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各地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国有粮食企业的布局和结构仍不尽合理,历史包袱较重,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因此,要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以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企业战略性改组,形成合理的企业布局和组…  相似文献   

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力量,国家在保证粮食安全、确保军需民食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要继续依靠和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作用。当前,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犤1999犦16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犤2001犦28号)要求,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总体改革目标是:从不同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本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3.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系到粮改目标能否最终实现。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推进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显得尤其紧迫。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布局不合理、产权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完善、减员分流不彻底,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亏损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的完成,粮食流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笔认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5.
《齐鲁粮食》2003,(3):26-27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当前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购销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民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市场结构。在这种“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究竟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实行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四分开一完善”为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开篇说明现行粮食流通体制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时指出“不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就难以扭转亏损,不能担当粮食流通主渠道的重任”,也就是要求国有粮食企业要通过改革,扭转亏损局面,  相似文献   

8.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事关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事关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面临多元主体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发挥主渠道作用,就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推进力度,走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国内粮食购销市场化和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真正形成。但作为粮食市场竞争主体之一的国有粮食企业,以目前的体制和实力还很难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搞好搞活粮食企业,特别是积极培植和发展一批具有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已成为当务之急。但目前全国除少数省、市外,大部分地方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还远落后于国内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也相对滞后于  相似文献   

10.
付兴芬 《齐鲁粮食》2007,(11):33-35
积极稳妥地处理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帐.是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减轻企业包袱,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逐步解决粮食财务挂帐的政策也是基于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和市场化改革需要做出的正确决策。根据中央五部委《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财务挂帐处理意见》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认定及从企业剥离工作的通知》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经营逐步从垄断走向开放,企业产权结构逐步从国有独资走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国有粮食企业顺利实现从“计划主渠道”到“市场主渠道”的转轨,初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粮食流通发展需要的市场经营主体,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流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中国企业改革最后阵地的国有粮食企业,在我省即将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又将受到一次更大的冲击和挑战,做为粮食流通主渠道并兼有多种上职能的国有粮食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迎接改革并求得生存与发燕尾服的问题,已摆在本已处于改革严重滞后状态的国有粮食企业面前。  相似文献   

13.
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市场最重要的主体,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目标与路径,研究了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八个粮食主销区省市率先实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随后粮食产销平衡地区相继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粮食主产区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路子,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作为曾在粮食流通和粮食宏观调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国有粮食企业,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如何加快改革,适应新时期粮食流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如何认识国有粮食企业的体制责任和现状差距国有粮食企业长期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承担政府职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加上改革滞后,历…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形势面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思路、具体办法一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对此,作者谈谈个人的设相一、改革的必要性国有粮食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总体来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中央对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思路,已明确为“四分开一并轨”,即:政企职能分开,储备粮油与经营性粮油公开,中央与地方粮食书权分开,新老挂帐分开,理顺粮食价格。作为国有粮食企业,要根据中央部署和时代要求,深化尤业改革。(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央既定的目标,粮食走上商品化、市场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我国粮食区域流通将出现新格局根据粮食生产、消费和市场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国内贸易部有关部门的专家预测,我国今后粮食的区域流通将形成三大经营主体、三大流通网络和三大主要流向的新格局。三大经营主体:国有粮食流通企业作为我国粮食区域流通的主渠道,今...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中脱胎换骨,湖南成功打造了中国粮食第一股——金健米业。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的深入,中央再次强调,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区域限制,实行兼并重组,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战略性重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作为国有粮食企业如何发挥粮食流通的主渠道作用,成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一、购销市场化,国有粮企主渠道地位面临严峻挑战购销市场化对国有粮企来说是一次根本性变革,因此,它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十分严峻的。1.购销主体多元化,竞争将更趋激烈。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国有粮企垄断购销、独家经营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凡具有一定资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经营粮食的企业和个人,都将作为市场主体,在大市场、大流通中进行公平竞争。市场这…  相似文献   

19.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一是成立了以分管省长为组长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山东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有关改革的配套文件和办法。二是“三老”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省政府提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采取企业自筹为主、各级政府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筹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产权、人事用工、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实现了改革改制的初步目标。但是,笔者通过对基层企业的一些调研,认为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本文结合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