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内含的价值失调的结果.家庭延续的价值取向已很难为家庭养老提供终极动力支持,家庭养老作为一种超经济的伦理性行为的特征正在消失,这是当前农村社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社会形态处于快速转型期。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农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打工,代际不平衡严重。随着经济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赡养老人的增加。在农村家庭、集体和个人储蓄养老功能减弱的趋势之下,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也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5.
《商》2016,(15)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中国,养老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大部分老年人在农村,而家庭养老仍是农村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本文首先探讨了一下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出了问题的成因——家庭中代际倾斜严重,"孝道"淡漠,家庭养老负担加重;根据这些问题成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家庭养老是通过家庭代际关系体现的.因此,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和家庭养老的重要前提之一.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也出现了很多新走向新问题.本文试从现代家庭的代际关系变化中,并提出对如何建立良好有效的养老保障机制的几点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7.
为收集现有新道德观对老年人赡养的道德影响,分析影响的根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赡养的重塑提供对策与依据,采用现场调查法、文献法对武汉市城市与周边农村年轻人赡养老人道德观念进行摸底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武汉市农村与城市年轻人赡养老人观念薄弱,代际倾斜严重,因此,各级政府应重视家庭赡养的道德问题,除了注重宣传外,还应在政策上有所扶持.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家庭养老是通过家庭代际关系体现的。因此,良好的家庭代际关系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和家庭养老的重要前提之一。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也出现了很多新走向新问题。本文试从现代家庭的代际关系变化中,并提出对如何建立良好有效的养老保障机制的几点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9.
高华 《人口与发展》2012,18(2):72-81
通过对晋东S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中的新性别差异.虽然女儿越来越多地与儿子一样承担起了养老责任,但与儿子相比,村落社会中的女儿养老行为依然有很多独特之处.在赡养方式上,女儿多以“回娘家”的方式赡养父母,而儿子则以“轮养”的方式赡养父母;在赡养时间上,在双方自立时期女儿就已承担起了赡养责任,而儿子则在父母需要赡养时才承担养老责任;在赡养规则上,女儿赡养父母的逻辑以“情感”为主,儿子赡养父母则主要遵循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8)
结合当前我国农村老龄化、空巢化的实际,分析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根据"互助养老"在国内已有的实践,分析其具有整合农村养老资源、缓解子女养老压力、符合农村养老传统等诸多优势,进而从政府、老人和家庭、社会组织三个角度提出推进农村"互助养老"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有其很多原因,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来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农村科学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云君 《商业研究》2004,(1):156-157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消费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生存需要,而是不断的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但是由于消费者自身、政府部门、生产经营者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还存在消费观念滞后、消费结构失衡,科学消费知识缺乏、消费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只有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做到消费者、生产经营者、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是解决农村科学消费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后面临三大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2000年拉开农村税费改革的大幕后,全国各地的改革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从试点情况看,农民负担确实减轻了,改革的效果十分明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也有一些新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4.
合理规划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驰  胡应得 《商业研究》2004,(23):174-176
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开发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而合理制定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由来、目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 ,探讨了对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估方法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农村离婚案件的审判中,对有关抚育费问题的审判标准及司法解释还存在着规定过粗、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不符合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实际。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充分考虑子女的实际生活需要和父母的实际支付能力,从生活费、医疗费和教育费等方面来计算抚育费,采取定期给付、一次性给付和以物折抵等方式支付,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是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滞后的原因,论述了实现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探讨了实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同社区建设的任务目标相比,过程目标注重社区成员行动能力的提高、社区凝聚力的增强、社区自主发展能力的最终形成。然而5.12地震灾区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重任务目标、轻过程目标的不良倾向,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农村社区工作者应当树立过程目标意识,通过项目、活动带动的行动教育模式和合理利用和引导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等方式促成过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和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老年人同样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为主,分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制定情况.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亟待改善,有相当高比例的农村老年人常常觉得孤独,闲暇活动单调,相应的活动场地和组织资源比较匮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并衍生出大量留守儿童,使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加速的同时,大量的农村留守  相似文献   

20.
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 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粮食机械化干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