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农村经济的腾飞 沙洲县属江苏省苏州市,1962年建县。建县初期很穷。当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49万元,只有纺织、酿酒、印刷3个小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令人可喜的蓬勃景象。 (一)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8%。 (二)乡村工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1984年,乡村工业产值达14.68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5.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比1980年增长1.7倍。  相似文献   

2.
浙南山区包括丽水地区和温州市的永嘉、文成、泰顺三县。现有人口37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9.26%,其中乡村人口343万人;土地总面积23163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16%;工农业总产值23.1亿元,每平方公里的产值仅为全省平均数的13.85%;农村工农业产值16.5亿元,人均480元,仅为发达地区人均的1/4左右。本文根据浙南山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对加快开发山区资源,振兴农村经济,提出一些初步的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3.
苏米做强凭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湖熟,天下足”。江苏稻作历史悠久,水稻是江苏总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大宗粮食作物。全省平均年种植水稻面积3100万亩,占全省粮食复种面积的41%,平均总产1734.7万吨,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0%左右,稳居全国第二位。近几年,全省稻谷生产年总产值15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商品稻谷加工转化增加值每年可达20亿元左右,稻米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辽宁农村经济的战略地位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一九八三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516.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82.5%。非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8%,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727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人均国民收入82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458元高出80%。今后要加快辽宁经济的发展,使其继续发挥全国工业基地的作用,重点固然在于抓好辽宁的工业和城市经济建设。但也绝不能忽视辽宁农业和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历来是全国重点产糖省份。全省甘蔗平均工业单产4.7吨,比全国平均3.23吨高出46%;甘蔗含糖份仅决于云南省而名列全国前茅;每亩甘蔗可产糖600公斤,平均1.7亩产糖1吨,为全国之冠。 蔗糖生产也是福建省经济的一大优势。1985—1986年榨季蔗糖总产值9.1863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3.9%;每年约可为财政提供1.5亿元的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9%左右;30多年来,制糖工业为财政积累提供税利21.25亿元,相当于制糖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农村,是我国乡镇工业的主要发祥地,目前,乡镇工业已成为这个地区农村的主体产业。1987年,苏、锡、常三市所属12个县(市)工农业总产值达507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371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本文主要论述苏南乡镇企业体制的特点及其弊端,阐述苏南乡镇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繁昌县在1984年以前是个财政补贴县。但是,经过县级经济的综合改革之后,这个县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快摘掉了补贴县帽子,并在1986年度的全省22个体制改革试点县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繁昌县的经济发展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有较快的发展速度,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亿元,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1983年分别增长117.4%、171.3%和50.7%。乡镇企业总收入1986年达2.6亿元,比1983  相似文献   

8.
“六五”时期是农垦经济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产值利税率和投资效益情况如下: 一、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67.37亿元,比1980年的98亿元增长70.8%,年平均递增11.1%。其中农业产值78.19亿元,比1980年56亿元增长39.6%,年平均递增6.9%;工业产值89.18亿元,比1980年的42亿元增长112.3%,年平均递增16.3%。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1980年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认识农垦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央8号文件指出:“我国农垦事业从建国初期的军垦开始,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省农村总人口中,垦殖场人口只占1.8%,创造的工农业总产值却占全省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6.3%,出口商品总值约占全省10%。农垦企业已经形成一个全民所有制的、农工商运综合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90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9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69.9%和56.6%,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36%,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显著,因而农业劳动力剩余程度及转移途径是不同的,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全国分成三类地区。 发达地区,以1983年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工农业总产值40%以上,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上,人均工农业净产值在300元以上为标准。本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山东、广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这样就把乡镇企业的地位讲到了家,而且很有新意。使人们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新的升华。只有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念,把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的主体抓,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我省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新的振兴。经济结构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经济效益问题。我省经济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直接影响全省经济效益,因而调整结构的任务十分迫切,这是关系我省经济能否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关键。我省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农村二、三产业落后。世界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南方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二、三产业,即非农产业发达,占农业总收入、总产值的比重高。广东顺德县工农业总产值12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2亿元,在18亿的农业总产值中养殖业的比重占75%。从我省来看,尽管粮食生产登上了400亿斤台阶,但乡镇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效益上还远未到位,与发达省份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据统计,我省乡镇企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为40%左右,农村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的比重为23.5%。这两个数字不仅远远低于发达省份,而且也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畜牧业这几年上的较快,但就其在农业总收入和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来看仍然很少。因此,无论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从解决农民奔小康的需要,还是从贯彻中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决策看,都必须强化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把大力发展以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一件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抓好。  相似文献   

13.
一、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乡镇企业诞生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飞速发展,据1987年的年报统计,全省投入乡镇企业的劳力已达6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4.5%;年工资收入为40亿元,相当于全省社会粮食收购总金额的128%。今年预计乡镇企业产值可达310亿元,超过全省农业总产值。预计到1993年,就业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值产达到600亿元左右,约等于农业产值的1.6倍,并赶上全省全民所有制的工业产他。随着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村经济》1999,(10):14-15
江苏乡镇企业萌发于50年代,如今已成长为"经济巨人",并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为9510.2亿元,占80%,即"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产值为8449.5亿兀,占64.1%,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之路1978年以前,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耕地上搞强化开发,不仅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978年以后,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盐城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64%,生产出了占全国1.2%的粮食,是江苏全省唯一产粮超百亿斤、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左右,年粮食产量140亿斤左右,稳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盐城市以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保粮食能源安全"等"六保"要求,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江苏垦区现有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76个,在册职工14.5万人,土地总面积20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2万亩。1991年末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合计21.8亿元。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发展,江苏农垦已由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农、工、商一体化,多产业综合经营的新型的企业集团。1991年,江苏农垦社会总产值已达22.2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已从1978年的4亿元(换算为1991年不变价)增长到18.9亿元,增长372%;利润总额已从1978年的扭亏为盈增长到年盈利1亿元左右;年上缴国家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差距看,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慢,水平低。1994年全国农村人口9.15亿人中,中西部为5.42亿人,占59%;耕地面积9491万公顷中,中西部为6446万公顷,占68%,但农业生产总值中西部只有21140亿元,只占全国农村总产值的36%,即中西部的农村人口和耕地占据了2/3左右,创造的产值只有1/3左右。若按可以的人均农村总产值比较,东部为1.0万元、中部为4708元、西部为2728元,其比例为3.36“1.51:1。农村经济差距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遵义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面实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解决了全市70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33.29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47.5%。其中:林业总产值为43231万元,同比增长2.63%;畜牧业总产值为44.32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农业总产值的33.25%,肉  相似文献   

19.
我市一九八三年粮食总产30.53亿斤,较一九七八年增长了1.48倍,农村人均占有粮食1512斤,高于全国756斤、全省800斤的水平,但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8.5%,低于全国14.68%,全省12.95%的水平。这说明我市粮食生产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畜牧业没有跟上,农业生产发展不协调。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和解决当前粮食转化问题,必须大力地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辽宁乡镇企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92年,总产值达到754亿元,占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5%,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32.7%。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保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是直接关系到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