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保护性耕作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西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的推广主要依靠农场主、保护性耕作协会(民间组织)及农机企业进行,政府没有专门设立农机推广机构,但是巴西农业部农牧业研究所,机构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全国共有41个)支持和促进包括保护性耕作在内的各项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08,(7):47-47
从2002年农业部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以来,中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7亿元,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约1亿亩,带动机械化秸秆还田3亿亩。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正在力推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耕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首先提出了现在农业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进而主要就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发展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其实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免耕播种机属于农田保护性机械,它集粉碎、旋耕、播种、覆盖、镇压为一体,一次能完成6种作业。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作业工序,降低农业成本。而且具有明显的节水抗旱作用,实行免耕播种大大减少了从收到播的农时,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农业生产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在推动农业持续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只有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切实起到作用,就一定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和提升,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的平衡,推动农业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从当前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解决办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阜新地区农户和典型试验区的调查,从作业费用、物质费用、总投入产出及节省用工四个方面分析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机械费用和用工费用,通过大型机械的精耕播种减少了种子和化肥的投入费用,但由于2008年农户才开始大面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因此化肥费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减少,相反略有增加.而通过减少生产环节和大型机械的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省工效果极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  相似文献   

7.
《免耕施肥播种机使用与调整》 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技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秸秆残留覆盖地面,可达到既能保水、保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耕作目的。其作为我国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是农业种植方式的又一次革命。然而,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采用的重要机械——免耕施肥播种机.如果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会造成粮食减产,从而给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栽培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相似文献   

8.
动态     
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全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规划将北方15个省(区、市)和苏北、皖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垄作、东北西部风沙干旱、西北黄土高原、西北绿洲农业、华北长城沿线、黄淮海两茬平作6个保护性耕作类型区,以县(农场)为项目单元,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以“土壤健康为中心的耕作革命”,发展保护性耕作、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长远战略方针。本文就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盘锦水稻种植区的适用性问题,结合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作物特点进行探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农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本文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组织支持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陕西、山西两省725份瓜果种植户的微观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组织支持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间的关联关系,检验了组织支持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不同户主年龄与家庭种植规模下组织支持影响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组织支持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制度支持、工具支持的影响更为明显,组织支持通过增加农户市场准入机会、降低其风险认知的路径,激励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相较于种植规模小、户主年长的家庭,组织支持对大规模种植户、年轻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此外,家庭种植经验、社会互动程度、农业资产规模、市场便利性等因素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抑制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程度的提高。(3)农户间的频繁交流、网络学习和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采用程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作业机械的便利性以及作业效果仅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郭安杰)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将用三年时间取消铧式犁,对京郊农田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5月29日,由农业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在北京市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一方面是为了加快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污染,配合“建绿色北京、迎绿色奥运”的需要。另一方面,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城市,将把保护性耕作技术由点上的试验示范阶段逐步带入大面积推广阶段,从而揭开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指在玉米种植区通过少耕、免耕、地表覆盖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在生态环境的视角下对玉米保护性耕作进行研究,目的是达到人类生存发展和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相平衡。以我国拥有大面积玉米种植土地的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生态视角下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现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阐述了进行保护性耕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保护性耕作是一项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核心技术包含秸秆及残茬覆盖技术、免(少)耕播种技术、深松技术和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秸秆及残茬覆盖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基础,秸秆覆盖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成败。免(少)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保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植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农户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收益等影响着农户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其中种植习惯和态度影响程度比较小。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前农业形势的需要,能有效提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户对技术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和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发布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这份规划提出,将建设600个保护性耕作工程区,面积总计2000万亩。预计到规划末期,全国可新增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7亿亩。  相似文献   

19.
正1 7月1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2020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农业生产发展与流通、农业绿色生产与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建设等多个领域。2 2月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部署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常规耕作方式与保护性耕作的优缺点,说明吉林省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分析了吉林省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并对吉林省实现保护性耕作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