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导致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边际效益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性质.诱致性制度变迁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相互兼容的,因而这种制度变迁具有很高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2.
从驱动力的视角,目前我国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践可分为外驱式和内驱式两种模式。前者是政府主导,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后者是农民自主,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式在主导力量、核心机制、入市类型、产权属性、优劣势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未来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依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协同作用,走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要尽快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入市制度,合理分配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和流转的收益,培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妥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的新社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行业协会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业协会已经经历了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前形势下又产生了新的制度需求,行业协会新一轮的制度变迁即将展开。这一次制度变迁的模式将由强制性制度变迁逐步过渡到诱致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进程是一个传统实体政府向现代虚拟政府转化的制度变迁过程。在这场制度变迁中 ,由于“政策失败起因”的存在 ,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阻碍制度变迁的因素。今后我国电子政府制度变迁应该逐步实现由单一强制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以弥补有效制度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区域特殊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变迁相对迟缓,而且政府在扶贫中的作用比其他贫困地区更强,加上扶贫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其扶贫效率较低;同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的变迁多为强制性变迁,没有经过从诱致性变迁到强制性变迁的转变过程,而且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其非正式制度存在较大摩擦,使得扶贫制度变迁的适用性较低.应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制度的变迁速度;引导与鼓励诱致性制度变迁,增强制度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优化扶贫开发委托代理制度,实现“权责利”统一,提高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6.
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它明显不同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会出现制度变迁滞后于技术变迁的时滞问题,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样存在时滞问题,但它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情况有根本性的区别。本文对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时滞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组织学习,并强调适当的知识供给和有效的竞争性外部环境,对这一经济变迁过程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是一种在政府干预下的强制性变迁 ,随着改革的深入 ,为提高制度变迁的效率 ,应逐步转向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8.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我国农业改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必须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替使用才能降低变迁成本和风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长期实施诱致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强制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当前,应选择回应性的、以中央政府为主的、地方政府参与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以解决急需的强制性制度需求,使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化改革的导向下,我国国有资本投资体制进行了多次的变革。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视角,将改革进程划分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供给主导型、地方政府主导的中间扩散型以及市场主导的需求诱致型的初级与深化这四个阶段。在国有资本投资体制变迁的未来走向中,政府将会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制度变迁的模式将会继续保持渐近式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国有资本投资体制将会完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向以市场为主导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市场可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现有金融制度存在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同时,却有大量民间资金闲置,诱致性地促动民间借贷制度的产生.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内生于中小企业经济环境,揭示了民间借贷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民间借贷的支持,我国应该进行金融制度创新,放松直接融资的管制,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使之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合理、合法、公开”地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问题。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指出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是提高农户走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理想选择,探讨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其运行的内外部主要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主体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和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文章从微观要素、中观组织和宏观政策三个层面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要完善土地、人才、资金和技术的要素投入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或合作联社)和加快法律制度供给、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恩施两个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为了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次要根据合作社的实际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合作社的运行效率;再次要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双重差分的模型方法为基础,对山东省新农合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总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但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四周就诊率、自付费用产生了负向影响,对费用负担产生了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说明新农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农民的医疗费用,但这个效果还不甚明显,并且注重"保大病"的医疗模式对门诊服务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这需要在以后的政策实施中给予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从经营模式特征、类型和现存的问题入手,对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从2003年起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医疗救助政策。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贫困农民看病的情形。在对贵州省湄潭县茅坪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以维护和提高组织成员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民间服务性合作组织,是当前形势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化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研究了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财税政策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作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大道,是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示范,是壮大公有制经济的“砖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鼓励合作经济发展,要有切实的措施并把握好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存在的两种经济形式。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农业人才、农业资金、政策配套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应鼓励其稳建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们既是农业商品化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需要重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