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由于种种原因,产品的实际成本会与所要求的目标成本即标准成本不相符,这种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成本差异,或称为标准成本差异。针对不同的成本采取不同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例如,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中,通常是把形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  相似文献   

2.
一、计算产品成本差异的通用模式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应切实抓好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管理。要实现全过程的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管理。就要以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为基础对产品成本进行差异分析。计算产品成本差异的通用模式,通常使用下列公式:总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或=实际数量×实际单价-标准数量×标准单位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单位-标准单价)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单价通过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计算出产品成本差异后,还要分析产生差异的诸多因素,来切实加强成本管理,改进生产经营管理,促…  相似文献   

3.
所谓材料成本差异,是企业对材料的采购、收发,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核算时所形成的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在有的行业会计制度中,也将此称为“材料价差”。一定时期内(如一个月)全部材料成本差异额与形成该额的全部材料计划成本额之比,称为材料成本差异率。  相似文献   

4.
霍爽 《财会月刊》2011,(9):73-73
标准成本法的原理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当实际生产耗费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标准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两部分,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追查差异产生的的责任,反馈到管理部门及时予以纠正。在标准成本法下,标准成本差异通过设置有关账户予以汇集,并结合成本计算基本方法进行处理。月末以完工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调整标准成本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或者直接调整产品销售成本,计入损益之中。这种方法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便及时提示了实际耗费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就将事后成本计算发展为事中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5.
标准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额。标准成本制度下 ,成本差异能够从成本上及时反映生产管理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于管理部门了解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 ,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 ,成本差异如何处理 ,不仅是一个关系到会计原则贯彻、成本计算、存货估价、利润计量等的理论问题 ;而且是标准成本制度应用中亟需探讨的实践问题。一、西方标准成本差异处理方式标准成本差异如何处理 ?西方国家有过不少论述 :日本《成本核算准则》中规定 :“成本差异除材料价格差异外 ,原则上全部由当年的销售成本负担”。美国查礼士·霍格林在…  相似文献   

6.
一、购进差异和销售差异购进差异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会计购进与纳税购进的差异。会计准则对存货是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确认成本的,这种成本应包括购进存货的买价、采购费用和购进时支付的相关税金。税法要求增值税会计实行账内核算、价外循环,购进时支付的税款抵扣销售时收取的税金。按照税法的规定,将购进货物时支付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单独核算,按照这一标准确认的存货成本只包含购买价格(不含税)和采购费用。  相似文献   

7.
标准成本差异计算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成本差异计算的局限性及其改进○西南财经大学刘正玮标准成本会计融成本计划、核算、控制、分析于一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会计的特征是成本差异的计算。按成本差异计算结果分析,可以了解生产经营活动的效...  相似文献   

8.
谌勇 《会计之友》2004,(3):77-78
材料成本差异,是在计划成本核算下,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其计划成本的差额,即: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相似文献   

9.
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核算时,月末企业需要将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计算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为了计算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需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对于企业在计算和应用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计算的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简化核算方法(如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存货取得时应以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入账,存货取得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可变现净值则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相似文献   

11.
通过标准成本管理与控制,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标准成本;另一方面要将实际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标准成本的制定是关键,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工作将实际成本降低下来,使成本差异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贺建刚 《重庆财会》2002,(1):31-31,33
存货的计价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和以后各期的财务成果,对于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刚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条指出:“须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14.
标准成本是企业根据已达到的技术水平,有效的经营条件以及对未来情况的分析,应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的、用以评价实际成本和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核算比传统的成本核算增设材料数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差异账户,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账户采用标准成本计价。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制定标准成本具有如下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不同 传统企业推行的是标准成本制度和责任成本,其成本管理观念的中心是控制,即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目标利润要求,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事前科学预测,确定可控制的标准成本,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差异,保证企业目标利润实现.  相似文献   

16.
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以科学方法预计正常工作效率下产品生产所应有的成本。通过标准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原则,就重大差异项目分析差异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控制成本达到成本抑减的目的。我们通过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多数成熟的ERP系统中,成本管理采用的是标准成本体系,而在有些国家(比如我国),会计制度或会计实践习惯上要求产品成本以实际成本计价。那么如何同时满足这两方面需求呢?由此我们引入了物料明细分类账。简单地说.物料明细账是记录单个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等)明细发生业务的辅助分类账。每个物料都相当于一个明细科目,通过月末物料明细账的多层次结算实现按单个物料(包括产品)的材料成本差异分摊,并将下层物料所分摊的差异上卷带入上层物料后,  相似文献   

18.
卜华 《四川会计》2001,(2):24-26
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要素中最终追求的目标。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来说,都要研究实际实现的利润和预算利润之间的差异。然而,影响利润的因素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如:销售部门应对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负责,生产部门应对产品的制造成本的高低负责,供应部门应对原材料成本负责,管理部门应对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负责。本文论述的利润差异的层次分析法就是将实际利润和预算利润的差异进行逐层分析,把形成利润差异的各要素分解出来,找出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对利润差异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从而分析原因,明确责任,…  相似文献   

19.
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平时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原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大中型企业。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账户设置和原材料入库时短缺与损耗的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如何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韩卫涛标准成本法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成本标准,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发生的原因,从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运用标准成本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成本差异,特别是对脱离标准成本较大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