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要求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浙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高职院校的建立与发展,使得浙江高职院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与发展,为浙江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但目前浙江经济处于结构战略调整期,这种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的同时,必须发展先进生产工艺,采用高新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提升优化产业,但同时,由于各行各业普遍缺乏应用型技术人才,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对浙江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讨论非公经济实际上是讨论浙江经济。浙江经济暴露一些问题,第一问题就是税收问题。税收涉及整个国民分配系统怎么改革。许多年来税收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高出农村收入增长的好几个百分点,储蓄、投资增长高于税收增长,结果导致国民经济分配越来越多转换为投资,GDP增长很快,老百姓得到的好处不多,劳动所得比例越来越低,特别是广大农民工与农民所得。这当中税收、政府消费有需改进的地方。这种分配流程结构对未来经济发展潜伏着较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3.
苏杨 《环境经济》2006,(6):37-41
尽管浙江农村是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村,其实情有别于全国绝大部分农村,但在“十一五”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期间,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方面接近浙江农村目前的水平。因此,“浙江经验”对全国农村未来的环境污染治理,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钰芬 《经济论坛》2005,(14):18-2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农民收入不论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一直居全国前列,连续1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高出2倍多。1997年以后,在全国农民收入增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浙江农村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从1997年的1.76倍上升到2003年的2.07倍。1997—200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4%,高出全国同期增长速度4%的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次佳珊  于俭 《时代经贸》2012,(10):142-143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智慧浙江建设也将成为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深入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智慧浙江建设互动机制的基础之上,提出针对促进浙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贸实践》2014,(11):25-27
把小企业基地当做一块苗圃来灌溉。从这里成长的树丫,或将成为浙江未来工业经济中新的支撑点。浙江之于小企业基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并以星星燎原之势在钱江潮畔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7.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维祥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04,24(1):13-16,30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成群 《时代经贸》2007,(4Z):53-53,55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引人注目。为使浙江民营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浙江民营企业的现状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未来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力“短边”效应愈加明显。为了突破这一短边要素制约,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浙江衢州保姆培训作为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典型案例,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基于这样社会背景,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方式,详细调查了浙江衢州保姆培训各个环节,并提出开设情景操作室、实行中心培训格局和有重点的等级培训等可行性路径,以期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0.
魏江 《经贸实践》2008,(8):10-1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取得飞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可以说,浙江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是以后我国其他地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其实,这种局面理论界多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因为这是规律。浙江经济发展是以体制机制创新起步的,正是凭借体制机制上的先发优势触发了浙江人的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11.
纺织服装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变“浙江制造”为“浙江创造”,既是企业摆脱生存困境的需要,更是实现浙江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林风霞特为本刊撰文,深度分析了纺织服装产业为什么必须转型升级,以及转型升级的障碍、路径,对我省纺织产业有较好的启示作用,对于其他制造业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专业化产业区在浙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浦江的水晶业,温州的制鞋业,还是绍兴的化纤纺织业,他们在全国市场份额所占的比重和对本地的经济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专业化产业区的旺盛生命力促使浙江这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了全国的经济大省。浙江经济的腾飞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对这种由产业集聚所生成的专业化产业区的高度关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集聚阶段,专业化产业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不同的。但是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则有很多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我国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已经成为拉动浙江经济不断攀升的主要力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引进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是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战胜对手的最佳途径。因此,认真分析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中小民营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家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未来趋势和主要领域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可开发农业资源的不断减少,未来世界农业投资将发生较大变化,主要投资将集中于以下领域: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电力供应、通讯和其他基础设施不足,常常是世界各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未来这项投资将成为农业投资的主体。2.农业集约化经营其中包括:第一,进一步发展灌溉农业,这是…  相似文献   

15.
张俊峰 《经济师》2023,(11):117-118
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生产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提出培育更新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等优化措施,从而在新农村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为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定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题。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最关键是要加大人才投入,下大气力搞好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乡土人才。只要有了高素质的农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才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振兴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浙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转移,从而对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影响从浙江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根据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全国已经具有了相对的比较竞争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诸多发展劣势,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分析认为,在强化其优势的基础上,调整能源供需结构,健全人才体系,创新融资模式,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等可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论坛》2005,(1):19-19
成长型中小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根基和未来。日前,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首次对该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评价认定,最终有983家入围。所谓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浙江现有中小企业108.12万家,其中工业企业68万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对于浙江经济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也是充满困惑的,时下,浙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贷款、低增长迷局。统计显示,上半年浙江贷款量是6364亿元,排全国第三位,然而,浙江上半年的GDP增速达6.3%,虽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但在全国却排名倒数第三,仅好于上海和山西。反过来看在贷款增加最多的前5个省份广东(8548亿元)、江苏(7527亿元)、浙江(6364亿元)、北京(5640亿元)和山东(5061亿元),其他几省经济增长要好于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