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鉴于关系型银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证分析其对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表明:企业在银行办理的业务种类越多,贷款的可获得性越大;当中小企业业主或主要管理人员是银行的VIP客户时,贷款的可获得性显著增加;银企关系持续时间和银企距离对贷款可获得性没有显著影响。从总体上看,大银行的贷款可获得性低于小银行,但关系型银行变量对中小企业从大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敏  朱耀明 《科学决策》2004,(10):21-24
本文针对博弈划分的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企之间的博弈关系,重点分析了我国信贷决策过程中的“惜贷”问题,指出了提高贷款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即建立银行信用体系、增加企业贷款的粉饰成本等,这对保证银行的贷款安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王淼 《特区经济》2011,(8):285-287
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外源融资渠道,然而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使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被银行拒之门外,没有享受到虚拟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正向效用。本文提出了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政府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致力于合市场与政府之力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问题,并为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贷款的瓶颈是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由担保公司来进行风险外包也许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措施主要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贷款利率的浮动增加国有银行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动力、在国有银行内部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等,虽然这些措施对中小企业信贷困境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信贷困境,而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相比较而言,区域性民营银行在对中小企业信贷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因此,建议通过区域性民营银行的建构来着手解决中小企业信贷之困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指"外源融资",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较难获得.根本原因在于借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缺乏信任,这种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融资信任障碍,使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偏好,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阶段,应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信息披露体系,推进市场化的融资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贷款难、担保难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尽管政府和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没有依靠内生性的信贷机制,因而没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定代表人保证担保制度”以法定代表人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保证担保人,能够有效激发中小企业发展动能,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诸多问题,既有利于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又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借款企业,商业银行对其信息的拥有总是处于信息劣势,导致银行在贷款定价时难以统一规范自己的行为,本文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约束下,分别从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双方如何达到均衡的贷款定价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引言 农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偏小、信用体系不健全、举债能力不强、抵押担保品不充足、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其融资难,而关系型借贷是以"软信息"见长的一种制度安排,最适合于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依靠长期关系积累的"软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质量"硬信息"的缺陷,使银行更好地进行信贷决策和贷款监督."软信息"获得的前提是银行和企业必须保持长期、密切和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银行打交道.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为何融资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一)信息不对称 1.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明显偏低。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精通财务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加上管理混乱,造成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经营状况透明度较差的恶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就需加大人力的投入来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质量,否则贷款的违约率就会相当高。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融资该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其融资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融资成本高。由于中小企业多属竞争性行业,企业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加之部分企业的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和经营资料不全,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使银行缺乏对其进行资信评估的依据。这些都提高了银行为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向慎之又慎。(2)融资途径少。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所拥有的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的手段,因而资金来源大大减少。(3)信用环境失范。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观念严重扭曲。逃赖债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中小企业欠债不还已日趋公开化,“逃”“拖”法令银行苦不堪言,削弱银行贷款信心。针对以上原因,我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满足中小企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多名银行和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应积极行动,对委托贷款市场进行规范,遏制利率无限制上涨,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比例也应作出一定限制,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维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3.
梅沁芳 《特区经济》2011,(4):301-302
构建中小企业内在信用建设的动力系统和信用平台,加大信用的收益,提高失信的成本,降低信用的培育和维护成本,实现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对称。  相似文献   

14.
吕文儒 《中国经贸》2009,(8):135-135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核条件较为苛刻,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并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在与协作银行合作的过程中承担了过高风险,这显然不利于担保机构作用的发挥和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基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交易费用的假设对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如何开展合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伟 《特区经济》2014,(1):62-63
我国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普遍存在着信贷风险评估建设滞后、贷款类型单一、贷款审查制度欠规范、缺乏针对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微型贷款的成本较高、银行缺乏信贷风险控制思想、小微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的。针对小微企业不同的信贷风险类型,运用各种风险防范手段,严格控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创新优化思路,并从经营管理思路、贷款营销、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后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本文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力求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小微贷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其他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融资困境问题始终困扰着其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一个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不了解,有意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个是银行本身结构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职能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它的贷款投放天平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业务又趋同,很不利于为中小企业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对中小企业有个合理的定位、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合理的制度;大力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民间资本进入中小商业银行;营造一个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青木昌彦的银行辛迪加及相机治理模型为基础,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辛迪加贷款模式。该模式通过银行间的风险分担、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辛迪加贷款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辛迪加贷款模式的发展还应该注意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和加强对牵头行的激励。  相似文献   

18.
日本、德国主办银行制度是典型的代表,在一定时期内对保障企业融资,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德国主办银行制度的形成路径和共同特征,结合主办银行制度在我国的实践情况,系统分析了主办银行制度在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激励相容机制促使稳定银企关系形成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在民营、小微企业领域探索推进主办银行制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冯学锋 《开放导报》2006,(3):99-102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银行并购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并购银行放弃了优质银行而并购了低质量的银行,或者付出此实际价值更高的成本并购了目标银行。二者都加大了银行并购的成本,影响并购效果。设立最优契约,甄别质量高低银行,同时针对经营层拥有的私人信息,股东从监督和激励两个方面诱导经营层的行为与股东利益一致,是解决银行并购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履约贷款更加切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最大程度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为推进本市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并推进国家科技和金融相结合战略的落地,从2010年8月起,上海市科委与金融办共同推出"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工作,建立贷款风险共担机制,由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共担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开创了"国内银行+保险公司"联合参与贷款产品的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