造柱与圈梁、墙体、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的连接。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特点,结合自身设计经验,提出了在地震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处理的办法,以提高设计质量,保证结构的安全,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新疆、四川等地区,水闸及闸坝的震害及其抗震计算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中水闸抗震计算的方法、抗震措施等提出建议,供修编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