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南岩溶山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重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有关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5方面的工作: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分析西南岩溶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退化的过程和原因:从宏观上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详细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工作中最关键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目前尚未研究,但对西南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十分重要的4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岩溶区域消除贫困的实践效应与策略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与生态是全球社会十分关注的两大问题,而消除岩溶(也称喀斯特)地区的贫困则又是世界性的一大难题。岩漠化(即石山化)不亚于沙漠化的危害。本文所表述的岩溶贫困区域,主要是指我国西南部一个连片的岩溶贫困区,其范围大致东起湖南省的怀化、湘西,西至云南省的曲...  相似文献   

3.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核心位置,是全国最大湿地之一,是亚洲第二大的芦苇生产基地。湿地生态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辽河三角洲是镶嵌在辽宁大地一块绿色瑰宝,是环渤海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在这个地区一切生产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服从湿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健康这个大局,保障生物多样性,用自然生产力的提高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湿地生态循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林业》2012,(12):20-21
遂昌县地处钱塘江、瓯江两江源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浙江省重点林区,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西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生态鱼、生态虾……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水产品号称“生态”养殖,然而,对这些所谓的生态食品,很多消费者均表示,“分不出生态和非生态的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份,山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对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认识走过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青山绿水”去换“金山银山”,结果是破坏了资源,破坏了生态;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逐步恢复了资源,保护了生态;第三阶段是开始认识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它就是生产力,就是保护了一座宝藏。  相似文献   

7.
富宁县田蓬镇上农村委会弄流村小组地处广西那坡县结合部,全村48户242人均为壮族,耕地面积210亩。2005年人均有粮32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000元。户均养殖商品猪10头以上,生猪存栏644头,出栏210头,实现产值20多万元。户均有林21亩,家家建起了沼气池,成为全县闻名的“生态示范村”。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理性反思的产物,也是对传统文明的摒弃和超越,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应体现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06,(4):F0002-F0002,1
近年来,衢州市柯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立足“生态建区”战略,以“绿化示范村”、“十个环境优美村”、“森林生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营造“绿化造景”、“绿色人文”的理念,改善了农村的绿化面貌和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今后五年,吉林省将投资15亿元治理46万公顷盐碱地,并着重发展十大类盐碱地生态经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已经成了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一些企业大量租赁、购买盐碱地来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以往1公顷在21元至40元之间都没人种的盐碱地,现在,到吉林省西部去找一块大面积的地块  相似文献   

11.
王仁东 《浙江林业》2010,(11):14-15
衢州市是个山地面积占近75%的山区市、林区市,又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地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发展高效生态林业,是建设“森林衢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山区农民致富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钱塘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浙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业》2014,(7):48-48
6月30日是第四个“浙江生态日”。全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这一纪念日。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全省人民正以各种形式发出生态环保的呼声,身体力行,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继200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之后,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当好生态文化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长江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长江“十年禁渔”是长江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丽水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森林,依靠良好的生态和广袤的森林资源,丽水于2007年开始启动森林城市创建。“两步走”创建战略为:2010年实现省森林城市,2012年力争实现国家森林城市。按照“既符合省里对丽水的区域功能定位,又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需求”的要求,丽水成功探索出一条“城市乡村互动、山水景观交融、经济生态共赢”的森林城市建设“丽水模式”。  相似文献   

17.
乡村生态振兴是中国农村绿色发展的原色与亮色。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对“石油农业”的矫正,对“绿色革命”的调整;也是对“三生”农业的落实,体现了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价值。升级“双零点方案”、解除农业发展最大的生态约束,将农业、农村纳入“双碳”环境规制的大盘子下综合考量,实施乡村一揽子、集束化的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对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并发挥着核心作用。科学地界定并保护好生态林,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建设生态林业也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态建设     
《浙江林业》2005,(8):1-1
桐庐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重点围绕“把桐庐建设成为生态功能良好、生态经济发达高效、生态环境富有特色、生态家园舒适优美、生态文化健康繁荣、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具有富春江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名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封山育林,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县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12万亩,建成了以桐君山为中心的旅游板块,以大奇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怵闲旅游度假区,以县城新区中心广场为亮点的公园绿化,以具有“绿色长廊”美称的江北江滨公园和天目溪公园等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的主要手段,流域水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水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