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其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增清 《山东经济》2009,25(1):149-153
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部之间综合性、全方位的差距,并有越拉越大的趋势。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要素禀赋优于西部,在经济活动方式、要素资源配置及使用、产业选择等诸多方面获得了先发优势和累积效应,逐渐形成了山东区域经济“一快一慢、东高西低”不平衡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中的差距,实施“突破”战略,“一体两翼”东中西联动,构建“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速崛起、西部跨越式赶上”和谐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将是新时期现实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一五”期间,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其中第一层级,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第二层级,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即东部板块可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可划分为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可划分为大西南和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  相似文献   

3.
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汇聚四面,辐射八方。如果把东部、西部大发展视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两翼,那么,中部则是当仁不让的“脊梁”。只有“脊背”挺直了,中国这个东方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部崛起”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东部地区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正在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增长极,经济日新月异,成为我国率先发展的地区。河北作为东部地区之一,一些指标相对落后,没能进入先进省市的行列,是多种原因形成的。现在研究河北省多元性的区域特征以及国家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给予的政策支持非常必要,目的是通过综合研究国家的各种相关支持政策,结合河北省多元性特殊区域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河北经济研究》2005,(4):47-48
河北是东部省份。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河北人开始对这个定位怀疑起来,尤其是今年两会上中部崛起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之后。舆论发现,河北似乎正处于一种边缘化的趋势.面临一种“东部没沾上、西部没延上、中部被落下”的发展困局。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坦言:河北的地理环境应该是在祖国的东部。但是从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说,我们宁愿将自己归为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24-2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宏观框架完成“封顶”,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新格局迈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强劲的喜人态势,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21世纪上半叶事关大局的国家长期战略,它的实施虽然主要在西部地区,但始终是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联系。这样,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东、中,西三大地带都有一个行动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三大地带的行动取向可以分别概括为:西部“大”开发,中部“深”开发,东部“带”开发。各省、区、市都应恰当地把握好行动取向,培育、发挥各地的区域优势和区域功能,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继提出东部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2004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当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表明,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分工体系和更为合理的区域分工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国内价值链,文章设计了“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角色的指标,并使用高阶空间滞后模型探析了各省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研究视角拓展至经济增长极建设,设计了“双循环”格局下区域中心省份的指标。研究发现:2007—2015年南方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源,中、西部地区在NVC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稳步提升,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在NVC中的经济构成比重有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地位逐渐凸显。中国省际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典型的区域化特征,省际间的经贸互动显著加强了其区域化特征。最后基于“双循环”依存度指标对区域经贸中心省份的选择进行定量分析,为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有序推进补充一定事实依据。该研究具有两方面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区域分工对国内分工体系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充分释放区域(间)分工对内需体系构建的重要促进作用。二是中国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应当依托区域经济增长极等新型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11.
1979—199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原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1991年间,中国实施了以内地为重心的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以东部为重心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伴随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展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出现了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倾斜的显著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大,由此形成的效应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为平衡国内区域发展提出了新思路。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如何促进经济产业化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国内产业布局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与特征看,大部分工业产业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西南、西北地区资源密集型行业较为集中。中部内陆地区工业体系较为齐全,已经出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趋势。东北是发展最早的工业基地,石油和黑色金属开采及加工冶炼等重化工业、设备  相似文献   

13.
统计知识ABC     
《安徽省情省力》2005,(2):45-47
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总体上看。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即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传统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与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地区的概念不尽相同。目前统计上东中西部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世纪,作为长江中上游东依湖北“鱼米之乡”,西靠四川“天府之国”的经济核心区域,三峡区域面临着与全国一齐步入加速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经济发展新阶段。今后数年,以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发电和开发性移民向纵深发展为契机,加快区域内经济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内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转换,为中部地区的崛起作出贡献,将是三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壁垒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五七  曹治将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03-105,132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5,(5):26-27
构建区域经济体是当下发展地区经济最为成熟的路径。2004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异常活跃,泛珠三角概念网罗了湖南等中部省份,“湖南向南”的概念由此浮出。中部六省崛起战略实施在即,作为我国著名粮仓的湖南,是融入“中部经济体”,还是融入“泛珠三角经济体”成为湖南必须要做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湖北经济》2002,(12):19-21
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十1”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将是继欧洲和美洲成立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湖北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省份,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是,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北不与任何一个东盟国家接壤,不具备象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等省那种中国进军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的作用。但它位于中国内陆的中部地区,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带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区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实力的经济发展极,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梯度推进作用。铁路、公路、电力、水运、通讯等基地设施贯通南北、承东联西,形成国内最大的经济汇集点,它既具有比东部省、市资源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又具有比相邻的西部省、市离东部地区更近、交通运输更便捷的开发优势,因而湖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的发展极地位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湖北能充分利用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机遇和自身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一方面形成生产要素等经济流的中转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和组合国内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项目或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参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合作。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湖北经济发展目标,从经济主体配置体系中分析湖北与东盟十国经贸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地区经济继续呈现普遍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地区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西高、中间低”的增长格局;经济总量分布呈现出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的态势;各省区发展水平继续呈“金字塔"形分布格局。东西部间绝对差继续扩大,相对差有所缩小;各省区间组合绝对差继续扩大,组合相对差有所缩小;城乡间差距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态势。2005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9.
红河州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即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山区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其主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题和方向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全国哈尼族和彝族的主要聚居区。“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红河州的主要特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  相似文献   

20.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区域经济卜旭韩兰在辽宁完整的经济布局中,历史地形成了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区域,即辽南经济区、辽宁中部经济区和辽西经济区。其中,大连、沈阳、锦州分别是这三个经济区综合实力较为醒目的三个“点”。为使全省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全面振兴,省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