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与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龙江森工林区森林固碳量和碳汇潜力进行核算与预测。结果表明:天保工程的实施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对森工林区的碳汇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截至2015年天保工程累计增汇2.85 Tg(1 Tg=1012g);到2020年,停伐政策支持下新增碳汇1.27 Tg。龙江森工林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986 Tg,2030年碳储量将达到1 158 Tg,碳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天保工程二期启动实施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主伐全面停止,传统森工产业收入锐减,林下经济及相关替代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从全面停止国有重点林区商业性采伐后,给森工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森工企业如何在转型中获取利润,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转型获取利润的实践,探索森工企业发展的途径。分析森工企业转型获取利润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森工企业森工企业转型获取利润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途径,并提出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应给予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类资源清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三个主要地区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存在地区性差异,内蒙古和吉林的森林资源优于黑龙江国有林区,全局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并不存在。国有森工企业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天保工程实施等因素对国有森工企业走出资源危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国有林区改革及其对天保工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题组在国有林区长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为例,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改革及其对天保工程的影响。首先,概述黑龙江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并分析黑龙江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黑龙江国有森林资源管理行政权力移交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再次,对通北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及问题进行分析,通北林业局存在生态直接支出所占比例偏低,职工工资水平低,天保工程政策标准存在滞后性等问题。最后,提出明确改革要素流向,完善国有资源经营管理制度,优化天保工程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天保工程动态管理机制,对国有森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予以政策扶持等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区改革与实施天保工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区的经营方向正在逐步调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格局正在逐步打破.但另一方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木材产量的调减,森工企业的木材加工厂、机修厂等单位大部分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造成大幅度亏损,使森工企业多年积累下的巨额银行债务无力偿还.为了使国有森工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下得到发展,彻底解决国有森工企业的银行债务负担,提出以下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7.
《绿色财会》2013,(11):8-1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林区改革,国有林区改革是我国林业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日前,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抽调相关人员到黑龙江森工就全面停止木材采伐及两级管理费问题进行联合调研,已经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国有林区改革的动向。  相似文献   

8.
首先在充分肯定天保工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分析了该生态工程的碳汇功能和价值;其次运用森林碳密度法对2007年工程范围内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森工林区的森林总碳储量为2 253Tg,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大约为11.142 Gt,天保工程的森林总碳储量占到全球总碳储量的0.45%,天保工程的碳储量巨大,碳汇潜力十分明显;最后,对天保工程未来在国内外林业碳汇贸易、增强国家气候谈判话语权、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探,提出了二期天保工程在公益林建设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妥善分流安置4万多名国有森工企业职工,一直是我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首要问题。通过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属地管理,实现了劳动力、林地资源和工程资金的合理配置;通过一次性分流安置,减轻了国有重点森工和地方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安置的压力;通过易地安置,解决了部分以木材运输为主的国有森工企业无林无地的问题。为企业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企业职工由砍树人向护林人、种树人转变创造了条件,确保了我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国家于1998年决定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 (以下简称“天保”工程 )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这对国有森工企业来说 ,既是一次机遇 ,也是一次挑战。西藏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之一 ,“天保”工程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40多年来西藏的森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粗放经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集约经营转变 ,逐步壮大 ,为西藏经济建设和农牧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分析实施“天保”工程对森工企业的影响 ,采取科学的对策措施 ,对于确保西藏“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 森工企业的现状西藏森林…  相似文献   

11.
我省森工企业以经营木材采运和林产品加工为主,并肩负着营林育林、护林防火的社会责任。当前木材及林产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森工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处于不佳状态。所依赖的可采林木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新造林成材速度同采伐速度无法同步,森工企业将面临可采林木资源枯竭的危险,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国家在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限制木材采伐政策,投入天保专项资金帮助森工企业休养生息,但投入的天保资金有限,不能抵减减产减收因素对森工企业的冲击。其中公益林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以弥补育林基金少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区的经营方向正在逐步调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格局正在逐步打破。但另一方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木材产量的调减,森工企业的木材加工厂、机修厂等单位大部分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造成大幅度亏损,使森工企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如何做好林区职工转产分流、保证职工收入来源、维护林区稳定成为天保工程实施后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出台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定》政策,将森工企业、国有林场等多种经营项目纳入贴息范围,为加快发展天保工程后续产业项目,支持天保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加林区职工收入入手,大力扶持优势替代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当年就落实林业贴息贷款3亿元,中央财政贴息740…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是林区建设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实行天保工程后,进一步得到重视,针对国有森工林区营林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要闻     
《林业经济》2015,(7):6-7
中国最大国有林区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4月1日起,被世人称为"北疆的绿色长城"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中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九个旗市,森林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7.47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如何做好林区职工转产分流、保证职工收入来源、维护林区稳定成为天保工程实施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保护工程于1998年颁布实施,2000年正式启动.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国有森工企业木材采伐量锐减,至2004年新疆已全面停止木材采伐.虽然国家每年投入一定的天然林保护资金,但这部分资金只是补助性资金,根本无法替补木材禁伐后造成的资金缺口.加上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没有改变,林业相关扶持政策没有出台,林业税负担过重,林业后续产业资金不到位,多种经营项目不容乐观,使国有森工企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要想使国有森工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98年9月森工企业全面停止采伐森林资源,标志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天保"工程资金是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理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及有关部门检查监督.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处于中间环节的省级林业部门,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是"天保"工程的重点.现结合审计实践就"天保"工程资金管理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国有林区"危困”的根源,阐述了森工企业"天保”工程实施后,企业的发展定位、机制和管理的思维定势,以及企业面临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贯彻甘肃省政府关于停止国有天然林资源采伐的决定,我区自1998年10月1日起全面停止了子午岭国有天然林资源采伐,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这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我区工农业生产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工程的实施也给国有林场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摆脱困境,更好地实施天保工程,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现结合子午岭国有林场实际状况提出对策,以供参考。一、面临的困难子午岭国有林场实施“天保工程”遇到一系列困难,突出表现在:(一)国有林场收入大幅度下降,经济形势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