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任何一种法律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基础和道德目的的,否则就会与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就会遭到人们的道德谴责.因此,不应该追求把道德立法,让道德成为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法律,而应该构建一种道德和法律融合的法律,因为法律追求的目的和道德的最高价值是一样的,都是正义.  相似文献   

2.
金鑫 《中外企业家》2012,(13):127-128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法律关系与法律制度的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呈现为两种不同的趋势,学者们或坚持以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模式来对法律制度问题进行分析,或试图将法学、哲学与经济学三者相结合,以挖掘法律制度的更为根本性的内容,沿着这一方向,一个重要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法律经济学的核心要素及其最终目标是什么?试以影响法律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起点,提出了效率与正义的统一才是法律经济学的最终目的的观点,并就此展望了法律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研究和学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学习经济法首先要去解决的问题之一。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两者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本文作者简单地从两者的相同性与不同点进行分析,揭示二者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民法和商法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法律实践问题。关于民法、商法相互关系的争论自20世纪以来长期地持续着。在我国,“民法是普通法,商法是特别法”的观点是主流观点,但随着商法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日趋繁荣,这一观点受到了冲击。主张弃“民商合一”立法体例而采用“民商分立”之立法体例的学者增多,他们采取实证分析、历史调查等法学研究方法试图为“民商分立”提供依据,但均缺乏说服力,这里对此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武雪萍 《河北企业》2014,(11):68-69
正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出台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解决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存在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法学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探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职业人才的新途径。在该计划中重点提到了案例教学法,使这一教学方法再一次受到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  相似文献   

6.
冬去春来,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热度依然不减。对艳照门,我的基本态度是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拍那些照片的明星们归根到底是个道德问题,不是法律问题。但发布者不同,他的行为已经越过道德界限,需要法律来面对了。那么,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在哪里?如果一个人的言行没有侵犯他人,他怎么说或怎么做都是他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也与法律无关。  相似文献   

7.
宋金仁 《活力》2006,(4):156-156
一、我国劳动教养法律的性质 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现在很多观点认为我国的劳动教养侵犯了人权,劳动教养制度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劳动教养的性质。目前,关于劳动教养性质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梁治平先生这一段探讨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在企业管理层面,相对应的问题是制度与价值观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如果说在国家层面,中国传统的思路倾向与夸大道德的作用(所谓泛道德主义),法律沦为道德的助手和附庸;在企业管理层面,中国人习惯的做法却是夸大制度的作用,忽视甚至藐视企业统一的价值观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治平先生这一段探讨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在企业管理层面,相对应的问题是制度与价值观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如果说在国家层面,中国传统的思路倾向与夸大道德的作用(所谓泛道德主义),法律沦为道德的助手和附庸;在企业管理层面,中国人习惯的做法却是夸大制度的作用,忽视甚至藐视企业统一的价值观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文章以论道德的多元性与法律的一元性为题目,系统论述了在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上道德的多元性作用和法律的一元性作用。文章首先系统阐述了我国道德的发展及道德的多元性,然后又系统论述了我国法律的发展及法律的一元性,最后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好道德的多元性和法律的一元性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法律关系是法学学科的一个基本概念,其研究意义已是不言而喻。同样,会计法律关系也是会计法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理论、法学理论为根基,以传统会计法律关系理论为突破口,构建起会计法律关系新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解读,是本文的一次尝试,以期能抛砖引玉。一、会计法律关系理论模型的建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某一会计主体的会计活动和会计关系为基点,以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为核心,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的运行环节为主线,我们可以将会计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用下面的模型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张东华 《企业导报》2013,(6):159-159
<正>诉讼中的事实是指司法人员,当事人以及律师在诉讼中用证据加以证明的案件事实,我国三大诉讼中的事实是有所区别的,刑事诉讼中主要指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量刑事实,民诉指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以及民事法律关系构成的事实,行政诉讼中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在当今社会各个学科都在细化的时代,研究好三大诉讼的区别以及联系对于我们诉讼法的发展以及更好的解决当今社会不同领域的法学案件都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实现社会的正义打下基础。首先,在法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有了国家随之产生了法律,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刑法很好的体现了这个功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刑法都是最早出现的,奥斯丁的"命令学说"认为法律就是一种命令。但是由于命令学说的不确定性,静态性,无法解决类似于遗嘱,合同之间的关系,因此哈特又将法律分  相似文献   

13.
作为法理学的经典著作,富勒教授在《洞穴奇案》中通过一个虚拟的案例,以五篇不同的判词描述了他那个时代的法学思潮.《洞穴奇案》的审判中涉及到法律、道德、公义、人情等,以简朴的文字带出了困扰古今哲人的哲理难题——人们面对法律总是存在着两难的矛盾,一方面期待它是中立客观,不带有任何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又希望法律能代表正义,不拘泥于条文.  相似文献   

14.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对封建末期极端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和法学观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中国近代法学和法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瀚的法学文献的同时,又大开研究西法之风,积极探索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在其担任修订法律大臣、主持修律期间,不仅删改了清律中落后与野蛮的部分,而且制订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法规,起到了联结古今中外法系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焦娟 《价值工程》2014,33(33):279-280
我国法学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法律职业的要求,这是我国法学教育的现实,也是我国与西方法学教育差距最明显的地方。面对就业和法学教育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明确法学教育的职业性导向,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是大学法学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作为多年的一线教师,并结合律师工作实务,总结出数据库教学法,在提升法学学生法律职业能力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见危不救现象时有发生,但因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这一问题设置相应的法律管理办法,导致司法部门无法追究相关责任,随之产生的是社会影响的恶劣化."见危不救"在根本上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关于其是否应该以法律手段加以干涉,就要涉及到道德与法律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法学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展示的过程,也是促使教师反思教学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探索并运用尽量多的法律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理性的法律思维习惯.法律思维模式教学法正是探讨法学教学方法、同时又是研究学生如何进行法律思维的问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反复多次从教学中总结出具体法律思维方法,又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并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法律教育家孙晓楼先生曾说,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才可以合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法律专业知识技能与法律道德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条件,二者共同构成高校法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全国各大高校的法学专业作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并且有道德、有良知的法律职业后备军的重任。只有提高了法律职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才能提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我们发现仅单一运用法学或者经济学来解释和处理法律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并不全面和透彻,无法进一步处理和解决社会中的法律事件,而运用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来理解和处理法律事件也越来越被公众所接受。经济学和法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经济学和法学共同属性,可称其为法经济学。从学科角度上看,法经济学可运用经济学解释研究法学理论,分析各种法律问题的理论法学,融合法学和经济学的共同力量,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法律问题。从事件本身来看,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造成的网民和群众的热烈讨论,集中地体现了奔驰4S店的收费不透明、消费者维权困难、舆论引导社会事件等问题。本文简单地从四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希望为此事件的发展和走向引入一些新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与立法方面虽有改观,但食品安全事故仍频发,这主要是由于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无视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造成的。分析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突破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的原因,确保他们不逾越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是党和政府必须直视和解决的紧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