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报道 中国旅游地学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2月1日至4日在云南省弥勒县举行。来自全国50多个单位的54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层状可溶性岩石旅游景观资源和层状硅铝质岩石旅游资源的成因、分类、评价、开发、保护以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出现了分科日细、与其他学科联姻的趋势。旅游地学就是地学与旅游学联姻的产物。提到旅游,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游山玩水”,这实际上是一语道破了旅游与地学的内在联系。因此,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旅游地学正在形成,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学论文专辑公开问世,是旅游地学界的一件喜事,也是“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筹)”建立四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ience)是一个新的科学术语,现借专辑出版之机谈谈她的来龙去脉,也许对广大地学界、旅游界以及广大关心旅游事业的人了解这门新兴边缘学科有所帮助。1985年前在我国的书刊、辞典中从没有人正式使用过“旅  相似文献   

4.
白云 《旅游学刊》2006,21(1):86-86
本刊讯 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香港理上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旅游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旅游学术论坛年会”,于2005年12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的80多所海内外高等院校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及会议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和年会。本次会议收到来自令球各地的150多篇论义,部分优秀论文将收入香港理工大学主办的双月学术刊物《中国旅游研究》的会议特辑。本次会议还以POSTER的形式,将未能在大会宣读的相对质量较高的论文张贴在会场外的布告板上,以便论文作者与浏览者在会议间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海南大会)于1990年9月19日至9月2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有50多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论文。海南师院中文系旅游专业学生列席了会议。中国旅游协会  相似文献   

6.
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北京旅游学会和中国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4至26日在北京回龙观饭店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安徽、江西、广东、湖北和云南的5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5篇。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何若泉同志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7.
资料     
由本刊发起的“旅游科学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自去年11月底在京召开以来,全国20余家新闻媒体纷纷以新闻报道、论文综述和论文选登等形式对会议作了大量反映,它们是: 《山东旅游》(1991年第6期,新闻报道。) 《首都经济信息报》(1991年11月19日、12月3日,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吴昭谦同志在《我国旅游地学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认为:“旅游地学应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其它科学知识的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源,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虽然较为确切地反映出旅游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但对旅游地学相对于其它地球学科的特异性反映尚不够明显,故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9.
耿庆汇  马波 《旅游学刊》2006,21(12):91-92
2006年9月23日-25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旅游局主办,《旅游学刊》编辑部、北京旅游学会、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协办,沈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58篇,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西旅游理论界于1991年10月28—30日在柳州市召开首届旅游文化理论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23篇。参加研讨会的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同志共五十多人。 与会同志围绕旅游文化的定义,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以及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积极作用作者;景学立,胡永懋单位:上海市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200002)文章举了若干例证,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1.旅游地学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旅游地学研究对象如地质、地貌、气...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学资源对旅游地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方法的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很清楚,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s)中某学科的形成基础,大多数情况是切取客观物质体微观到宏观链上的节段部分,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而成立的。鉴于旅游地学学科形成,仍在地质学所隶属的物质链上切取研究题材,故其基本资源仍属于地(质)学研究范围之内。旅游地学归属于应用学科,为旅游服务就是本学科的主导性任务。用旅游地学资源去为旅游业服务,其中资源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着主导性任务。对旅游地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地质学方法,这是受到资源本身固有的特性制约的。当然传统的一些地质学  相似文献   

13.
'92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今年9月3日至4日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这是继1990年深圳研讨会和1991年北京研讨会后的第三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旅游协会和文化观光研究发展协会联合召开的,约130位来自两岸的学者业者参加了研讨。本期这里刊出的3篇论文,是本刊编者征得与会作者同意后从此次研讨会30余篇论文中选出的;本刊下期还拟选刊两篇,以与海峡两岸未及与会的同仁共同分享这次会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山西旅游》2001,(2):1-1
新世纪第一年的2月10日至11日,2001年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在太原隆重召开。山西省省长刘振华、省人大副主任王学、副省长薛荣哲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大会由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命柱主持;省计委副主任孔繁珠传达“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省旅游局王锚深局长就2001年的旅游市场开发工作进行布署,对“九五”期间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  相似文献   

15.
《旅游学刊》2007,22(11):16-16
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区域旅游合作大会于2007年9月21日至23日在浙江杭州(富阳)举行。来自国内外五十余所院校的百余名旅游专家,浙江省各市、县旅游局代表以及区域旅游联合体的代表、旅游业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全国区域旅游的开发作了全方位的探讨和研究。《旅游学刊》编辑部作为协办单位派专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最近,网络与旅游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理论界出现了一些研究网络与旅游的论文,并且相继举办了较有影响的主题会议,例如:"中国饭店CRS与网络营销峰会"于2006年8月底在杭州落幕,"首届互联网与旅游管理、营销高峰论坛"于2006年12月底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可持续与可替代性旅游"国际会议于2009年7月11-13日在桂林阳朔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围绕可持续旅游、可替代性旅游、社区旅游、旅游影响等主题的热点议题和前沿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思想碰撞.本次会议通过了<阳朔宣言>,加深了中西方的学术对话,推动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5月23日至5月24日,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亚太旅游教育培训机构执委会第13次会议暨2006上海亚太旅游会展教育培训国际研讨会”云集了亚太地区众多旅游组织、旅游院校的专家学者。亚太旅游会展教育培训国际研讨会的举行,为旅游院校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发展旅游,促进亚太合作”。会议宗旨是“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探讨合作、推动发展”。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司长李悦中、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教授D r.R ussellA rthurSm ith、…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山西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把太原作为在山西旅游的大本营4月1日,太原市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安排部署了2010年工作任务,并对2009年度旅游工作中成绩优秀的旅游行政管理单位、先进旅游景区、十佳旅行社、诚信旅行社、旅游宣传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太原市领导张丁山、吉久昌、张玉兰等出席。  相似文献   

20.
高旅教〔2006〕第7号一、会议议程2006年6月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出席会议的人员包括: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指委协联办代表和联络员及部分出版社代表参加了会议。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国强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6月2日上午9:00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谢彦君主任委员宣布开会,会议分三个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