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江河纵横,水草丰茂,拥有三江平原上保存最完整的内陆湿地。这里峰峦跌宕,林木葱翠,各种针阔叶树种交织在一起。这处田园诗一般美丽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蜜蜂之乡”黑龙江省饶河县。目前是我国也是亚洲唯一一处以蜜蜂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就分布在这里,这个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覆盖了饶河县全境。初冬时节,记者专程赶到饶河,造访了被誉为“蜜蜂基因库”的东北黑蜂。 饶河的养蜂业可以追溯到明朝永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峰还有“助推器”?有!饶河人所说的“助推器”,指的是为打造东北黑蜂产业化而实施的高科技推动战略。 沿宝清至饶河的公路进入饶河县城,在马路右边闯入视野的一片高大建筑群,便是东北黑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走进厂区,随处都能感受到高科技的氛围。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目  相似文献   

3.
尚德龙 《活力》2012,(8):10-11
饶河因1969年的珍宝岛战役驰名中外,又因郭颂老师的一曲《乌苏里船歌》蜚声大江南北。饶河县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一类客货运输口岸县、国家兴边富民工作重点县、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县、国家重点革命老区、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李洪伟 《活力》2014,(15):21-22
饶河县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县域面积6765平方公里.人口近16万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一类客货运输口岸县、国家兴边富民工作重点县、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县、国家重点革命老区、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国家珍贵毛皮动物良种繁育基地、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尚德龙 《活力》2009,(11):15-15,19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比金市隔乌苏里江相望.地貌构成为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县域耕地总面积320万亩。县辖4镇5乡79个行政村,境内有5个国营农场.11个森工林场。全县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人。饶河县是以林木、粮食和出口为主的资源型县份.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全国珍贵毛皮动物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兴边富民”工作试点县。2002年.饶河县被批准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饶河口岸是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建县100年来,单一的经济结构使饶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近年来,饶河县发挥生态、口岸、资源优势.按照“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饶河”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县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撑起原产地保护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边陲的饶河县,林密草丰,被人誉为“蜜蜂之乡”。饶河蜂产品系列因其品质独特而声誉远扬。2002年8月,饶河线政府与当地质监局启动了对饶河蜂产品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办工作。10月,省质监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渊臣、法规处处长李娜、标准化处处长马秀敏及双鸭山质监局负责同志对东北黑蜂产地、区域划分情况及东北黑蜂产地有限责任公司蜂产品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申办程序,开展原产地域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的几个月里,“振兴东北”成了媒体的高频用语。中央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策,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经济发达地区之后,东北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极。 提起东北,总会让人血球涨涌、浮想联翩。 这里是世界仅存的三块黑土地之一;这里是大清帝国金戈铁马、一统江山的“龙兴之地”;这里是当年百万  相似文献   

8.
东北,黑、吉、辽一亿多民众的家园,世界的东北亚,祖国迎接每天第一缕阳光的地方。这里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国家的重工业和商品粮基地。“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8个落户在东北,新中国的许多个“第一”也诞生在东北:第一炉钢水、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辆火车机车、第一套大化工、第一套输变电设备……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人认识  相似文献   

9.
孙同刚 《活力》2010,(6):11-12
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项目靠招商。近年来,饶河县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虎饶路、依饶路、饶建路,内引外联、四通八达;黑蜂、山产品、风电等国家优先支持的特色型、生态经济型项目固本培源:对俄贸易、旅游经济并蒂花开,饶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多元化发展,饶河县积极应对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饶河采访的几天中,记者了解到东北黑峰在全国养蜂业中的好多个“第一”:生产和加工有机蜜技术全国第一;蜂产品收购加工全过程质量检测系统化管理全国第一;有机蜂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全国第一;实现“龙头加工企业+蜂产品基地+养蜂农户”一条龙的黑蜂产业化还是全行业第一。这最后一个“第一”给饶河人带来了最直接最形象的感受,初见效益的“龙头”企业,腰包越来越鼓的蜂农让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试为蜜蜂在山上造了几个洋房,蜂儿欣然接受,喜迁洋房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夏至冬至二节我去收些房租费,他们很情愿,一群二次上缴了十多斤蜜,折合人民币三百元左右。人们说我的蜂糖是纯正山蜂糖,争相购买供不应求。山上分散造蜂洋房养蜂,人、蜂、花水和谐得益,何乐而不为?今年我计划建蜂洋房五十座。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江山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蜜蜂之乡”。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形象地说,建立养蜂协会的灵感来自“蜜蜂”本身,具有个人会员493户、团体会员108家的江山蜂产业协会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蜂群”。他们也在蜂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各尽所能、分工明确、亲如一家,促进江山蜂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蜂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居全国县(市)第一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使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变成了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产业值得中小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07,(12):110-112
职场上有时会遇到又黑又霸道的管理者,在这里姑且仍称之为经理人。这类经理人明显的特点有二:一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而且通吃.片甲不留,谓之黑;二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谓之霸。这里的霸.不是霸气.而是霸道。我称之为“黑霸经理人”。  相似文献   

14.
基本情况福建省神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福建农林大学产学研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它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依托,以福建农林大学蜂疗研究所技术队伍为支撑,以福建蜂疗医院(省、市医保定点单位)为临床中试基地,专业从事蜂产品和蜂疗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现拥有先进的检测,加工设备,建立了全国最大的2万多平方米现代化GMP生产线和制药车间、养蜂基地和数百家"神蜂"蜂产品专卖店,是全国唯一一家集蜜蜂养殖、医疗(蜂疗)教学、科研、临床、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15.
李婉君 《科技与企业》2013,(18):134-136
恢复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蒲洼乡森水村为例,阐述了人工饲养中蜂过程中存在的养蜂经济效益低下、对蜂农补助偏低、种群恢复缓慢、中蜂自然保护区建设缺少整体规划与管理目标等问题,应结合传统中医理论挖掘中蜂潜在经济价值,加大对蜂农的扶持力度,对中蜂自然保护区进行长效管理,进而实现中蜂种群数量生态意义上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在南美洲的巴西,1956年,科学家从非洲引进了几十只杀人蜂,这些蜂被人不慎从蜂箱里放了出来,一场灾难降临到整个巴西。蜂群无可阻挡地飞进巴西的丛林,与当地的蜜蜂交配,生产出比非洲杀人蜂更凶猛的新一代蜂种,并迅速繁衍到十亿只。四十年来,杀人蜂制造的灾难仍频繁发生。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杀人蜂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巴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杀人蜂有惊人的产蜜能力,巴西的养蜂人因此而摆脱了贫困,巴西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四大产蜜大国之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杀人蜂授粉的咖啡,格外的香浓可口。巴西咖啡的品质也随之大大得以提升。非洲蜂…  相似文献   

17.
《财会月刊》2013,(4):I0010-I0010
奇特的蜜蜂 蜜蜂竟然也像我们人类一样,会埋葬自己死去的同类。据英国研究人员观察,负责掩埋蜂尸的,就是工蜂。一旦发现有蜜蜂在蜂房外死去,工蜂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两米以外的地方,然后用青苔和草将它掩埋起来。十分有趣的是,掩埋死者这种事,往往是在发现死蜂后正好7分钟的时候完成,发现者同时还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蜜蜂。  相似文献   

18.
<正>发生在山西的“黑砖窑”事件震惊了海内外。关于“黑砖窑”事件的最新报道,是7月6日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对打击“黑砖窑”专项行动讲的一段话“:黑砖窑”事件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很大,不仅损害了山西的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必须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看待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19.
浅析如何利用金融政策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资金就是瓶颈,这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不良贷款率高居不下、经营多年连续亏损的东北金融业,对东北经济发展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东北振兴的巨大历史机遇面前,我认为振兴东北,必须先为东北的改革注入资金,积极扩展多方的融资渠道。为此,本文在这里对如何利用金融政策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良贷款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地东北倾     
作为大清王朝的重臣李鸿章居然从没有跨过山海关,拜谒过东北“祖地”,这是件令人不解的事。不过,他老人家临终时还是留下了“北国蕴神奇”的心之向往的感叹。据考,唐时入宫的佳丽,东北有数十人,“皆丰盈如脂”。至后来,东北土著女人将随身穿的旗袍推演成了华人妇女镇衣柜的“国服”。大概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