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老区建设》2013年第11期特别策划栏目刊登的一组文章值得一读,好在符合老区实际,切中时弊,敢于报道老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敢于讲真话,很有针对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已经创刊15周年,这15年来非常不容易,很值得我们回顾和总结。特别是最近五六年来,《中国老区建设》从两三干份,发展到了今年的8万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历史性的变化。我们不仅取得了成绩,也积累了经验。总结经验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以更好地为老区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区建设》2014,(2):62-63
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老区治天下安》是一个很有见地、很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特别策划”,真实反映了老区现状和老区人民的期望,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对帮助人们增强老区发展意识、激发老区情怀、弘扬老区精神、支援老区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结识《中国老区建设》已经十五年了。深感她是一份反映老区人民心声、交流老区建设经验、促进老区发展的好刊物。十五年来的相伴、同行,使我受益良多。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中国老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老区治天下安》是一个很有见地、很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特别策划",真实反映了老区现状和老区人民的期望,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对帮助人们增强老区发展意识、激发老区情怀、弘扬老区精神、支援老区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长的摇篮,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党的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可以说,没有中国革命老区的支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军队,也就没有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作为反映广大革命老区情况,指导革命老区工作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已经创刊十五周年了。白手起家,在没有经费支持,面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困难情况下,靠市场化运作,刊物能茁壮成长,成为国内颇有影响的“三农”刊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中国老区建设》不平凡的十五年成长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一是靠中国老促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办刊人员的努力;二是刊物坚持了为革命老区人民呐喊,为革命老区建设服务的正确的办刊方针;三是得到了各地老促会和全国从事老区促进工作广大老同志的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广元市有一批地市级离退休老干部,他们对革命老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对老区发展非常关注。他们中间许多人自费订阅《中国老区建设》。每期刊物一到,他们争相传阅,一睹为快。特别是对反映四川广元老区的报道,看得非常认真,读得特别仔细,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上半年,是一个还愿的季节。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6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共和国没有忘记,那些历史上的荣光与梦想。今年上半年,国家从出台《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到《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其间隔时间之短、内容之广、分量之重,足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解决老区发展问题的慎思、明辨与笃行。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的车轮以不变的速度辗人又一个千年的伊始时,不知又有多少人会回头观望那或远或近的历史岁月,而在这对过往岁月的驻足中,又有多少人会把目光留连在新中国解放战争中老革命根据地那一片片烽火弥漫的土地上?当新中国的建设已走过五十年的路程,当周遭的声音不再终日是为共产主义而献身、不再是革命理想时,那曾激励了几代人舍生取义的事业和精神,那曾用血泪和土而筑的新中国的基石——革命老区,是在被人淡忘还是铭记?本期全重载1993年创刊时本刊现任总编漆志恒同志写的《走出历史的辉煌》,献给全国老区人民以及所有关爱老区的人。  相似文献   

11.
文舒 《中国老区建设》2006,(6):I0001-I0001
中国人民比以前富裕了,老区也出现了许多富翁。许多先富起来的人回报社会的心情愈来愈强烈,帮扶贫困地区、捐助希望小学、资助慈善机构……。有的老促会动员民营企业家为革命老区订一些《中国老区建设》,实行文化扶贫,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9目前,有一些县市采取这种方法帮  相似文献   

12.
今年第10期《特别策划》一组文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真实记录了《中国老区建设》2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社长兼总编辑漆志恒带领员工20年艰苦创业,夙夜在公,把《中国老区建设》办成贴近老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信息量大、亮点多,具备很强可读性、指导性的刊物,成为广大老区人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弘扬革命传统,更好地宣传革命老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云南省老促会于4月22日至24日在楚雄市召开了首届《云南革命老区》杂志通讯员培训会。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上半年,是一个还愿的季节。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6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共和国没有忘记,那些历史上的荣光与梦想。今年上半年,国家从出台《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到《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其间隔时间之短、内容之广、分量之重,足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解决老区发展问题的慎思、明辨与笃行。  相似文献   

15.
2014年第1期刊出的《习近平: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说出了老区人民的所盼、所思、所求,这是新年伊始送给老区人民的厚礼,老区人民读了拍手称快,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区建设》2014,(9):32-33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老区人民所作的贡献无需多言。新中国成立以后,老区人民继续默默无私地支持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这其中涌现出来的很多人和事与革命年代相比并不逊色。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就是这样的老区人民让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是从媒体的报道中,才惊奇地发现在城市之外的群山峻岭中,还有一些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群——贫困人口。 在这些贫困人口中,相当多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区人民。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老区人民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理应得到党和国家的格外关照。但中国老促会对革命老区百县千村大调查表明,虽然大部分老区在党和国家多年的关心和支持下,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仍然有许多贫困老区的状况令人不安,脱贫致富还任重道远! 在2007年“两会”召开之际,本刊推出这一组呼吁国家给予老区特殊政策的报道,是表明我们作为老区刊物的一个基本态度: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向全社会传达老区、特别是那些现在还很贫穷的老区人民的呼声! 同时,我们希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进一步关注老区,共同呼吁、商讨加快老区建设的治本之策,齐心协力,为革命老区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编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就是革命老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人民共和国是由革命老区发展而成的,没有千百万老区人民的抛头颅、洒热血、作牺牲、讲奉献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可以说,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是党、军队和人民共和国之母。  相似文献   

19.
宗耀林 《中国老区建设》2006,(12):I0006-I0006
《中国老区建设》是我目前最爱读最钟情的刊物。为了使它办的更好,提几点建议: 1.“三贴近”要更具体。我接触很多报刊,最数《中国老区建设》贴近老区。但我觉得还要再具体一点,多反映县以下,特别是老区乡村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新年新期盼     
《中国老区建设》2012,(1):64-64
湖北省当阳市贺大新:日历翻开新的一页进入2012年。我作为一名《中国老区建设》老读者,盼望刊物在新的一年再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一盼《特别策划》更贴近老区实际,深入报道老区人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现实问题。二盼《典型报道》内容更典型,更精彩。报道的典型具有时代性、感染力,使读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三盼文风更朴实,更贴近群众。不讲大话、套话、官话,要讲实话、真心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