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产品是以皇帝柑、砂糖橘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通过发酵酿造而成的饮料酒。通过对发酵时间、焦亚硫酸钾添加量、酵母量、皇帝柑与砂糖橘的添加比例等因素对复合果酒整体感官的影响研究,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果酒的最佳工艺配方,皇帝柑与砂糖橘果汁的比例为3∶1,果胶酶添加量为0.2%,二氧化硫添加量为50 mg·L~(-1),酵母添加量为0.5 g·L~(-1),初始糖度为23°Bx,在24℃下发酵8 d,β-环糊精添加量为5 g·L~(-1),在45℃水浴环境下加热90 min进行脱苦,所得到的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2.6°,酸度为3.489 g·L~(-1),在此条件下生产的果酒外观、香气、风味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白火龙果为原料进行带皮果酒发酵,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初始含糖量26%,酵母接种量0.6 g·L~(-1),发酵温度28℃。在此工艺条件下,白火龙果带皮发酵果酒的酒精度为13.4%,花色苷含量为0.018 5 mg·mL~(-1),果酒外观、香气、风味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Plackett-Burman法、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实验(Box-Behnken)相结合的方法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中的种龄、装液量、初始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5℃、转速100 r·min~(-1)、250 mL摇瓶的装液量70 mL、种龄133 h、接种量3%、初始pH值为5.8及发酵周期5 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为24.51 g·L~(-1),富硒率为81.03%,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5.12%和43.80%。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米曲霉3.042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基碳源含量、氮源含量、营养因子、加水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H对米曲霉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27 g·L~(-1),硝酸钠2.5 g·L~(-1),硫酸镁(MgSO_4·7H_2O)0.6 g·L~(-1),初始pH 6.5,在30℃的环境下培养72 h后,米曲霉生长得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比较高产米曲霉在摇床培养与发酵罐培养中生产曲酸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3℃、发酵天数为9 d、接种量为25%、菌龄为96 h时,摇床发酵的曲酸产量达到最高,最高可达98.6 g·L~(-1);而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23℃、发酵天数4 d,接种量15%,菌龄96 h时,此条件下曲酸产量可达到99.6 g·L~(-1)。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曲酸提了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浓缩清汁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白砂糖、安赛蜜、甜蜜素、柠檬酸、柠檬酸钠、食用盐、日落黄、柠檬黄和鲜橙香精,研究橙汁汽水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产品配方为白砂糖82 g·L~(-1)、安赛蜜0.1 g·L~(-1)、甜蜜素0.1 g·L~(-1)、柠檬酸1.1 g·L~(-1)、柠檬酸钠1.1 g·L~(-1)、日落黄0.003 g·L~(-1)、柠檬黄0.002 g·L~(-1)、食用盐0.05 g·L~(-1)、香精1.5 g·L~(-1)和CO_2气体倍数3.4。  相似文献   

7.
以菠萝皮渣和甘蔗糖蜜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醋酸菌接种量0.3 g·L~(-1),发酵天数8 d,酒精度9%vol;在该工艺条件下,果醋醋酸含量为3.485 g·L~(-1),产品呈浅黄色透明,醋香味明显,有固有的菠萝风味,醋味柔和醇正。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同时测定猪肉中克伦特罗、氯霉素和氯丙嗪残留量的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碱性乙酸乙酯提取,省去固相萃取(SPE)步骤,浓缩后采用乙腈和10 mmol·L~(-1)的乙酸铵以0.7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借助配有电喷雾电源(ESI)的液质联用色谱仪以正、负离子MRM的方式测定,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三种物质在0.2~20μ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5,添加量为0.20~1.00μg·kg~(-1)时,回收率在75.0%~108.5%,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10%,克伦特罗、氯丙嗪、氯霉素的检出限均为0.1μg·kg~(-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乳制品中的兽药残留。方法:用乙腈提取,并用饱和乙腈-正己烷脱脂,最后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选高效液相色谱及负离子模式进行重复检测,其中氯霉素使用同位素法进行内标定量,而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使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标注溶液浓度为0.25、0.5、1.0、2.5、5.0、10.0μg·L~(-1)及20.0μg·L~(-1),通过色谱检测获得线性方程,而氯霉素、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在0.25~20.0μg·L~(-1)浓度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对所有乳制品进行氯霉素、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加标重复实验,当加标浓度为0.25μg·L~(-1)时,信噪比超出3;另外当添加量位0.5μg·kg~(-1)时,信噪比远超过3,因此结果显示氯霉素、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的检出限为0.01μg·kg~(-1),定量限为0.1μg·kg~(-1)。100份样品中并未检测出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而检出氯霉素的有12份,其含量水平约为0.1~605.4μg·kg~(-1)。结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乳制品中兽药残留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灵敏度及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百草香草酒的感官、总酸和总酯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百草香草酒感官要求符合本品特征;总酸含量 1.50 g·L~(-1),总酯含量 0.80 g·L~(-1),检测结果均优于国家标准规定,为百草香草酒产品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派酱油主要原料为豆粕,本文确定了豆粕前处理的工艺参数,在1.0 MPa的压力下,干蒸4 min后排气,在蒸汽排尽的同时,向蒸煮锅内通入10℃的0.1 mol·L~(-1)的碱液;豆粕经过前处理后,使得熟料的消化率达到92.56%,采用处理后的豆粕发酵的天然酱油,氨基酸态氮均值为1.08 g/100 mL,全氮均值为1.52 g/100 mL,与未经前处理豆粕发酵的酱油相比,分别提升10.2%与6.2%。将该技术应用于南派酱油的酿造,可提升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制成风味独特的果醋饮料,本试验对利用葡萄皮渣酿造的果醋进行了工艺及品质特性探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得到了葡萄酒发酵中的最佳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以及在醋酸发酵中醋酸菌添加量、醋酸发酵时间、醋酸发酵温度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葡萄皮渣添加量为30%、糖含量4%、醋酸菌接种量为6 g·L~(-1)、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4 d时,可得到品质最优的产品。对果醋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和感观品质分析,通过测定和分析可知,果醋富含多酚、抗坏血酸等物质,色泽澄清透明、酸甜适口、醋香清纯且无异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的酵母对葡萄酒的质量有较大影响,本文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选用4种具有代表性的酵母RC212酵母、F15酵母、帝伯仕酵母和F33酵母发酵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结果表明F33酵母发酵的葡萄酒酒精度最高(10.4% vol),挥发酸的含量为0.22 g·L~(-1),色度和单宁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酵母发酵的葡萄酒,试验中所用的F33酵母适合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酿造的菌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饼干基质为例着重研究了GB 5009.268-2016《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第一法中铅(Pb)、砷(As)、汞(Hg)、铬(Cr)的验证方法及各参数评价方式。结果显示,方法选择性良好,线性范围0.005~20.000μg·L~(-1),检出限范围0.078 6~9.586 7μg·kg~(-1),方法定量限范围0.261 9~25.189 4μg·kg~(-1),回收率范围80.20%~119.62%,CV值范围1.27%~27.76%。各参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可用于进行样品测试。  相似文献   

15.
以油菜蜂花粉、酢浆草为原料,采用酶解破壁技术处理油菜蜂花粉,经绢布过滤得到花粉浆液,果胶酶水解处理酢浆草,离心过滤得到酢浆草浆液。用蜂蜜调节糖浓度,用葡萄酒酵母、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和专用酿酒高活性干酵母3种菌种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蜂花粉酢浆草保健酒的最佳酿制工艺。结果表明,后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24%,SO_2添加量为110 mg·L~(-1),菌种为葡萄酒酵母,油菜蜂花粉浆液与酢浆草浆液的配比为1.0∶1。  相似文献   

16.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面粉中曲酸和噻二唑的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5 mL·min~(-1)。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曲酸为ESI正电离源,定量离子对140.3/69;噻二唑为ESI负电离源,定量离子对130.8/57.9。样品经纯水超声提取30 min,过膜后直接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曲酸在1.00~50.00μg·L~(-1),噻二唑在10.00~50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5。面粉样品中3个浓度加标水平即曲酸含量0.10、0.20和0.40 mg·kg~(-1),回收率为100.00%~105.00%,相对标准偏差为2.50%~10.72%;噻二唑含量1.00、2.00和4.00 mg·kg~(-1),回收率为86.00%~89.00%,相对标准偏差为3.65%~9.97%。该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可用于大批量面粉中曲酸和噻二唑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茶叶中杀螟丹残留的方法。色谱柱为CORTECS■HILIC(2.1 mm×150 mm,2.7■m),流动相为0.1%甲酸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5 m L·min~(-1)。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杀螟丹为ESI正电离源,定量离子对238.0/116.0。样品经0.1 mol·L~(-1)的盐酸水溶液超声提取30 min,过膜后直接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杀螟丹在1.00~25.00■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5。茶叶样品中3个浓度加标水平即杀螟丹含量0.10、0.20和1.00 mg·kg~(-1),回收率为85.00%~105.00%,相对标准偏差为0.85%~3.41%。该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可用于批量茶叶中杀螟丹的残留测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黑木耳中米酵菌酸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净化后,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优化后的仪器条件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米酵菌酸在1~100μg·L~(-1)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 0.999,平均回收率范围在81.4%~110.9%,相对标准偏差5%(n=6)。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1),定量限为2.0μg·kg~(-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黑木耳基质中米酵菌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质谱(UPLC-MS/MS)检测水果和蔬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的含量。首先用乙腈匀浆提取试样,盐析离心,并用PSA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乙腈-乙酸铵(5 mmoL·L~(-1),含0.1%的甲酸)为流动相,ESI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扫描多重反应检测模式(MRM),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PLC-MS/MS检测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检出限均可达到1μg·kg~(-1),标液浓度在1~50μg·kg~(-1)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在1、5、10μg·kg~(-1)的浓度下,回收率范围为80%~1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6)。表明UPLC-MS/MS是一种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可准确地检测水果、蔬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20.
以产ε-聚赖氨酸的白色链霉菌为出发菌株,对菌体进行改良,可以提高菌体产物产量。对该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法进行诱变处理,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35 s,此时突变菌株ε-聚赖氨酸的产量为1.26 g·L~(-1),与未诱变前比产量提高了28.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