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杂环化合物是食品中气味和香味的主要成分,传统食品气味香味检测技术主要有人的鼻子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两种,但人鼻检测客观性差,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耗时长,不适应快速检测需要。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模式识别系统,可快速准确检测食品气味香味等杂环化合物。本文主要简单阐述电子舌、电子鼻技术在食品气味和香味检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农产品及食品品质检测中,电子鼻、电子舌和光谱等技术因快速无损的特点而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通过传感器阵列模仿哺乳动物的嗅觉或味觉系统,利用不同传感器间的交叉响应实现对样本品质的分析。由于农产品及食品品质变化成因复杂且表现形式多样,单一技术可能难以满足检测需求,借助信息融合综合使用各种检测技术能够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本文对信息融合的定义、层次及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基于不同的融合层次,分析总结了多技术联用在农产品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基于信息融合对电子鼻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生物技术与阻抗法等现代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一种基于电子鼻系统的陈醋品牌及新鲜度的鉴别方法,采用电子鼻检测了不同品牌、不同生产日期的陈醋样品,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牌及不同生产日期的陈醋样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损检测技术是有别于传统检测手段的一种新兴技术,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概述了几类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声学原理检测法,光谱检测法,电子鼻法,电子舌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  相似文献   

6.
便携式MCC-IMS(集束毛细管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电子鼻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海关监管能力,是科技与海关监管融合的一次创新。本文介绍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及便携式MCC-IMS电子鼻,阐述了便携式MCC-IMS电子鼻的研发背景、技术方案、功能特点及应用,并对该仪器在海关监管业务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电子鼻是由选择性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识别方法,可以识别简单和复杂的气味,可以与人类感官评价一致的仪器。电子鼻技术是近年来在食品领域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电子鼻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总结了电子鼻在肉味香精中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和HACCP体系的主要特征,基于HACCP建立"区块链+肉类"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对区块链技术在肉类食品HACCP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该体系可保障肉类食品在各环节中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实现上市肉品的信息全流程追溯,从而有效保障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可追溯系统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监控追溯的有效手段,具有准确性和实时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可追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其次,分析了农产品的供应流程,为可追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再次,本文为可追溯系统设计了系统架构,同时分析了此系统各个部分的技术细节,阐述了可追溯系统的构建技术及组成要素;最后,本文以生鲜肉类产品为例,提出了可追溯系统的设计方案。这一系统采用现代传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生鲜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以确保生鲜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数据分析对掺有不同比例菜籽油或葵花籽油的初榨橄榄油进行鉴别。结果表明,电子鼻对初榨橄榄油及掺有不同比例菜籽油或葵花籽油的初榨橄榄油样品有较好的响应,能够满足其鉴别要求。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可以鉴别初榨橄榄油中掺入大于5%的菜籽油和20%的葵花籽油;使用线性差别分析(LDA)方法分析时,能够鉴别出初榨橄榄油中掺入大于1%的菜籽油和1%的葵花籽油,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电子鼻对初榨橄榄油的掺假检测,并可以实现快速有效检测,为鉴别初榨橄榄油掺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国标方法GB/T 25165-2010《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对肉类食品检测的适用性,本文优化其样品前处理方法,验证标准中引物、探针对肉类食品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通过大量市售样品进一步确认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检测肉类食品中的牛、绵羊、猪源性成分,不适合山羊源性成...  相似文献   

12.
氯霉素被禁用于动物性食品后,作为氯霉素类药物的氟苯尼考,在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畜禽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氟苯尼考也有许多毒副作用。因此,必须控制氟苯尼考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是一种简便、快速、并适合大规模样品筛选的检测方法。本实验运用ELISA方法检测肉类中残留的氟苯尼考含量,并得到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检测下限、交叉反应率、结果重现率等数据,之后用LC-MS对ELISA实验数据进行方法确认。发现运用ELISA检测鱼、虾、肉类中氟苯尼考残留的检测限可低至0.1μg/L,回收率可达70%~120%,重复性好,且实验数据与LC-MS的数据相关性达到99.98%,这表明ELISA是一种检测鱼、虾、肉类食品中氟苯尼考残留的可靠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有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将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应用到检测系统中,并提出一个基于数据挖掘和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分布式入侵监测系统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4.
Health     
医学电子鼻传感器现已成为奥斯通科技公司的一个商业产品,并将在改进后进入医疗市场。狗和猫拥有高度灵敏的嗅觉,在一些案例中,研究者已经开始训练家养的宠物来检测癌症或者预报癫痫发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这种气味进行稍微的改变,并将其"存"入一个芯片中,来制造出一种类似呼气酒精测量仪的疾病检测器呢?这一设想已成现实。这种被称为"电子鼻"的传感器,其核心部件就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安德鲁·凯尔教授发明的微芯片光谱仪技术。该传感器和一角硬币差不多大,工作原理是制作出空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柚子品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计算机视觉分析法、光学分析法、X射线分析法、电磁学分析法、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部署和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通过成立领导协调和工作机构,在摸清肉类蔬菜流通体系实际基础上,制定追溯体系技术和实施方案,并采取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实施的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对构建和提升肉类蔬菜追溯体系、确保肉类蔬菜安全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现阶段我国肉类工业的发展速度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肉制品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蛋白质需求,但肉类由于水分活度较大,极易出现微生物繁殖现象,影响肉类的新鲜度,甚至出现变质现象。为了延长肉类食品的保质期,减少变味、变色及变质现象的出现,应给予相应的保鲜处理,将肉类中微生物及酶的活力抑制,预防脂肪出现氧化反应,保证肉类的新鲜。因此,有效的保鲜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天然防腐剂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笔者针对天然防腐剂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PN计数法对肉类食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每月在武汉市农贸市场购买的生猪肉、生牛肉、禽肉类及散装熟肉4类肉类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MPN计数法检测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经过MPN计数法检测后,其中生猪肉有10份阳性,检出率26.32%;生牛肉有10份阳性,检出率31.25%;禽肉类有26份阳性,检出率50.98%;散装熟肉有19份阳性,检出率35.19%。结论:MPN计数法在肉类食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具有重要意义,检出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3G系统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址干扰(MAI)是影响码分多址(CDMA)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技术而言,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可有效消除MAI的影响,提高系统容量。主要分析MUD技术在3G中应用的必要性,介绍MUD技术的发展状况、基本思路和MUD接收机结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抗体库技术,重点介绍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综述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使用的噬菌体种类,所用到的不同衣壳蛋白展示系统,免疫和非免疫抗体库,噬菌体抗体库的不同分子类型,跟踪了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生物寄生虫检测、病毒检测、转基因产品检测、药物残留检测,以及单链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检验检疫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