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超  刘国栋 《金卡工程》2009,13(11):317-317
改革开放以来,对民主、自由的追求一直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始终。众多中国学者都将哈邪克作为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但往往忽视它的社会政治经济渊源一而这也使得中国的自由之路更加的漫长和遥远。本文尝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哈耶克所主张之自由主义,希望对其思想能有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中国企业家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回顾了中外有代表性企业的价值理念和西方企业人本主义价值理念的发展历程,对中华传统化中儒学的人价值进行了挖掘,得出结论:以人为本持续发展是新世纪中国企业家追求的价值理念和取向,绿色营销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是中国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个人才市场时,他们那略显疲惫的脸庞透露出求职之路并不顺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生,特别是高等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求职则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形。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如今追求高学历、追求名校毕业生的社会氛围中,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型技术工人反而成为跨国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4.
关注     
中国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 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这是我国首部有关社会心态研究的年度报告。蓝皮书指出,当代中国人主要的生活动力有子女发展期望、个人利益追求、追求家庭幸福等9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平正义是我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同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旗帜。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家》2005,(4):2-2
和谐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理想.儒家思想所讲求的“允执其中”、“和衷共济”和道家学说所追求的“天人合一”都是古代先贤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7.
《财经政法资讯》2004,20(2):30-30
左卫民、万毅撰文指出:1.理论支点: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理论的基本架构。20世纪的中国包括21世纪的中国,都是一个以现代化为追求目标的社会。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生成的,其指导理念和制度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寒窗苦读十余载,希望能在社会中一展自己的才华,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但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尤其缺乏社会的历练,做事不免冲动、想当然、缺乏慎重的考虑。另一方面,大学生风华正茂,是社会典型的先进文化阶层,易于接受新观念,善于追求新生事物,并且他们所接受的观念和追求的新生事物借助先进的传媒手段,十分迅速而又广泛地传播,构成了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新世纪初,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建设工程,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并需要长期艰苦创业、努力奋斗来共同打造。由于保险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及其业务经营中所提供的各类实实在在的服务,与创建和谐社会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特别是在追求公平、诚信、安定、人与自然和谐方面,保险与社会潮流异曲同工,齐头并进。实践证明,保险对和谐社会大有辅益,是一股正面的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儒家“仁爱”的道德观念,道家“积善”的善恶报应观,佛教“慈悲”的观念文化,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心态和心理定势。两千多年来。这些观念文化时时泛起,代不乏人,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福和社会的憧憬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高续增 《银行家》2007,(10):130-132
总体与局部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是不和谐之源全民追求"和谐"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只有中国这样的农耕民族才会有这样持久的愿望。中国人崇尚"静",对各种动荡、争斗等"不和谐"状态都怀有某种厌恶甚至恐惧。千百年来,尽管中国人一直在努力追求,但是那些体现为和谐社会的所谓"盛世",都  相似文献   

12.
主体意识是人们追求解放的一种内在要求,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在封建社会中呈缺失状态。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历经了由封建社会的“奴隶”到现代社会的“人”的发展历程。女性要获得自身全面的发展和提高,首先应确立主体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女性的要求。只有提高自身素质,身心协调发展,具备创新精神、主体意识的新女性,才能实现女性的社...  相似文献   

13.
赵鑫 《金卡工程》2008,12(9):25-25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整体效益,新破产法中所蕴含的经济法价值让这部法律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的需要.表文通过一种新的视角来考察破产法中的经济法价值,即以国家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来论证新破产法不仅建立了一套市场退出机制,更通过这套机制带来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社会责任”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环境绩效开始慢慢影响并改变着中国企业。为什么优秀的国际跨国集团会如此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环境绩效?中国企业如何学习?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怎样让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环境绩效变成企业全员的自觉行为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源动力?怎样与外方相关机构与人士更好地沟通交流?带着这些问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到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以下简称:BSR)北京办公室,专程采访了BSR北京代表处总监贡力先生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开始的国家会融体制改革迄今己整整30年了。如果说,过去八十年是中国金融业的萌芽期^①,那么近三十年则是中国金融业的成长立业期。30年来,中国金融业已发展成为庞大的产业群体,学摔着全社会的金融资源,支撑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运转轴心,可谓足百年追求、今朝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6.
追求的真实,追求形式的和谐完美:东方艺术体系的一分支的中国古典美学,它的中心范畴却不是“美”,而是“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已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东方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逗号的乐章     
亲爱的朋友,您翻开的这一期杂志,正是《中国金融》第400期! 从1951年创刊到今天,《中国金融》杂志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的风风雨雨,43年的坎坎坷坷,《中国金融》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中走过来了。尽管在不同时期这种追求有过不同的表述和时代烙印,但是纵览摆在面前的这400期杂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金融》几十年追求的基本特点: 密切结合金融工作实际。《中国金融》几乎是和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同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效率的取舍是文明社会所面临的最深刻的经济问题,政府在实施再分配计划中也必然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公司所得税的再分配效果尽管劣于个人所得税且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但由于其具有独立存在的必然性而在国际上具有广泛性。目前,公司制在中国不具有典型意义,因而,各国普遍实行的公司税在中国是以企业所得税形式而存在的。企业所得税属于公司所得税类,但比公司所得税征收范围广,因而在追求税收公平的同时效率损失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胡西 《中国外资》2010,(22):235-235
现代社会中,企业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是建立在社会需求基础之上的,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企业决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还要主动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环境保护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吴国平 《中国金融》2005,(20):58-59
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是二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和拉美面临共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